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自驾首旅~凤凰古城的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

旭日之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沈从文故居</b></p> <p class="ql-block">  沈从文故居,位于凤凰古城中营街。故居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穿斗式四合院平房。由大门、前后天井、前屋、正屋、厢房、书房、杂物间、厨房等组成。前后栋中间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正屋后面有小天井,天井两边为附属建筑。前后天井均用红岩石块铺设。屋内装修考究,花格窗、雕花隔扇门等构件琢工精良。</p> <p class="ql-block">  沈从文(1902~1988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乡土文学巨匠。故居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沈从文先生在此度过幼、少年时代。他为文坛奉献的《边城》、《湘行散记》、《从文自传》等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曾两度被评为诺贝尔文学提名奖。晚年从事文物研究后,曾发表多篇文物专著,特别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故居是一栋四合院砖木结构平房建筑,屋内装修十分考究,是南方宅院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 1933年秋在北京写“边城”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34年春(写《边城》那年)摄于北京中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  ▲ 沈从文故居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  沈从文故居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  ▲ 沈从文故居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  ▲ 1974年冬沈从文在北京小羊宜宾胡同</p> <p class="ql-block">  ▲ 1982年5月,在故乡接官亭路上。</p> <p class="ql-block">  ▲ 1985年巴金(中)从上海到北京看望沈从文夫妇</p> <p class="ql-block">  ▲ 沈从文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 <p class="ql-block">  ▲ 沈从文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订本</p> <p class="ql-block">  ▲ 沈从文别集</p> <p class="ql-block">  ▲ 初夏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熊希龄故居</b></p> <p class="ql-block">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文星街,建于清道光年间,整个院落素颜小巧,清幽雅致,是一栋湘西典型的木结构院落式的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  1869年熊希龄诞生在这里,并在此渡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后成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杰出的平民教育家、慈善家和民国内阁总理,1937年病逝于香港。</p> <p class="ql-block">  熊希齡先生画“荷”赠女婿(民国二十四年绘)</p> <p class="ql-block">  熊希龄~兼济天下的民国总理,自小天资聪颖,被誉为湖南神童:他15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后点翰林、43岁担任北洋政府国务内阁总理,是民国时期的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和实业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熊希龄的一生令人钦佩!他和梁启超、谭嗣同一起致力维新运动,创办时务学堂,创办湖南最早的报纸《湘报》,发起实业救国运动,投身五四爱国运动。1932年任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赈灾救民,沥尽半生心血创办了北京香山慈幼院,收养和教育成千上万名孤苦儿童,对共产党组织在慈幼院的活动给予很大帮助,以自己的影响力去保护中国共产党人。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承德,熊希龄组织救护队,奔赴前线救护伤兵。“淞沪抗战”爆发,熊希龄与夫人毛彦文率领着上海红十字会会员,设了临时医院4所,难民收容所8所,救出伤兵6000余人,收容难民15万人。1937年他去世后,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span></p> <p class="ql-block">  1933年4月熊院<span style="color:rgb(1, 1, 1);">长携熊芷</span>在长城宣慰抗日将士,图为熊院长正在讲演,前立者为宋哲元将军。</p> <p class="ql-block">  ▲ 熊先生、朱夫人与长女熊芷</p> <p class="ql-block">  ▲ 熊先生与内侄女朱曦合影(1918年·天津)</p> <p class="ql-block">  ▲ 朱其慧夫人(1876年~1931年)</p> <p class="ql-block">  ▲ 毛彦文婚妆照(1935年2月9日摄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  熊希龄1904年秋在日本时照片,自1898年“戊戌政变”遭革职和“管束”后,熊希龄在常德,芷江匿居了四年。从1902年夏起,得到常德知府朱其懿和湖南巡抚赵尔巽的起用,在常德兴办新式国民教育和师范教育,并重获政治自由。1904年,熊希龄产生了"实业救国"思想,于同年9月中旬至年底,赴日本考察工业三个月。回国后在芷江和醴陵兴办实业教育和近代工业,特别是成功地创办了醴陵瓷业公司,改革和振兴了醴陵瓷业,成为开创湖南近代工业的先驱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 1930年摄于北京石附马大街熊宅的全家照。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女婿朱霖、长女熊芷、熊希龄、熊夫人朱其慧、次女熊鼎、女猾馮至海,前排坐者為長子熊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