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有一把龙泉宝剑,得它有四十多年了,扎西师傅还给我配了剑穗,跟着师傅练拳舞剑,出神入化。两年前回西安失而复得,托人开车给我捎回了上海。剑术虽已忘却,剑头包铜的焊锡已经崩裂,我仍珍藏在柜子里。</p><p class="ql-block">今天到龙泉,就是奔着龙泉宝剑来的,对宝剑的知识补补课,也圆了这段情。</p><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青瓷,家里也有几件,但是我总觉得不如汝瓷温润,既然来了,也是一定要去看个究竟的。</p><p class="ql-block">火车C481从上海过来,到松阳晚点了11分钟。松阳到龙泉这段路穿越崇山峻岭,无数个山洞,沿途风光美不胜收,富有浙闽赣地区的特色。终点站庆元好像也很吸引人,可惜时间不允许了,周二还有约。只能暂且留白了。</p><p class="ql-block">在人民广场的星程酒店放下行李,冒着大雨,打着破伞,急着找家饭店填饱肚子。前台说左右都有饭店,右侧有施工围挡,只能左转,都是一些不三不四的小店,忍无可忍就卞太太蒸菜了,宁波风味不加一滴水。</p><p class="ql-block">饭后打车去龙泉宝剑小镇,那里还有博物馆。司机说想看龙泉宝剑,龙泉宝剑厂是最好了。我想既然是小镇,还有博物馆应该没错。龙泉打车真便宜,走了半天不到十块钱,还不及上海一个起步价。</p><p class="ql-block">到站下车一看,哇哈,龙泉小镇真的是一个镇啊,生生造出的一个镇。我原以为是龙泉宝剑作坊的起源历史形成的一个聚集地,原来完全是新造的。清一色唐代风格建筑,至少有两三平方公里。那一定是几年前全国特色小镇炒作时期的一个产物。</p><p class="ql-block">我先去了小镇客厅,一个工作人员热情相迎,本以为会在沙盘前做一番全面介绍。她一看表,说博物馆四点半关门,要不您先紧着去参观博物馆吧。有道理。我赶紧奔向雄鹰展翅一样的博物馆。里面有工艺介绍,文物和复制品展厅,四楼和三楼是大师与后起之秀们的作品展。</p><p class="ql-block">据介绍,龙泉宝剑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侯纷争,对兵器需求迫切,铸剑业蓬勃发展。铸剑大师欧冶子奉楚王之命寻找铸剑宝地,最终在浙江龙泉的秦溪山发现优质的铁英、清冽的泉水等理想铸剑条件。</p><p class="ql-block">欧冶子在此铸出“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锋利无比且剑身布满花纹,龙泉宝剑自此崭露头角。 </p><p class="ql-block">据《龙泉县志》记载,到了清末民国初期,开设了多家剑铺,如郑义生剑铺、廖太和剑铺等,其中千字号、万字号和沈广隆被称为龙泉宝剑3大家。铸剑匠人注重质量、包装和文化内涵。1915年,沈广隆剑铺的龙泉宝剑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1924年,中国国术界在南京比赛,龙泉宝剑被评为最优秀宝剑,不仅受中国武术界欢迎,还远销港澳和国外。</p><p class="ql-block">小镇里有许多作坊和大师工作室。我看到有一个老爷子正在做剑把,就走了进去。一家三口都在做剑,尤其是年轻的儿子满手木屑非常用心。他们现在做的好像是剑杖,平时做手杖,危难时刻可以拔剑相助。</p><p class="ql-block">热兵器时代,尤其是和平年代,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宝剑就主要用作摆式,或祭一把在家镇宅,也有爱好者作为收藏。</p><p class="ql-block">我问老爷子,这里除了铸剑,是否也做武士刀。他说除非定制出口日本,否则很难申请许可证。</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剑许多是定制的,根据客户要求有开刃的,也有不开刃的。我拿起一把剑杖摁住机关拔出宝剑,老爷子急着说小心,已经开过刃的,锋利无比。</p><p class="ql-block">广场边上有一家店门面较大,售卖青瓷和宝剑,我刚进去,老板娘就把灯关了。我问这是为何。她说射灯照射时间长了,木质剑鞘会扫色。我说没有灯光你的青瓷就很逊色呀。她说以为我和上一拨客人一样,都是本地人来看热闹的。听说我从上海来,她立马笑脸相迎,啊呀我刚带着孩子在上海玩了一圈,上了东方明珠,上海高大上呀,你们上海人幸福啊。我说怎么说呢,真正过日子也许还没有你们这种小地方滋润。山清水秀,生活安逸。尤其像她有两个光葫芦,我说在上海就惨啦。</p><p class="ql-block">老板娘频频点头表示认可。她是重庆嫁过来的,现在有自己的青瓷加工厂。这个店铺上下三层楼加地下车库是花三百万买下的。</p><p class="ql-block">我说现在许多复杂造型的瓷器都采用了灌浆工艺,她说非也。倒是诸如观音瓶将军罐之类的采用灌浆工艺,而像关公醒狮之类采用拉坯和手工捏制。店里有一些大师作品,简单一个盖杯就要数百上千元,我不知道用它沏茶能喝出什么奇妙的大师味来?</p><p class="ql-block">老板娘说青瓷采用薄胎厚釉,又有开片和不开片之分,也就是常说的弟窑和哥窑。</p><p class="ql-block">在龙泉的老街 - 西街上我看到一家店招上写着锔瓷,好奇,进店,老板真在擦灰,街上正在做下水道改造,尘土飞扬。我问锔瓷是什么意思。就是打钉补瓷,他抱起一个瓶子给我看,上面锔了许多铜钉勾勒出一幅图案。原来如此,就是我们小时候的补碗么。那时候过家都很节俭,街上经常有江西人挑着担子钉碗噢。碗不小心碎成几片了,就赶紧拿出来。江西人拿起一把板绳牵引的金刚钻,滋咕滋咕一边转一个眼,镶进一片中间宽两头尖的铜钉,小榔头笃笃笃,三下两下就拼好了,严丝合缝。碗铺里买碗碟都要在里面刻字的,户主姓名的最后一个字。那时候街坊邻居办事都要借碗的,刻过字的自然就不会搞混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么。</p><p class="ql-block">店主说现在这些手艺都没用了,补个碗的工费能买几只碗。所以锔瓷也就做成一种艺术了,还成为非遗,每年政府还给一些补贴,防止失传。而对于刻字,店主没听说过,也许青瓷釉厚容易开裂,而我们的蓝边碗大都是景德镇的,也只有江西人能搞得定。</p><p class="ql-block">西街就在瓯江边上,我看到江心岛上有一个楼阁,就上到岛上,也许山洪爆发,本来清澈的瓯江成了橙黄色的浊流,岛上却十分幽静。见到一家饭店,问有没有啤酒,有没有缙云酿的燕京,有啊。我问能坐到外面院子里吗,能啊。我喜出望外,和老板娘一起把一张桌子抬了出来,一瓶冰镇的燕京下肚,那个爽啊,要知道这一路我没喝一口水,嗓子冒火啊,这几天缺水都上火了,牙齿疼的花生米都咬不动。</p><p class="ql-block">我邀请老板娘陪我喝一杯。 她是从开化嫁过来的,原来在杭州做服装批发,生意不好做就回来开饭店了。选了岛上的一块静地,就在留槎阁的旁边,她说这里的场地都能用,准备搞一些烧烤龙虾节。我说天热了,可以搞啤酒节🍺,只是那只塑料杯一定要换成玻璃啤酒杯才有品味,哈哈三句不离本行。</p><p class="ql-block">期间走过两个一袭黑衣的女子,和老板打招呼,坐进店里,我大声招呼,出来一起喝酒吧,我请客。我是想乘此机会多了解一些本地的风土人情。只可惜她们叽叽喳喳用龙泉话聊天,啤酒喝了好几瓶,可我一个字也没听懂。</p><p class="ql-block">在龙泉半天时间,几个司机都说我们龙泉小地方,城市乡镇加起来不到三十万人,除了青瓷和宝剑,没什么好玩的。隐隐感觉有一种自卑感,不像别的地方,都是使劲地夸自己的家乡。</p><p class="ql-block">明天还有半天,的去问问前台,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打发时间。</p> <p class="ql-block">龙泉宝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欧冶子的三把剑:</p><p class="ql-block">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p><p class="ql-block">太阿,观其爪,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p><p class="ql-block">工布,爪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p> <p class="ql-block">剑体各部分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特色小镇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一家三口在制剑</p> <p class="ql-block">龙泉老街 西街</p> <p class="ql-block">老街里正在做下水道改造</p> <p class="ql-block">锔瓷店里掌柜的在忙着擦灰</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是谁把乌石村的石凳石桌搬到瓯江边上来了</p> <p class="ql-block">龙泉是瓯江的源头,岛上的留槎阁雄伟壮观。据查,留槎阁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位于龙泉市城区龙泉溪中心的留槎洲上,该洲由蒋溪与秦溪长年溪水冲击积泥石而成,古传有仙乘槎泛水因留于洲,故名留槎洲。</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