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籍武汉医林人物(选集)

修志人(舒忠民)

<p class="ql-block">鄂州籍武汉医林人物</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高小威</span></p><p class="ql-block">我爱好中医收藏,坚持了近二十年,尤其喜好淘些佚失在民间的中医手稿、名家书信、处方医案等。每获一件藏品,必会上网查询,或翻阅地方志、卫生志、中医志等,以查清原始稿件的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我与舒忠民先生(后称舒老)最早相识于网络,他开通博客较早,并勤于写作,发表了众多鄂州医界人物的传记事迹以及逸闻趣事。他的文字,饱含着对中医事业发展的殷殷关切;流露出对中医名师相继老去而后继乏人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名家遗作无人问津的扼腕叹息。我常下载打印舒老博客里的文章,细细研读。还特地从网上购买了他主编的《鄂州中医志》,作为平时查询相关人物简介的工具书。</p><p class="ql-block">十年前,闲暇之余,我也开通了一个名叫“杏林耕者”的新浪博客,时常会上传一些自己收藏的得意之作,并写点考证之类的小文,这也引起了舒老的关注。得知我也在鄂州卫生系统工作,舒老便与我相约在凤凰广场会面,那天是2013年5月4日,舒老还赠送了我满满一袋中医书籍。岁月如梭,一晃已经十年有余。</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舒老得知我在市卫健委工作,便主动联系上我,告知虽早已退休,但仍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继续为中医药文化包括鄂州文博馆做点贡献,发挥余热。同时,他强调收集鄂州中医相关史料迫在眉睫,如再不抓紧征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珍贵史料可能不断流失,有的甚至消失殆尽,无迹可寻了。</p><p class="ql-block">2023 年清明节,欣逢舒老从天津回到鄂州,我第一次来到他的家中。舒老的家宅十分简朴,其家具几乎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购置的;整整一面墙的老式书柜,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书籍,甚至睡觉床下也堆满了书捆。那日,我与舒老相谈甚欢,他谈到正在编撰《鄂州历史文化图志》《鄂州籍武汉医林人物》等家乡书稿。我对这本《鄂州籍武汉医林人物》很感兴趣,因为我从湖北中医学院就读乃至毕业工作20 多年来,一直对中医界关注偏多,而这册医林人物专集收录了不少鄂州籍武汉中西医名家,且有些著名医学人物如高氏三姐弟(高欣荣、高有焕、高有炳)等,我以前了解甚少。读过书稿后,老一辈医家们精湛的医术与崇高的医德让我肃然起敬,尤其感动于他们倾心为国为民的敬业精神与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鄂州籍武汉医林人物》编纂后期,舒老总觉得不尽完善,主要是相关人物信息还需要联系医家本人、或其后人、或是学生以核对确认。这项工作十分耗时费力。我通过数据库检索,相继补充了一些资料,并通过亲朋好友的关系,协助联系到高欣荣事迹原撰写者之一雷敏功先生、高欣荣族人高冬媛女士,以及柯新桥教授、盛国光教授等,完善了相关人物信息,丰富了相关内容。我每次搜索到新的资料,通过网络平台传给舒老,他都会及时收集、整理,并择要录入、编辑。</p><p class="ql-block">舒老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鄂州医学史志文化事业,如今已届古稀之年,本应安享晚年,却仍然矢志不渝,默默奉献。他的爱好就是他的工作,他的工作也即他的爱好,他乐在其中并乐此不疲。他的这种精神时常鼓舞着我不断前进。</p><p class="ql-block">编印资料,既费力,又费资。舒老的付出,一般人难以理解。出书,有人是为了晋升职称,有人是为了出名,还有人是为了牟利。而舒老编书,纯属无私奉献,源自他内心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担心一旦哪天写不动之时,这么多年苦心收集的珍贵资料将可能无人整理,无人问津,无法传之于世。</p><p class="ql-block">《鄂州籍武汉医林人物》的出版、印行,是舒老多年的夙愿,倾注了舒老极多精力。如今,该书整理基本就绪,即将付梓,舒老的夙愿即将实现,鄂州籍武汉医学人物其优秀事迹在家乡内外即将得以弘扬传颂。</p><p class="ql-block">舒忠民先生对鄂州医史文化事业的贡献,必将载入史册。 </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4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作者系鄂州市卫健委副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前 言</b></p><p class="ql-block">鄂州近邻武汉,古名武昌。三国孙权在此建都,又称吴国、吴都。历史底蕴深厚,历代人才辈出,仅在武汉执医者不计其数,且多成为名医。如现代中医学家洪子云,中药名师陈淦川,西医内科专家杨光第、高有焕,外科专家高有炳、熊旭林,眼科专家范鸿简,妇产科专家高欣荣,以及当代武汉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专家胡豫、武汉同济医院普外科专家胡俊波等。</p><p class="ql-block">《鄂州籍武汉医林人物》图文资料部分源于1987年鄂州市卫生局修志办前往武汉采访收集的 原始资料,部分为原《鄂州人物》《鄂州市志》《鄂州中医志》《武汉市志》《湖北卫生志》等所载资料,部分为主编多年来关注采集的历史资料,以及从多媒体网络上搜集的有关资料等。这些资料中,尤为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医学名门、高氏三姐弟(高欣荣、高有焕、高有炳),中医 三世医家六人执医湖北中医药大学的盛氏三代医(盛贯一、盛文彦、盛国光),以及湖北省 立医院院长、内科一级教授杨光第等。杨光第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之父、同济医科大学名 医裘法祖既是留德博士,又是志同道合挚友,其时江城留有“外科裘法祖,内科杨光第”之美誉。</p><p class="ql-block">高欣荣为武汉市第二医院(今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奠基人,历任科主任、副院长、名誉院长、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20 世纪 60 年代,“北有林巧稚,南有梁毅文,中有高欣荣”的说法在全国传播。高欣荣同著名妇科学家林巧稚、梁毅文一样,一生未婚未育,全身心投入妇幼卫生事业,毕生亲手临诊妇女儿童、接生婴儿千万无数,其中不少转危为安,被世人敬称“万婴之母”。由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曾为中央领导李先念夫人林佳楣、王任重夫人肖慧纳等接生过小孩。屡获嘉奖,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以及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p><p class="ql-block">高欣荣大弟高有焕,历任汉口市立二医院主治医师、内科主任,湖北医学院(今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主治医师、主任,兼任湖北医学院内科教授、教研室主任等职。196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推荐他作为湖北省知识分子代表,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知识分子座谈会,会间亲自聆听周恩来、陈毅、陶铸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报告。</p><p class="ql-block">高欣荣小弟高有炳,武汉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外科主任,兼任同济医学院教授、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秘书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世纪40年代,与著名外科教授吴英恺、骨科教授 屠开元等是为贵阳陆军医院同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与心胸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家驷多有合作往来。</p><p class="ql-block">著名普外科教授、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前校长吴在德先生在《武汉普通外科发展简史》(口述)一文记载:“武汉外科原来比较强的医院为协和(医院)、市二医院。(历史)不是有‘高氏三姐弟’说法嘛?高欣荣(女)是妇产科,高有炳是外科,高有焕是内科……”</p><p class="ql-block">《江岸区志》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期起,……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发展医疗事业,涌现 高欣荣、范鸿简、闻亦齐、杨光第、陈修元、张应天、江泽熙等一批高级医疗医学人才。”志书 重点提示的“高级医疗医学人才”七人,其中有三人(高欣荣、范鸿简、杨光第)竟是鄂州籍人。</p><p class="ql-block">“国医大师”,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行业最高荣誉,中国政府自2009年至今已评选四届, 湖北入选三位大师(李今庸、梅国强、凃晋文),岂知后两位大师竟是鄂州籍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原副院长、著名伤寒学家洪子云先生早年的学生。“名师出高徒”,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湖北省立医院、医学院(今武汉大学 人民医院、医学院)创建,鄂州籍杨光第受任院长,为省立医院、医学院主要创始人。</p><p class="ql-block">新中国刚刚成立,武汉市第一所公立医院——市第二医院(今武汉市中心医院)组建,其妇科、外科创始 人(科主任)分别是鄂州籍高欣荣、高有炳姐弟。</p><p class="ql-block">近年担当行政大任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院长胡豫、协和医院院长胡俊波、武汉四医院院长夏平、金银湖医院院长黄朝林、武昌医院院长李相友等均为鄂州籍人。</p><p class="ql-block">鄂州籍在汉医学专家,星罗棋布,层出不穷。据初步统计,武汉四大家医院现职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鄂州籍竟有百余人,同济、协和医院仅现职鄂州籍医生分别有三四十人。其中不少医疗大咖,如武汉协和医院胡豫教授、董念国教授,武汉同济医院胡俊波教授、张必翔教授、袁响林教授、汪道文教授、曾和松教授,湖北省人民医院简志宏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赵秋教授等。</p><p class="ql-block">总之,武汉市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担任院、站、所、校长等正副职职务以及高中层业务与行政骨干不计其数(因限于人手等条件,不能较为全面的收录新时期鄂州籍在汉医学人才)。</p><p class="ql-block">自2022年以来,在鄂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鄂州市中心医院、鄂州市中医医院,充分利用“7·22 人才周”平台,稳步推进西医中医多学科合作共建,持续提升综合诊疗能力与水平。鄂州籍医疗专家团队80余位,多次回乡义诊、手术、查房、疑难病例会诊,为鄂州百姓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p><p class="ql-block">然而,仍有不少鄂州籍医学名医却是低调含而不露,通过多方努力,还是难以找寻联系。有部分与其本人或家人取得联系,大多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热情收集,反馈信息,仅少数似无所谓,“高高挂起”。</p><p class="ql-block">《鄂州籍武汉医林人物》初稿编排过程中,多次将其图文资料样稿返呈专家本人或家属审阅、修改。限于条件,囿于人力,一方面“踏破铁鞋无觅处”,一方面人物图文资料呈现多寡不一。 资料过多的只能选择收录有代表性部分;资料太少则尽量从网络上查找补充,或尽其所能反馈家 人或亲友提供;确在网上或居家找不到的,只能有多少收多少,或作罢放弃。期待未来不断收辑补充,出印续集。</p><p class="ql-block">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人物简历,下篇为资料收辑。尽管收录内容参差不齐(诚然人物事迹不在字数多少),全书不失一部图文并茂、史志并举、催人奋进之作。</p><p class="ql-block">多数图文资料是为首次发表,尤其诸多黑白老照片以及原始手稿(有些涉及单位或全市或全国历史资料)更为可贵。拟为彩版出印,精制装帧,既具可读性,又有史料性,更是或有医学晚辈甚或外界后学,用作励志事业、启动心智的范本。</p><p class="ql-block">完成稿本,睹物思人,鄂州籍武汉医林人物似是满面春风回到家园,欢聚一堂大团圆。鄂州今非昔比,日新月异,全程发展如同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航班,一日千里。亲们回家,一定感慨万千,十分惬意!</p><p class="ql-block">《鄂州籍武汉医林人物》资料收集过程中,鄂州市卫健委副主任高小威先生欣闻此事,志趣相投,鼎力支持,指导运作,挤出时间参与审校工作,并联系武汉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单位或专家亲属等,使得鄂州籍武汉名医资料得到更多补充、完善。 </p><p class="ql-block">(舒忠民于2024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