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院寺

相国

塔院寺位于山西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原是大华严寺的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改用今名,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 塔院寺以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而闻名,该塔高54.56米,周围为125.6米,始建于元大德五年,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这圣迹,塔院寺内还有座文殊塔,传说塔内有文殊菩萨的头发。 位于大慈延寿宝殿之后的大白塔,雄伟挺拔,直指蓝天,它被人们誉为“清凉第一圣境”。大白塔原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据说舍利仅限于佛和高僧火化后形成的珠状骨粒,其质地坚硬,五彩夺目,椎打不碎。 寺内以舍利塔为主,塔基座正方形,藏式,总高约60米,全部用米浆拦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绿丛之中,高耸的白塔格外醒目。塔刹,露盘,宝珠皆为铜铸,塔腰及露盘四周各悬风铎,风来叮当作响,极富古刹风趣,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塔院寺现为全国重点寺院。 寺内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在前,藏经阁在后,舍利塔位居其中。寺内有释迦牟尼舍利塔和文殊发塔而得名。各殿塑像保存完好,藏经阁内木制转轮藏二十层,各层满放藏经。供信士礼拜与僧侣颂诵。 塔院寺座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过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寺塔等建筑,气魄雄伟,有殿堂楼房130余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寺前有木牌坊三间,玲珑雅致,为明万历年间所筑。 名蓝薄暮挹新晴<div> 云搆天开象外清</div><div> 月色半空浮塔影</div><div> 松涛满谷带钟声<br><br> 千年功德扬先后</div><div> 万圣庄严佑我明</div><div> 瞻礼不禁心地肃</div><div> 欲从檀越悟三生</div><div> [ 明 ] 孙传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