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得令人痴迷的丽江古城

紫丁香

<p class="ql-block">  作者;紫丁香</p><p class="ql-block"> 摄影:紫丁香</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9日,接近午后四点,我们来到了丽江古城,入住在天香格酒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俯瞰丽江古城</p> <p class="ql-block">  丽江古城(The Old Town of Lijiang),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坐落在丽江坝子中,丽江古城狭义指大研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包括了大研古城(含黑龙潭)、束河古建筑群、白沙古建筑群。丽江古城占地面积7.279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俯瞰丽江古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丽江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狮子山,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明代,土司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完善,使得丽江古城进入其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清朝,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手工业的发展,丽江古城逐步发展成为商业中心。民国以后,丽江古城的各地大小商号己达1200多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丽江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2002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丽江撤地设市,丽江古城的行政区划归丽江市古城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丽江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丽江古城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族、白族、彝族、藏族、纳西族等各民族精华,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丽江城内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丽江古城也叫大研古城,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万古楼、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方国瑜故居、普济寺、四方街、科贡坊、雪山书院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丽江城内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二次来丽江,第一次来丽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次来丽江,有两件事留有遗憾。第一个由于时间太晚,木府闭馆没有进去。第二件事儿就是没有听纳西古乐的演奏。这次来丽江,我准备了却这两个遗憾。办理了酒店的入住手续之后,我和二妹急急忙忙奔向木府。进入木府之后,还好遇到有导游给讲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p> <p class="ql-block">  木府,全称木氏土司府衙署,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大研街道关义街光院巷49号,占地面积30666.66平方米。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明代木得(1382 ~1390年),开建主体建筑。1998年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木府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府内沟渠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又见证了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木府中轴线全长369米,坐西向东,“迎旭日而得木气”,左有青龙(玉龙山),右有白虎(虎山),背靠玄武(狮子山),东南方向有龟山,蛇山对峙而把守关隘,木府怀抱于古城,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忠义坊</p> <p class="ql-block">  忠义坊,民间称“石牌坊”,矗立于木府门前,是受明朝万历皇帝钦赐“忠义”二字,“奉敕”而建成的牌坊,是木府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明朝启年间(1621 ~1627年),坊“高数丈,栋梁斗拱,通体皆石,坚致精工,无与敌者”。民间素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谚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菊来到木府的议事厅</p> <p class="ql-block">  议事厅,是木氏土司的议政之殿,为权力的实施中心。檐下悬有三块“诚心报国”匾额,中间一块由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赐予木得(? ~1391年);右边一块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赐给木初(1345年~1426年);左边一块由明世宗朱厚熜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赐给木高(1515年~1568年)。木氏制为匾额,悬于殿堂,用以自励。殿前是个巨大的广场,满铺剁斧彩花石板,宽敞、洁净、素雅。过去这里是出征前阅兵点将的地方,也是木氏接受百姓朝贺之地。其后有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的议事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的玉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的玉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门前的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室内的陈列品</p> <p class="ql-block">  ‌木府的起源和明朝赐姓‌:木府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其主人是纳西族土司。明朝初立时,丽江土司阿甲阿得归附有功,明太祖朱元璋钦赐其“木”姓。这一举动不仅是对阿甲阿得归顺的认可,也标志着纳西族传统的父子连名制改为汉姓名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卷楼</p> <p class="ql-block">  木府整体由三部分组成:西面靠狮子山的部分为家庙、祠堂等。东面又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土府官署,是议事和处理事务的地方,玉音楼、寿星楼皆建在这个地方,忠义坊、木牌坊、广场等相继排列。北面为一进三院的木氏家院。两组建筑之间是园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的万卷楼</p> <p class="ql-block">  万卷楼,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木氏土司崇尚汉文化,“知诗书,好礼义”,收藏十分丰富,凡经、史、子、集,各类要籍,大体备至;皇帝钦赐及从浙江采购而来的佛教经典,完整齐全;木氏土司部分诗文的刻板,亦藏于其中。据光绪《丽江府志》载,万卷楼“在木府署左,为木氏藏书所”。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木公的《雪山诗选》被收入《四库全书》。清雍正初年,经改土归流,木氏每况日下,万卷楼藏品散落民间。光绪时,“今楼废,书亦散失。间有零帙遗于民间,上印万卷楼记,皆近日坊间所见”。现在的建筑,于1999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建筑的挑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内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内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内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木增的传说‌:木增是木府的第十三代土司,他不仅是明朝的杰出文人,还痴迷道教。传说他得道成仙,从木府三清观的一株松树上升天。为了不让别人从这棵树上走,一天打雷将树顶打断,现在还能看到这株向下生长的松树‌‌。此外,木增死后,民间传说他的身体化成了雪山,并预言“雪山四百年后崩塌”。96年丽江地震时,哈巴雪山大规模滑坡,约30多万方的断岩从400多米的山上滑下,阻断金沙江流40多分钟,这一传说得以应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老的紫薇树</p> <p class="ql-block">  木府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府内沟渠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又见证了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同时木府又是纳西古王国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一体的园林,它介乎于皇家园林与苏州庭院园林之间,充分展现了纳西族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古老的紫薇树</p> <p class="ql-block">  ‌木府中的古树主要包括两株紫薇树‌。这两株紫薇树位于木府院内,树龄为400年。在中国古代,紫薇树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都非常常见,象征着三官三巡(天官、地官、水官)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中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  戏台周围古树参天,池水流淌,小船飘荡。</p> <p class="ql-block">  木府汇聚纳西古王国名木奇花,如池边垂柳与游鱼相映,形成动静结合的生态画卷。</p> <p class="ql-block">  木府的园林绿化:沟渠纵横,引活水贯穿府内,既具实用功能,又象征纳西族“水为生命之源”的文化精神。</p> <p class="ql-block">  木府的流水、树木、花草布局是非常有讲究的。此时木府内盛开着玉兰花。</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中,盛开的玉兰花低垂在木府古老的建筑上,美得令人销魂。</p> <p class="ql-block">  这个身着古装的女孩,将我们带入了几百年前的木府。</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姑娘,你在眺望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狮子山松柏苍翠,站在高处俯瞰木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巡逻的士兵</p> <p class="ql-block">  ‌木府的历史变迁‌:木府始建于明代,历经元、明、清三代共22世、470多年。明朝时达到巅峰,但因战火和改土归流等逐渐没落。1996年丽江古城遭遇7级大地震,木府部分建筑被损毁。世界银行贷款三千万用于修缮,如今我们看到的木府建筑多是在灾后重建的‌‌。木府不仅是丽江文化的象征,也是多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木府的宫门口</p> <p class="ql-block">  游完木府,我坐在宫门口的一家奶茶店里,一边喝着奶茶,一边欣赏着这座几百年的古城。繁华落尽,我们都将是历史的过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丽江市内的街区</p> <p class="ql-block">  太史是古代历史上的官名,在夏、商、周是记录历史和历法的官员名称。在明、清这些工作为翰林院负责。因此,又称翰林为太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太史居住的地方称太史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翰林大院</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丽江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翰林居住的大院。这个大院有10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马广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菊来到茶马广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马广场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马广场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马广场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这个茶马广场当年应该是贸易非常繁华的地方,现在这里却成了游人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菊在丽江古城</p> <p class="ql-block">  我经过茶马广场向四方街走去,想看一看当年那个热闹非凡的四方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丽江城内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丽江古城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丽江古城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丽江古城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丽江古城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丽江古城的状元楼</p> <p class="ql-block">  从木府出来已经6点24分了。我们想去四方街看一看,然后再去听纳西古乐的演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方街周围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方街夜晚跳舞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到四方街之后,感到有一种陌生感,原来的一些建筑都变了模样,记得好像有一个戏台也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方街上的人们在跳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方街上的人们在跳舞</p> <p class="ql-block">  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方街周围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方街周围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方街周围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晚的丽江古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晚的丽江古城</p> <p class="ql-block">  从四方街出来,我们去酒吧一条街。十几年前的酒吧一条街,到了晚上这里就是欢乐的海洋。唱歌的、跳舞的、喝酒的,音乐声伴着酒香飘荡在这条街的上空。一想到这条街就会令人觉得亢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晚的酒吧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  我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找到了当年的那条酒吧街,到了这里令我目瞪口呆。当年那种繁华热闹的景像不见了。溪水两侧的道路和建筑仍然如旧,那棵高大如胳膊一样粗婀娜多姿的月季树也不见了,当年我曾在二楼将手伸出窗外抚摸着灯光璀璨中那一朵朵美丽的月季花。那个美如仙境的画面,曾经在我脑海中留藏了十几年,如今怎么会不见了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晚的酒吧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20几个人,在二楼的包房内品酒、唱歌,随着激昂的音乐声,我们将楼板踏得咚咚响。那种姿意豪放,想想都会令人血脉喷张。我带着满满的希望来到这里,还想重温当年的场景。路上我和二妹说:“今天晚上尽情的唱歌,放开了喝酒。来个一醉方休。”哪曾想到了这里,竟是人去楼空,如此冷落。只有那潺潺流动的溪水如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酒吧一条街上的小桥</p> <p class="ql-block">  这座古色古香的小桥,好像眨着两只闪亮的眼睛,向我诉说十几年来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唉,今朝有酒,今朝醉。莫待他日再重回。</p> <p class="ql-block">  夜晚丽江古城酒吧街上的少数民族女孩。</p> <p class="ql-block">  在丽江市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有一种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据考证,这种古乐起源于公元14世纪,它是云南省最为古老的音乐,也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纳西古乐是纳西族人民在接受以儒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响下而创建的艺术结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演奏中的纳西古乐</p> <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第一次来丽江的时候,就听导游介绍过纳西古乐,我特意跑到纳西古乐的演奏地,参观了那些古老的乐器,还见到了那些演奏的老人,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听到他们演奏的纳西古乐。因此,这也一直成为我心中的憾事。所以这次来丽江,决定要去听一场纳西古乐的演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演奏中的纳西古乐</p> <p class="ql-block">  在四方街附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之后,我们就寻找纳西古乐的演奏地。结果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人告诉我们,在酒吧一条街的下一条路向前走,结果我们一路走一路寻找,这一找就找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终于在8点05分的时候找到了纳西古乐的演奏地点。进门之后问服务人员:“这里是否演奏纳西古乐?”服务员说演奏刚刚开始五分钟,第一支曲子还没有演奏完。”我们问她“现在还是否卖票?”她说:“可以售票,1至5排98元一张票,六排之后88元一张票。”结果我们买了两张第一排的票,付完款之后,服务员将我们带到了演奏大厅,偌大的演奏厅坐了稀稀拉拉的几十个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演奏中的纳西古乐</p> <p class="ql-block">  进入演播厅后,我坐在第一排最佳的位置,我一边观看表演,一边在录像,我将全部表演录了下来,表演结束了,我的两只胳膊累得酸疼,二妹说我:“不是来看表演的,是来找虐的。”我甩了甩酸疼的胳膊,心满意足的哈哈大笑。终于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演奏古词牌浪淘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演奏古词牌关山月</p> <p class="ql-block">  ‌描写纳西古乐的古诗词共有五首‌,这些诗词如下:</p><p class="ql-block">‌第一首‌:纳西古乐动四方,韵律悠扬韵味长。金石丝竹相和鸣,如梦如幻入苍茫‌。</p><p class="ql-block">‌第二首‌:纳西古乐传天下,乐声嘹亮透云霞。高山流水心相通,四海知音共一家‌。</p><p class="ql-block">‌第三首‌:纳西古乐思绪长,如梦如幻醉心房。音符跳动情难禁,化作彩蝶舞霓裳‌。</p><p class="ql-block">‌第四首‌:纳西古乐绕梁飞,天籁之音入梦帏。玉笛声声传远客,金樽满满醉芳菲。清风拂面花容笑,明月当空舞袖挥。此夜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归‌。</p><p class="ql-block">‌第五首‌:仙乐飘飘下九天,纳西古乐会群贤。玉箫吹彻云霄外,金鼓催开锦绣篇。白雪阳春传雅韵,高山流水觅知音。今宵共聚蓬莱阁,醉听清风抚素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演奏中的纳西古乐</p> <p class="ql-block">  纳西古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元时期,它融合了中原的道教科仪音乐、儒教典礼音乐以及唐宋元的词牌、曲牌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和《洞经音乐》组成,其中《白沙细乐》是纳西族先民在约七百多年前创制的,主要用于丧事或重大祭祖活动‌。</p> <p class="ql-block">  纳西古乐最具欣赏性的地方是其“稀世三宝”。第一件宝贝是古老的曲子;其次就是古老的乐器,乐师们手上所持乐器,皆有上百年历史;再有就是高寿的艺人。比如有些乐器在演奏时以大跳跃的装饰音,冲淡了原有的清秀, 典雅的丝竹乐风,变为粗犷有力,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乐曲了。纳西古乐区别于其他地区演奏的几样独特乐器-“苏古笃”,在全中国已经见不到这样的乐器,据许多音乐家考证,这种乐器形似蒙古的古代乐器“火不四”,但是在整个蒙古地区这件乐器已经消失殆尽了。在丽江纳西族地区,有一些演奏古乐的家庭世世代代传承这种乐器制作方法。唐代形制曲项琵琶,这种曲项琵琶区别于现代琵琶,是我国唐代最流行的琵琶样式。流传到丽江后,被纳西族世世代代演奏并制作。</p> <p class="ql-block">  纳西古乐的演奏者多为年老艺人,他们遵循严格的传承方式,使用古老的乐器如苏古笃、曲项琵琶、双簧竹管等,通过师带徒或父带子的方式口传心授,使得古乐得以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p> <p class="ql-block">  这位琴师演奏的古琴已经流传了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老的琵琶</p> <p class="ql-block">  这位琴师弹奏的琵琶,具有8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纳西古乐源于唐、宋、元时期中原的词牌、曲牌音乐、道教科仪音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 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词牌、曲牌和洞经音乐的那部分。传闻原有汉语经文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 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经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山坡羊","万年欢","吉祥","八卦","步步骄","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浪淘沙","十供养"等二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审美情调和独有的乐器,因此被称为纳西古乐。</p> <p class="ql-block">  纳西古乐的魅力源远流长,是因为,纳西古乐是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是宋时期皇室贵族创作的宫廷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宣科说,其实纳西古乐仅仅是一个简称,它的全名应该是“纳西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保护、弘扬的古老音乐”,它都是纳西族祖祖辈辈演奏传承下来的。纳西古乐由“洞经音乐”、“皇经音乐”(现已流失),以及丽江本土音乐“白沙细乐”组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神秘的纳西古乐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音乐呢?纳西族地区完整保留的词牌曲牌音乐又是整个云南地区保存最完善,最接近唐宋原型的音乐(何倡林《国宝埋藏在喜马拉雅云岭深处》)</p> <p class="ql-block">  我这个声乐的门外汉,之所以痴迷于纳西古乐,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看到许多宋词那么优美,据说原来宋词是有曲谱的,可是经过多年的流传,将谱子丢失了。我总幻想原来的谱子该有多么美呢?所以在得知纳西古乐保留了那么多词的曲谱,就想听一下这仙乐到底有多美?</p> <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那些演奏者最年轻的都是在80岁以上。在现有的演奏者中,年龄最大的有103岁,遗憾的是,今天他生病了未能参加演出。</p> <p class="ql-block">  这个演播大厅中,没有现代化的扩音设备,但即使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也能听清演奏者的每一个字和音符。它的奥妙就是在这座演播厅舞台上有一口大缸,利用大缸来扩音,没想到纳西人竟会如此聪明。</p> <p class="ql-block">  在云南丽江古城里,名为“大研纳西古乐”的演出每天晚上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由于这种古乐是在纳西族地区保存流传下来的音乐,因此被命名为“纳西古乐”。到丽江欣赏这种被誉为“活化石”的音乐已经成为很多人到丽江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纳西古乐”已经成为丽江旅游的重要文化品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听纳西古乐</p> <p class="ql-block">  演播厅外的大厅中,陈列着许多纳西族的古乐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古老的乐器苏古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古老的乐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古老的乐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古老的乐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古老的乐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古老的乐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古老的乐器曲项琵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古老的乐器十面云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音乐鬼才宣科</p> <p class="ql-block">  宣科先生,几十年来为了保护、弘扬纳西古乐做了巨大的工作。他将纳西古乐推广到全世界,纳西古乐能保存下来,他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演播厅的二楼是纳西族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中陈列着许多纳西族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书馆的藏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书馆的藏书</p> <p class="ql-block">  这里保存着关于《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100册书籍。</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中陈列的《纳西东巴古箱译注全集》全书竟有100册之多。看到这些全集,我不免对纳西族这个少数民族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古乐的光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的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  已经晚上十点多了,我还在这个纳西东巴文化图书馆中,痴迷的翻阅着各种书籍,耳畔好像还迴响着纳西古乐那袅袅的余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的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纳西族的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  在听千年古乐的地方,金菊与工作人员小赵合影。</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听千年古乐的地方,工作人员小赵向我展示了许多有关纳西族的历史文化资料。使我更多的了解了这个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我购买了全套的《纳西古乐》光碟和录音带,又购买了一部分书箱,他们又赠送了我一批纪念小型张。我将这些东西视若珍宝,一路上抱着它们兴高采烈地走回酒店。到酒店时已经是夜间11点了,可是那股兴奋劲还没有减退。我将这些资料放在枕边不停的翻看,伴着墨香渐渐进入了梦中。</p> <p class="ql-block">  这座历经千年的丽江古城,那古老的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那么美,美得令我痴迷。丽江古城再见了,我要奔向那诗的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