喜看乡村新面貌,银发力量显担当。 一一记兴化市纪委老干部支部党日活动。

徐光宁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兴化市陈堡镇党委依托本镇历史传统,草荡资源,规划村镇建设,发展经济,创建特色乡村等研学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南有宁乡,北有唐庄的旅游格局。四月十一日,兴化市纪委机关老干部支部组织退休老同志来到兴化陈堡镇宁乡村,唐庄村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  古蕴宁乡</p><p class="ql-block"> 宁乡村(旧时称宁乡镇)位于陈堡镇西南角,村西与扬州市江都区(县)接壤,大运河东侧,卤汀河穿村而过。</p><p class="ql-block"> 宋朝之前这里是大片海滩。元,明这里是荒滩茅草之地和盐场。明洪武二年因卤汀河漕运繁荣而设立宁乡巡检司,负责维护治安,辑捕盗贼。是泰州地区三大巡检之首,泰州十大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  宁乡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来,宁乡村在上级党委领导下,以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通过古遗修复,非遗传承和村庄生态整洁,实现了文化斌能。乡村振兴的典范与村史发展不仅记录了从明代建立巡检司到现代特色田园乡村的变迁,更成为凝聚乡愁,推动发展的文化载体。</p> <p class="ql-block">  宁乡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  修复的宁乡镇巡检司府地。</p> <p class="ql-block">  宁乡镇巡检司建立文史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  文史陈列馆内以《明太祖实录》,《泰州地方志》等历史文献为主,从史料记载,遗址考证,巡检官位、职能,司署变迁,选没宁乡,历史沿革等八个方面详尽介绍了明初在宁乡没立巡检司的历史事实。</p><p class="ql-block">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二年设立宁乡巡检司,清康熙三十五年被大水冲毁,移驻泰州小纪镇(今属扬州江都区)清嘉庆年间在宁乡重建,请道光年间又被大水冲毁,又移驻小纪,同治年间原址彻底荒废取消。,巡检司在宁乡历时近五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  明太祖朱元璋钦點“宁乡"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朱元璋登基后,为加强漕运盐运,即布点成立巡检司。</p><p class="ql-block"> 宁乡处于苏北平原里下河地区,元末曾是农民领袖张土诚起义反元的根据地。所以朱元璋亲自来此地巡查,选址。到此地后只見万亩草荡,芦花如雪,浩渺无边。南来北往的盐船在草丛中时隐时现,即果断下旨“此处险关要冲,设巡检司!”此时只見一村姑挎蓝捻香到附近庙宇敬香,便向村姑打听此处地名。村姑说此地有一条卤汀河,庄东叫卤东,庄西叫卤西。朱元璋听不明白。但见村姑姿态优美,手中拎香,便灵机一动,对隨行官员说要起一个好听的地名,你们以“拎香”为音起名上报。后泰州官署上报三处成立巡检司,朱元璋与刘伯温,李善长等商定时,讲了当时遇到村姑一事,刘伯温听后顺从聖意,说“(拎)宁(香)乡,乡安人宁”,朱元璋大喜,即钦点下旨,此地为“宁乡巡检司”。</p> <p class="ql-block">  明,清两朝建有文昌宫,为地方乡试预考厅。</p> <p class="ql-block">  宁乡古村落不仅是曾建有巡检司,还在于传承孝道文化深厚的印记。明朝建立后曾从江南大量移民到苏北地区。其中苏州阊门闵氏一族分别移至安徽,扬州,兴化等地。闵氏后裔闵广生兄弟五人及大批庶民移至兴化城区及宁乡开荒,曾被御赐一百头水牛。 闵族一支繁衍在宁乡至今。</p><p class="ql-block"> 闵广生为先贤闵子骞后裔。闵子骞,公元前536一一487年。春秋鲁国人,孔子高徒,儒家学说创始人之一。七十二贤人之一,以孝道名扬天下。二十四孝排名第三。</p><p class="ql-block"> 先祖贤佬孝道精神塑造了宁乡闵氏小孝为父母,大孝为百姓的品德。</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二十四孝告示牌。</p> <p class="ql-block">  闵氏后裔闵广生秉承仁善大孝服务乡里,清雍正五年捐资建石桥一座,名太平桥。历三百多年,至今仍可使用。</p> <p class="ql-block">  宁乡为纪念抗倭英雄候必成建的侯玉庙,以昭永遠。</p> <p class="ql-block">  游览村庄。</p> <p class="ql-block">  港航公园。 赏大河风光,品安宁之乡。</p> <p class="ql-block">  宽阔南北走向的主航道卤汀河。</p> <p class="ql-block">  陈堡镇唐庄村二0一九年便在兴化市内首批成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p><p class="ql-block"> 唐庄依偎在蚌蜓河南岸,卤河河穿村而过。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里下河地区小有名气。</p><p class="ql-block"> 唐庄村民祖上有相当一批来自明初苏州闾门移民,该村唐姓占全村百分之五十五之多。唐姓人在清末为当地董事会首户,在打造建设中注重修飾,如造积善桥,用麻石铺街,港湾风車等,为村庄美化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经创建特色田园乡村,二〇一二年则被评为国家三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区。组织过十二届梨花节。该村生态良好,村庄整洁,河逼纵横,风景优美。</p> <p class="ql-block">  该村荣誉显示。</p> <p class="ql-block">  因时间关係,我们没有游览村容,只到村史和党建室参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