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怀着对历史的敬仰,作为药王后裔的我,再次踏入药王故里孙塬村的旧堡子。第一次来这里,还是在十几岁的时候,那时的印象颇为浮浅。而这次重游,感受截然不同,先人的遗风,依旧备受万人敬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塬村古称“东塬”,其早期历史甚至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附近分布着如“槐林遗址”等多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足见当时此地就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古人素有“泽水而居”的传统,孙塬村的先民们最初很可能住在涧沟底下的河岸边。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沟里有限的土地难以满足需求,他们便逐渐向坡地、塬上拓展生活空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药王孙思邈于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诞生在旧堡子的一孔窑洞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期。以此来推断。孙塬村的历史可追溯至隋朝以前的南北朝时期,距今近1500余年。绕过东沟,旧堡子静卧在一座稍小的塬上。在老一辈的记忆里,留存的城墙犹如饱经风霜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环绕旧堡子的外围,站在不同方位远眺,仿佛能领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妙意境。从东西南等方向望去,景致各异,无一不让我感慨古人的伟大智慧。这座堡子三面临沟,前方万丈深渊,沟深壁陡,令侵犯者望而却步。即便在现代社会,恐怕也需大炮攻击方能攻克,更不必说古时的盗贼了。</p> <p class="ql-block">东沟畔位于旧堡子的西偏北部,从这里望去,眼前的旧堡子满是现代人记忆中的模样:堡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西边半坡的沟边景象</span>和一道几乎垂直的残破城墙,看起来更像更像一堆土包。</p> <p class="ql-block">来到西边高处,可以看到旧堡子残留的城墙中间有一处开口,想必那里曾安装着城门,两边残破的城墙,见证着岁月的无情侵蚀。城堡中间主道西面的坡地,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其往昔的功用已难以理清。在这里,还能看到城堡和深沟中间的险峻地势,以及那一条条如脊椎般美丽的土墚,堡子的中部和西边全景尽收眼底,颇为壮观。从照片中仔细分析发现,堡子中间直道以西虽然坡度比较大,阶梯轮廓不明显,应该也是四层台阶。这样一来就和东边的四层高低落差阶梯构成了一幅对称的美丽画面。</p> <p class="ql-block">从南向北眺望,映入眼帘的依然是最远处的两段城墙,一扇大坡被几棵茂盛柏树点缀。离我最近的便是朝天嘴,它和旧堡子最南部紧邻但不相连,是一架很尖的黄土小山包,比凤凰台高出许多。时光流转,虽然它已不复往昔高度,然而稍加想象,黄土山尖便似一个凤凰头,又像一只凤凰的嘴巴朝天鸣叫,“朝天嘴”之名,恰如其分。从北往南看,在视觉上与凤凰台形成很巧妙的对比关系。随后,那个气宇轩昂的朝天嘴就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说被柏树围绕的,是县城胡姓人家先人的坟墓。正好位于旧堡子最具传奇色彩的凤凰台上。在旧堡子遗址上还出现部分新坟,有一坟竟和城墙仅隔两米。看见这番景象,我只能感叹。</p> <p class="ql-block">站在东边沟对面的高地上,旧堡子地下险峻的落差清晰可见,一条条脊梁式的土墚直通沟底。在这里,先人们曾经居住的地形分布一目了然,由四层(排)组成,至于当时住的是窑洞、砖瓦结构的厦房甚至是草房,目前难以考究。据传说孙思邈一家就住在第三排。说来也巧,孙塬村新堡子也是由四排组成,在四排住宅中间有中巷子,最顶端就是老戏台。旧堡子中直道的底端就是凤凰台。从东边还能看到那虽残破却依旧透着威严的城墙。与其他方向不同的是,此处可见东边城墙朝着东偏南的方向延伸,直至沟的边缘。</p> <p class="ql-block">从北边城墙外看旧堡子,地势最为平坦,地面被花椒树覆盖。眼前赫然是被中间部分断裂开的东西走向的两道城墙。城墙中间豁口大约有两米。据说原城墙高八、九米,墙根厚四米。东段城墙前面有一排柏树。城墙前面可见一块田地,田埂下是宽十多米的低地,推测应该是古时候的堑壕,类似古代护城河。我来到旧堡子,仿佛瞬间置身于隋唐之风。迈进城门,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双手合十,说明来意,为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先祖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以示敬意。</p> <p class="ql-block">注:这张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这个洞就是我下图描述的不知其用途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旧堡子——药王后裔们的精神家园,宛如隐匿于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坐北朝南,东、南、西三面环沟,北有巍峨险峻的城墙,易守难攻。堡子所在的塬就像逐渐南行的一面大坡,呈扇形阶梯状延伸收窄,形成三面环沟之势。城墙似巨龙盘踞,镇守着塬稍。仔细观察城墙,其中暗藏不知用途的通道,这让我想起埃及金字塔里边的暗道结构。从断裂的东段城墙看,此通道一直贯穿至城墙东头。北面城墙中段偏西的豁口,曾是见证无数过往的城门,如忠诚的卫士,抵挡着北风与匪患。</p> <p class="ql-block">先祖独具慧眼,择此风水宝地,依地势凿窑而居,避开侵袭,让盗贼难入,于此繁衍生息。神奇的是,这平凡之地诞生了药王孙思邈,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传说此地为凤凰之首,凤凰台赋予其非凡灵气。</p> <p class="ql-block">踏入旧堡子,残破的北城墙像离散却深情的恋人,静静守望岁月的变迁。城墙边,几颗几近干枯的枣树根深扎黄土,在缺水的黄土高原顽强抵御各种天气,这本身就象征着旧堡子的不屈。历经风雨仍屹立的城墙,像耀州东塬坚毅的汉子,又像沙漠中不朽的胡杨,肩负着护卫的使命,千年未改。</p> <p class="ql-block">朝天嘴</p> <p class="ql-block">遥想当年,旧堡子凭借独特的地势,成为古人眼中的宝地。它既是御敌的堡垒,更是安居的家园。堡内屋舍错落,窑洞冬暖夏凉,承载着代代烟火。白日,田间满是劳作的身影,男耕女织,孩子嬉笑,一片生机勃勃。农闲时,堡内热闹非凡,戏台上好戏连连,带给古人的是绝对的精神享受。</p> <p class="ql-block">然而,岁月无情,如今旧堡子面目全非。曾经巍峨的城墙只剩残垣断壁,在城墙上留下许多椽窝和腐朽的椽头。由于此处地面平整宽敞,从墙上留下的两层椽头和椽窝来分析,这里曾经有比较宏伟的建筑,比如说戏台或者聚会厅等。然而土墙坍塌、窑洞难寻、农具腐朽,唯有曾经有人发现的秦砖汉瓦碎片、煤炭残渣和老树枯枝,唤起往昔记忆,又徒增些许荒凉。与现代繁华的药王故里相比,这里寂静沧桑,但其名在岁月中口口相传,从未被遗忘。现在旧堡子成为研究孙思邈生平及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沿着旧堡子前行,东坡平坦,一共有四排高低错落的地势,当年想必有四排整齐划一的居所。然而现在却看不到当时原貌。偶尔还能看到一些类似窑洞上端的弓型结构,或者小一点的洞穴。据传说:旧堡子内曾有窑洞,洞内有土炕及砖块,还发现过铁打的农具等。西坡相对陡峭,这边应该也属于居住区,并且也是四排。可是西边地势的轮廓没有东边那么明显。北坡则较为平坦。堡子中间有一条直道,将堡子分成东西两个部分。沿直道下行,最下端就是凤凰台。恍惚间,从旧堡子一洞穴中,射出神秘的光束,似要唤醒沉睡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隐隐约约,看见自幼体弱却心怀壮志的孙思邈,借着微弱光线翻阅医书。传说孙思邈出生时,房间里光芒四射,异香扑鼻,人们都认为这个孩子将来必定不凡。小时候他常在旧堡子附近的鱼儿岭一棵槐树下研读医书。他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入学堂,日诵千言,人称“圣童”。却因目睹乡亲饱受疾病折磨、自家为汤药倾尽家产,而立志学医。他跋山涉水,求师访医,采药寻方,潜心钻研。著有《千金方》,又称《备急千金方》,全书30卷,约53万字,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千金翼方》(注:是《备急千金要方》的续编)、《唐新本草》(注:该书系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存神炼气铭》、《保生铭》、《孙真人摄养论》等医学巨著,为无数人带来健康希望。此外,孙思邈还著有《明堂针灸图》《枕中素书》等,对针灸学和养生学等领域也有重要贡献。他博学多才,广泛涉猎经史百家,二十岁时,对《老子》《庄子》及诸子百家学说和佛经都颇有研究。先后为《老子》《庄子》作注,并撰有《福禄论》《会三教论》。他情操高尚,不慕名利,三辞御请,为医不仕,一心只为济世活人。孙思邈提出的“养生必先养德”的养生理念,是独一无二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我似乎来到药王庙前,庙侧槐树如忠诚守护者,诉说旧堡子兴衰。沉醉间,一阵心悸,如梦初醒,往昔盛景如烟霞消散。</p><p class="ql-block">时代变迁,孙塬先祖从旧堡子迁至如今的孙塬村。旧堡子虽已渐趋荒芜,却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不会被磨灭。可是,以前这里古树众多,据民国时期高鹤年在《名山游访记》中记载,1895年他在此看到过“百尺乔松”,但后来因人们盖房伐树,如今已无高大古树。然而,现在这里不仅仅是零星干枯的枣树,梨树、酸枣树和杂草的集合,更是一部无言的史书与家族的传承。药王孙思邈从这里走出,以其大医精诚的理念,泽被后世,更为旧堡子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内涵。</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城墙前,夕阳的余晖使整个旧堡愈发古朴而庄重。那一抹金色的光线,洒在残垣断壁之上,仿佛为其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在这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我穿越时空,呼吸着隋唐的风,与历史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怀着不舍离去的心和沉甸甸的感悟,我缓缓转身。身后旧堡子的城墙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我久久伫立在东沟畔,凝望着朝天嘴,心中满是沉思。旧堡子所承载的,何止是岁月的遗迹,更是先辈们的智慧与精神,是药王大医精诚的传承。这份传承应如火炬般,在一代又一代药王后裔手中传递。</p> <p class="ql-block">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旧堡子会在智者的保护和商贾投资后,成为黄金旅游打卡地,让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的人类遗产继续得到全社会的传承。而我们有义务去传承这种精神,有责任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让旧堡子的灵魂,绽放出更为灿烂的光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怀之际,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咏旧堡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千载遗迹岁月藏,故里旧堡韵悠长。</p><p class="ql-block">残墙仍记战乱事,断壁常思药草香。</p><p class="ql-block">三面环沟地势险,一峰拔地势轩昂。</p><p class="ql-block">仁心医术古今传,药王风范永流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该美篇图片使用华为手机拍摄。因为版权,请谨慎使用美篇中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美篇作者介绍:作者:李鹏飞(Roclee):陕西药王(孙思邈)故里人,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新概念英语髙级培训师。擅长笛子等乐器。</p><p class="ql-block"> 自由摄影人。获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摄影艺术成就奖”称号;</span>其摄影作品《爱国电影映山村》(组照)曾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全国摄影大奖赛一等奖;作品《柿乡情》获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摄影大展银质收藏奖;作品《陶乡女》获陕西省14届摄影艺术作品展二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