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许多人老去时,只想着如何熬到生命的尽头,而我却在思索,如何优雅地离开这个世界。人生在世,活有活法,死亦有死法。我曾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梦想,不甘于平庸,一路拼搏,折腾了大半辈子,才恍然发现,人生本就是一场不断折腾的旅程。在这过程中,我们注定要经历挫折与磨难,这些苦难让我们学会坚韧,积蓄力量,最终或许能一飞冲天,令人仰慕。然而,当尘埃落定,我们才发现,即便梦想成真,人生也不过是一场梦。梦醒时分,才明白无论怎样活,人生终究短暂。这一生中,我们要经历一场天真虚幻的美好,一段心动的浪漫爱情,一段幸福与否只有自己知晓的家庭生活,然后为了生计奔波。每个人,无论命运如何,都要走过人生的十个阶段,从起点到终点,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人的命运早已注定。起初,我们不信,总想通过努力改变命运,但到了生命的尽头,不得不承认,许多事情身不由己。命不由人,心不随愿,即便努力,也未必如意。此时,我们只能感叹听天由命,顺其自然。有人说,坚持就是胜利,但在坚持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思维方式,换一种活法,坚持未必能带来胜利。就像过河时,若不知深浅,贸然前行,只会沉入海底,再无浮起之日。爱情虽美好,却也让人伤透心,最终明白谁也不是谁的归宿。家庭也未必如想象般完美,在真情稀缺、情感泛滥的时代,能与你白头偕老的人寥寥无几。于是,许多人选择独身,在孤独中寻找慰藉,说孤独也是一种美。有人立志要活出人样,志向远大,信心满满,但现实往往将天真击得粉碎,拼尽全力,最终不过活成一个普通人。</p> <p class="ql-block">其实,人活着,不过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面对现实,作家刘震云曾言:“读二十年的书,还三十年的房贷,剩下的二三十年再为医院做点贡献,这就是人生。无论拥有多少良田,一日不过三餐;无论财富万贯,一天仍是昼夜交替。豪宅再多,也只睡一间;名车再豪华,烦恼依旧不断。活到最后才明白,唯有身体属于自己。因此,健康的活着,平淡的过着,开心的笑着,适当的忙着,就已经很好了,其余皆需看淡。”人生短暂,如草木一秋,人们总在追求美好,却常常错过眼前的幸福。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才是最真实的财富。放下、想开、看透、忘记,带着简单的心情看待复杂的人生,人生便会变得简单。弘一法师曾言:“不要与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成过去;不要与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继续前行。心若不自由,身在天地间也如同囚笼。一念放下,万般自在。”</p>
<p class="ql-block">当我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不再为名利奔波,也不再折腾,因为折腾不起。于是决定收心,离开城市,回到农村,在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过那朝也安然暮也安然的清静日子,让下半生为自己而活,像山里的野花,无人欣赏也开得灿烂。</p> <p class="ql-block">回到老家过田园生活不到一年,我目睹了留守老人们的孤苦生活和一个个悲苦的离去。东头的王哥,他的媳妇患病去世,儿孙都在外地,他独自守着空荡荡的房子,虽已年迈,仍起早贪黑地忙碌,累得瘦骨嶙峋。他说,忙碌不是为了挣点小钱,而是为了打发空虚的时光,所以不得不坚持生命不息,劳动不止。山凹的李叔,七十多岁,身体看上去还算硬朗,他守护着两个儿子的连排楼房,儿女们给他的养老钱还有几万,他却舍不得花,天天粗茶淡饭。他说,苦日子过惯了,好日子过不了,享不了清福,所以在家里闲不住,种种菜,养养鱼,自得其乐。没想到,到过年捕鱼的时候,李叔却因急病去世,埋在鱼塘边,与鱼塘相伴。湾中的张哥瘫痪了八年,天天坐在轮椅上望着门口的一棵老槐树发呆,看春华秋实的四季变化。他虽然说不出话,但头脑清醒,每次我去看他,他总是嘴角流着口水,面带笑色,这笑意充满对世界的眷恋。国庆节时,我回省城短住几天,走时他还向我笑笑,一周后我回来时,张哥已经去世。人的生命如此脆弱,谁也不知道自己何时会离开,更不知道将以何种方式离开。我一直在思索自己的死法,因此不再有杂念,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过得充实又快乐。</p>
<p class="ql-block">关于我的死法,我思索良久,最终决定在身体健康时就自办后事,不给儿女增添负担。一、自掘坟墓,为不浪费土地,要深埋,在我经常爬山看风景的那座山半腰,挖个地道式的墓穴,布置得喜庆一些,不能死气沉沉。不要棺材,只备好一张床,把我一生写的书都带到坟墓里,我担心我死后孩子们会将我的所有遗物一把火烧掉,那样真是烟消云散,什么遗物都不剩。活着时好舞文弄墨,死了也要书香墓穴。二、选择安乐死。当我感觉生命快到终点时,进入墓穴,将穴口栽上一棵迎客松,然后将穴口封死,躺在床上,手捧着自己写的书,悄然离去,这也算是圆寂。人生的生与死,坦然面对。生命就像影子,晃着晃着就消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