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浔古镇~小莲庄

大宁🌺

<p class="ql-block">艺术领域优质作者</p><p class="ql-block">撰稿编辑:大宁</p><p class="ql-block">拍摄制作:大宁</p> <p class="ql-block">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深色浓迷了眼醉了心。走进南浔古镇,青瓦白墙,粉桃红杏、翠柳黄花... ...美妙动人的水乡春色构成了最寻常,也最动人的春天画卷。近日我和家人预定网约车,一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江南古镇南浔,退休人在这里快乐的探访晚清南浔首富私家庄园~小莲庄。</p> <p class="ql-block">  南浔古镇作为江南小镇的代表之一,同样也有如诗如画一般的景色,而小莲庄为南浔景致之最,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因提前做好功课,跟着手机导航我们直奔南浔古镇的小莲庄。</p><p class="ql-block"> 小莲庄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属于南浔首富刘镛(字贯经)的私家园林、家庙及义庄所在,位于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北临鹧鸪溪,西与嘉业堂藏书楼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  小莲庄是整个南浔最大的私家庄园,它由义庄、园林、家庙三部分组成,共占地27亩,其中园内荷花塘便有10亩之大。因为没到荷叶出水的季节,我们只看到一大片的荷塘枯叶。</p> <p class="ql-block">  这座庄园由南浔首富刘镛兴建,历经其祖孙三代人近40年,直至1924年才建成。“小莲庄”的名字也是因为刘镛仰慕赵孟頫所建的“莲花庄”而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  小莲庄的长廊西侧为刘氏家庙,这是一组坐北朝南、五进院落的大建筑群,依次为照壁、石碑坊、门厅、过厅、正厅和后厅“馨德堂”。馨德堂之后院古树参天,间以叠石为山、花街铺地之穿插,很有一点祠堂园林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走进小莲庄,沿着荷花池往前走,就能看到一座屹立着的高大牌坊,上面清晰地写有 “乐善好施”四个大字。据相关史料记载,这是一座积善牌坊,是清朝皇帝为表彰刘家乐善好施特别钦准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刘镛与古今大多数商人不同,他出身贫苦人家,对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苦有着切身体会,因此发家后的刘镛富不忘本,关心乡里,常慷慨解囊对贫苦百姓予以帮助。</p><p class="ql-block"> 每外出经商,如若在路途当中遇到灾荒,他定会出手相助。 1899年,浙江遭遇大水,湖州受灾尤为严重,为挽救万千灾民,刘镛捐出数万银两用于救灾。</p><p class="ql-block"> 刘镛一身都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在他的身上,可见“义以生利,利以平民”的南浔儒商精神以及他个人求富谋利与求贤仁义相结合的人生追求。</p> <p class="ql-block">  发家后的刘镛富甲一方,但年少便弃学做工的他深知自己在文化知识层面的匮乏,因此他更加重视教育方面对子女的培养,他殷切希望刘家后代可以通过学习走上仕途。</p> <p class="ql-block">  历史证明,刘家后代也并未辜负其期望。刘镛之子曾先后考中秀才、举人,还和张謇同榜甲午科进士及第参加殿试。刘锦藻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实业,他还在政治、文献研究等方面有着自己的建树,著有《清朝序文献通考》,在中国文献学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由此观之,他即是商人亦是文人。而小莲庄的主要修建工作正是由刘锦藻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刘镛长孙刘干还修建了嘉业堂藏书楼,该藏书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含大量宋元珍本,刘干也因此被誉为“民国私立藏书第一人”。除收集古籍外,其孙刘干还是一位刻书家,致力于罕见书籍的刻印,这对古籍的流传贡献巨大。</p> <p class="ql-block">  参观中除儒商精神外,小莲庄还蕴含着中方园林建筑风格的结合。在园林设计上,小莲庄匠心独具,是江南水榭建筑的典型代表,素有“江南巨构”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我边参观,边听导游讲解,边拍照保留图片。迄今为止,小莲庄已历经近百年时间,南浔丝业的辉煌已然成为了历史,站在鸥波亭远眺,小莲庄的故事和这故事中的人也已成为过去。</p><p class="ql-block"> 通过游学我深感其背后所蕴含的南浔儒商精神和园林艺术 ,仍然不断传承、历久弥新,丰富着南浔古镇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