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倚楼~王秋野花鸟画艺术赏析》

宜闲居

<p class="ql-block">《独自倚楼~王秋野花鸟画艺术赏析》</p><p class="ql-block"> 王秋野教授精通中西绘画,是现代著名书画家。曾主持同济大学建筑系美术教育工作近三十年,为现代美术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王秋野:(1914~1991),名禾,号秋翁、老秋、苕翁、禾叟等,浙江湖州人。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画专业。通中西绘画,中年后以国画、书法创作为主。其中国画创作以写意花鸟画为主,兼及山水、人物,画得虚谷、吴昌硕、蒲华诸家法,其中尤受吴昌硕画风的影响最大。主张"愈变愈简,愈简愈拙",画风简淡生拙,奇峭古厚。亦善书法,五十岁后对殷契古瘤文字兴味浓厚,所书通峭怪涩,自成一格。工诗词,写得意深格老,具见功力。有《王秋野独自倚楼》(书画作品集)、《通人渡我﹣﹣蒋玄怡、王秋野、陈从周、江理平与文人书画》出版面世。曾任同济大学建筑系美术教研室主任、教授等职。</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笔者十分关注王秋野的花鸟画作品,现仅从以下四个方面做简要评析:</p><p class="ql-block">一、学术性、观赏性</p><p class="ql-block"> 中国写意花鸟画贵在得意而忘形,写意是中国画的很高境界。但忘形不舍形,目前有的画家将画面搞得古怪离奇,以此为"具有学术性"而自诩,其实这是对写意花鸟画的曲解。</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花鸟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是观赏艺术。画家通过表意之作品将美传达给观众。美的物象使人愉悦,欣赏美是人的天性,尽管有的人不懂画,不完全能读懂每幅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但画面直观的美感人们还是能感受得到的。</p><p class="ql-block"> 认为中国画作品看不懂的人越多而越有学术性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人都看不懂,又何谓学术性?但是如果作品过于直白,缺少文化内涵与品位,则为艺术语言没有独创性,尽管人人都能看懂,又因其一览无余而没有学术价值可言。</p><p class="ql-block"> 王秋野的花鸟画恰恰准确把握了学术性与艺术观赏性的契合。其平生重视写生,于画中物理、形体、结构、质感、动势准确表意,由形似进而追求神似,力求形神兼备,畅情达意。他的作品笔势纵横而不失其隽永;简练而不失其拙朴;变形却不失物理,观者如身临其境,心感其美意,故他的花鸟画品位极高,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艺术观赏性,并使二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p><p class="ql-block">二、书法入画</p><p class="ql-block"> 写意花鸟画注重作者心灵感受的独特阐述,而不是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写意强调表现画家真情实感,强调游心于万物,整体把握客观世界生生不息的变化韵律,不受时空、体面、光色、透视等物理现象的束缚,这正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有我与无我的统一,天人合一是一种很高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达特征是书写性,因此历代大家均提出“书画同源”之说。书法功力的深厚对画家尤其是写意画家尤为重要,惟有掌握书法用笔、笔势、笔意之三昧,才能使画家情绪通过多变的笔墨、笔力淋漓尽致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另外书法为线条造型艺术,它对写意花鸟画的取舍提炼物象亦具有一定的影响。书画巨匠吴昌硕几十年潜心研究石鼓文,取其圆浑苍劲之线条入画,一举扭转了清末花鸟画的柔弱之势。黄宾虹晚年见笔不见形,胸有形象,把所有的形化为书法的线,浑然忘物、浑然忘我,已臻高境,对于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引领作用。然而,当前真正能以书入画的画者越来越少了,中国画的书写性日益被淡化、方缘化,其根本原因是对中国画缺乏深入研究,浅尝辄止,另外也不愿下苦功习书,画坛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日甚。</p><p class="ql-block"> 王秋野创作花鸟画时,深谙书法入画之要义。他在长期研习国画艺术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放弃对书法艺术的研究,经多年研习形成了拙朴苍劲、逋峭怪涩书风,自成一格。观其花鸟画便不难发现,书法趣味自然流露其中。画面尤重一个书写性,以甲骨、篆、草笔法入画,笔墨既有峭厉劲健的笔势,又有浑朴古厚的笔意,线条表现力极强,节奏变化多端,"画"、"写"归一,得金石苍古之气,拙多于巧,气韵生动。故他的书法风格又与其画极为协调,书画相映成趣,浑然一体,极富美感。</p><p class="ql-block">三、简淡生拙、奇峭古厚</p><p class="ql-block"> 王秋野花鸟画画面简练概括,用笔随意,惜墨如金,追求简约美、自然美、朴拙美是王秋野一个重要的创作理念,也是他作品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p><p class="ql-block"> 如他的作品《古池青蛙》,构图中仅一蛙,精灵生动,上有数竿塘枝下垂,疏密虚实相谐,配以俳句落款,整体予人以清新之感,让观赏者留下了足够想象空间,细品妙趣无穷。 再如其《月落乌啼》,心裁别出,画面画二只烏鸦,一眠一回眸于右下枫树上,生动朴拙,上方以谈墨一笔画半圆以为月,整体构图简洁而诗意盎然,令人回味唐张继《枫桥夜泊》诗,任凭观者想象,比一览无余之作更耐人品味。以简寓繁,无墨之韵正是中国写意画之魅力。</p><p class="ql-block"> 其实,王秋野作画也并非一味求简,亦有例外,这完全根据表达意境的需要。</p><p class="ql-block">比如他的《寿者相》构图就比较饱满,松、柏、菊、灵芝、水仙、墨石满而不臃,繁中又有简,笔墨十分洗练,黑白相间,墨彩交融,张弛有度,以甲骨文题款给人以视觉美感。表现了画家的独运匠心和高超的驾驭笔墨的功力。</p><p class="ql-block"> 王秋野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挖掘美。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家禽、家畜等都是他入画的题材,但他总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和表现它们,作品画的千态百姿,平中见奇,令人叹而观止。</p><p class="ql-block"> 六十岁后,其画趋老辣随意,提出“愈画愈简,愈简愈拙,”逐渐形成具有简淡生拙、奇峭古厚之鲜明艺木风格。王秋野在花鸟画创作时心手两畅,笔简意足,已坦然进入艺术庙堂的自由之境,东坡先生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得而兼之,已然确立了在我国现代写意花鸟画领域的地位,其画作受到书画界高度好评。</p><p class="ql-block">四、融会贯通、追求内美</p><p class="ql-block"> 王秋野是一位善于思考,有思想,有独立创作理念的艺术家。他对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创作体会,他主张中国画创作既要源于传统又要不断创新,传统是画家的根基,创新是画家的艺术生命。</p><p class="ql-block"> 他善于从其它姊妹艺术汲取养分来丰富自己的花鸟画创作。又谙熟西画艺术,在《芍药图》、《水仙图》等作品中的设色中善用重色、复色,色彩斑斓厚重而层次丰富,对比强烈而和谐,确与传统绘画设色拉开了差距,创新求变是一个艺术家的可贵之处,而王秋野先生深得其三昧,确实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另外,欣赏王秋野的花鸟画作品不仅可感受其外在形式美,更主要的是能用心感受其内在美,品味作品透出的文化内涵。通过花鸟题材表达出艺术意蕴是王秋野花鸟画作品的又一特征。他的作品外拙内秀,不仅赏其目,而且悦其心,通过作品传达给我们许多富有哲理的文化信息和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p><p class="ql-block"> 中国画是一种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画作品缺少了文化元素便失去了灵魂,缺少思想性的作品便失去了时代感。而作品的文化内涵取决于画家的学识和修养,是画家学识、阅历、人品在作品中的流露。作品的思想性取决于画家的处事态度和人生观,人品即画品,所谓画如其人即是。从王秋野的花鸟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广博的学识,精湛的画技,高尚的人品和老一辈艺术家的家国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