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法平息“乱港风波”

智慧丛生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时隔35年,我第二次到香港,最想参观香港历史博物馆,最想了解2019年发生的那场“乱港风波”。 </p><p class="ql-block"> 2月22日下午,我如愿以偿,参观了香港历史博物馆,对风波发生的来龙去脉有了深刻认识。</p> <p class="ql-block">  在去香港历史博物馆的人行道上,我看到行人在喂食一大群鸽子,不禁感叹,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远离动乱和暴力,永久和平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历史博物馆正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香港历史博物馆位于九龙尖沙咀漆咸道南,于1975年创立,1998年竣工。</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6日,博物馆开放了一个永久性展厅,即国家安全展览厅。展览厅面积超过1100平方米,展区分为六大模块:第一模块是“国安港安 家安民安”的动感影院,播放短片《历史长河》;第二部分是“祖国与香港”,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历史、“一国两制”和国家安全;第三模块是“国安与你息息相关”,介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20个安全领域;第四模块是“国安立法,长治久安”,介绍与香港特区有关的国家安全法律;第五模块是“国家安全,繁荣稳定基石”,介绍国家对香港特区的支持,大国长安必须筑牢安全根基;第六模块是“国安齐参与”,包括三维短片、互动游戏、国安小卫士动画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展厅内展示的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当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飘扬的那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香港回归祖国22年后,2019年,一场猝不及防的乱港风波侵袭香港,旷日持久的严重暴力冲击法治基石、危及民众安全、重创经济民生,挑战“一国两制”底线,严重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完展览,我认识到“乱港风波”的起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五点是主要起因:</p><p class="ql-block">‌ 一、教育问题‌:香港的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和社会教育缺失,导致部分青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富人子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普通中学生的教育质量较低,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加剧了社会分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人民欢庆回归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外部势力干涉‌:美国、英国和台湾等外部势力的干涉是乱港事件的重要推手。美国和英国试图通过香港搅乱中国内部事务,而台湾的“台独”势力则希望通过破坏香港来抹黑“一国两制”政策。这些外部势力利用香港的社会矛盾和部分人的不满情绪,煽动暴力活动‌‌。</p><p class="ql-block">‌ 三、经济和生活成本问题‌:香港的高生活成本给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许多年轻人感到生活压力巨大,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发泄情绪,这成为暴力事件的导火索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国两制”政策的误解‌:部分人对“一国两制”政策存在误解,认为这一政策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和权利,从而对政府产生不满,进而参与暴力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 五、“反修例”事件‌:2019年,特区政府推出《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部分人打着“反对修例”的旗号,迅速将事件升级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最终演变为暴力冲突‌‌。</p><p class="ql-block"> 这五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乱港事件的发生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乱港”分子暴行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年2月,香港居民陈同佳涉嫌在台湾杀害女友后潜逃回港。因港台之间没有签订刑事司法协助安排和移交逃犯协议,陈无法被移交至案发地台湾受审。为维护法治与公义,堵住法律漏洞,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旨在完善法制、彰显公义,符合人权保障原则,法律理据充分,有助香港避免成为“逃犯天堂”。</p><p class="ql-block"> 香港主流民意支持特区修订《逃犯条例》避免香港成“逃犯天堂”。然而,香港反对派和激进势力“盯”上了这个机会,自2019年6月起,推动各种激进抗争。在特区政府多次表示修例工作已彻底停止后,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变本加厉策动暴力且不断升级,社会波及面越来越广,直至公然鼓吹“港独”,包围和冲击中央政府驻港机构,侮辱国旗、国徽和区徽,挑战国家主权和“一国两制”原则底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警察反暴行展板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2019年6月开始,香港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势力借和平游行集会之名,进行各种激进抗争活动。虽然特区政府已多次表示修订《逃犯条例》工作已彻底停止,但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暴行乱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警察反暴行展板之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行屡屡演变为暴力冲突,“乱港”分子有组织袭击警察事件开始发生,警察总部两度被包围,政府部门受到滋扰,特区立法会大楼更遭到严重冲击和大肆破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警察防暴实物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6日,香港警方公布,2019年7月1日,“乱港”分子冲击香港特区立法会(立法会)大楼案件,涉案的14名被告经审讯后被裁定罪名成立,案犯16日在香港区域法院被宣判,其中12人因暴动罪被判监禁54个月至82个月。</p><p class="ql-block"> 同年7月19日,涉2019年香港理工大学冲突,12人承认暴动罪,在区域法院被判处3年至3年4个月不等刑期。</p><p class="ql-block"> 至此,平息香港“动乱风波”划上句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展厅内展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相关文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文化安全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顾香港“动乱风波”,这是一场由反中乱港分子和美西方外部势力发动的港版“颜色革命”。这场风波导致了大量的暴力事件和社会动荡,但最终在中央政府的果断干预下,制定了国安法,使得香港局势实现了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社会安全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香港长期未完成《基本法》23条规定的国家安全立法,导致2019年暴乱等事件中缺乏有效法律工具应对分裂行为。国安法的出台旨在填补这一漏洞,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底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网络安全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安法重点打击分裂国家、颠覆政权、恐怖活动及与境外势力勾结等四类行为。如结果指出,法律“让一些人‘害怕’”,但普通市民无需担忧,其核心是保护香港社会安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数据、人工智能安全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部分“反中乱港”势力及境外机构(如末代港督彭定康)刻意污名化国安法,散布“破坏自治”“压制自由”等言论,试图制造恐慌氛围。例如黄之锋等人曾威胁“寻求美国制裁”,实际目的是逃避法律制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粮食、生态安全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观点错误认为国安法削弱香港自治权。事实上,根据宪法和基本法,国家安全立法属于中央事权,香港作为地方行政区本无相关立法权。中央直接立法是对香港长期未能履行宪制责任的补救措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生物、核安全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安法实施后,黎智英、黄之锋等主要“乱港”分子被依法起诉,表明法律具备执行力。这种“有牙老虎”的特性直接触动了违法者的利益,引发其反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科技安全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部分市民受反对派宣传影响产生疑虑,但更多市民逐渐认识到国安法对恢复社会秩序的作用。例如香港警方2021年依据国安法逮捕55名策划“初选”的违法者后,社会并未出现大规模恐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香港深海安全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香港基本法23条与反分裂国家法是理解制订国安法的关键法律框架。国安法曾一度引发的部分群体担忧或恐慌,主要源于以下原因的综合作用:‌</p><p class="ql-block"> 一、法律背景与实施目的是填补法律漏洞与维护主权‌,针对违法行为而非普通市民‌。</p><p class="ql-block"> 二、争议与误解的来源于反对派与外部势力的煽动‌和对“一国两制”原则的曲解‌。</p><p class="ql-block"> 三、实际影响与社会反应是产生了对违法者的震慑效应‌,促使普通市民的认知分化‌。</p> <p class="ql-block">  展览厅还展出了不少获官方核准的珍贵展品,包括国家航天局借展的珍贵月球土壤、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钞票样本,以及首次在港展出的1:9及高达6米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模型等。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成就,也让参观者感受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是香港的定海神针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乱港风波”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密切注视事态发展,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span>深圳待命随时准备进港平乱,给了乱港分子极大震慑。</p><p class="ql-block"> 香港国安法一出台,香港警方有法可依,未等武警介入,便迅速强力平乱,“乱港”分子顿时土崩瓦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展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中国为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节日。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p><p class="ql-block">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笔者在香港历史博物馆正门前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为香港社会由乱及治提供了强大法治保障,其带来的启示深刻且深远。</p><p class="ql-block"> 乱港风波期间,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法治根基遭破坏。国安法以法律形式明确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界定与惩处,让破坏分子行径暴露于法律利剑之下,迅速遏制违法暴力活动。这表明,唯有依靠法治划定行为边界、明确权责,才能让社会回归正轨,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p><p class="ql-block"> 国安法的制定和实施,彰显中央政府对香港整体利益和市民根本福祉的重视。中央从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大局出发,为香港长治久安筑牢根基,同时充分信任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这启示我们,“一国两制”下,中央全面管治权与香港高度自治权相统一,中央主导是“港人治港”行稳致远的坚实后盾。</p><p class="ql-block"> 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社会逐渐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共识。这告诉我们,当社会面临分裂动荡威胁时,需通过法治手段凝聚最大公约数,让市民认识到国家安全与个人利益紧密相连。唯有全体市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守护好共同家园,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香港国安法的实践证明,法治护航下的“一国两制”,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保障,其启示为我们在复杂环境中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借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者:杨志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4月20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