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鸡鸣山,河北省张家口市山峰。鸡鸣山孤峰独秀高高耸立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东侧2公里处,距张家口市50公里。巍峨峥嵘,郁郁葱葱。这是一座雄伟的山,神奇的山,富有灵性的山。它是在十多亿年前的一次大地震中推挫而成,海拔1128.9米,占地17.5平方公里。山势突兀,草木繁茂,孤峰插云,秀丽壮观,有“参天一柱”之称。由于它气势壮观,历史悠久,景色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塞外小泰山。</p> <p class="ql-block">据传,当年这里是个黑风口,住着一个黑风怪,发起怒来飞沙走石,周围百姓深受其害。玉皇大帝得知后,便从南方调来了这座山,堵住黑风口,捉住黑风怪,百姓才得以安宁。它是一夜之间飞来的,人们便叫它飞来峰。飞来峰为何改叫鸡鸣山呢?这可追溯到公元前475年发生的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晋国诸侯赵简子亡故,儿子赵襄子继位。赵襄子借机约其姐夫代国国王到夏屋会盟,令其厨人在宴席上用铜枓击杀代王。代王肝脑涂地,大部分随从也被杀害。只有少数随从逃脱回家报信。事前赵襄子就派人到蔚县附近的代王城接其姐姐代夫人回晋国为父奔丧。由于晋国和代国之间横卧着夏屋山和句注山,山势陡峭绵延千里,是北方之险,天下之阻路而不能直达,只好绕道而行。他们从代王城往北绕经下花园再往东南去晋国。当一行人来到飞来峰下时,代夫人才从飞奔而来报信的随从口中得知赵襄子为占领代国土地而杀害了代王。面对尾追而来的弟弟,代夫人哭天号地,悲愤令人欲绝,言道: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随即拔下了头上的金笄,在山石上磨了几下,自杀身亡。当地百姓敬佩代夫人的忠烈肝胆,为永远纪念她,就在山下筑墓地埋葬了她。在山上修祠,供奉她的塑像。随后把飞来峰改叫磨笄山。后来,在代夫人墓和祠上常有雉鸡鸣叫飞舞,又把磨笄山改叫鸡鸣山了。</p> <p class="ql-block">鸡鸣山承受日月爱抚雨露滋润,挺秀在塞外这片热土,壮美成北疆独特奇景。走进山中,到处郁郁葱葱,花木摇曳,吸口清凉的甘甜的空气,身心顿觉清爽舒适。沿着“之”字型小路往上攀登,好似脱离凡尘,情绪异常兴奋和快乐。从掩映在绿色丛中的红墙碧瓦寺院里,不时传来阵阵钟鸣磬响经声佛号,更觉如入仙境一般。高大的引颈高歌的雄鸡巨雕,惟妙惟肖;挺拔而立的万丈碑好似一把利剑刺入天空;神龟岩、骆驼峰、雄狮岩活灵活现;万佛石好像万千神佛跪拜佛祖的盛大场面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灿烂的阳光使人兴奋盛情奔放。远眺,可看到官厅水库像一棵珍贵的宝珠镶嵌在青山绿树之中。往南看,三祖圣地涿鹿在落雾中忽隐忽现。往下看,有一个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古驿站—鸡鸣山驿,简称鸡鸣驿,他因鸡鸣山而得名。那个四四方方的城廓坐落在蔼蔼的晴岚里,似乎看到古驿站里膘肥体壮的群群驿马在嘶鸣。在东西宽敞的大道上飞奔着传递书信的骏马和仰鞭驰骋的驿卒。顺着群山峰顶往东北方向看,20公里处有一片占地3万多亩郁郁葱葱的原始次森林,那是段家堡乡刘家庄森林公园。那里不仅有茂密的森林,还生活着许多宝贵的动物,生长着许多珍贵药材,那真是一座天然宝库啊。那里地势高,日夜温差大,是个避暑休闲的好去处。它还是革命老根据地,革命先辈们在大森林的掩护下,与敌伪日寇巧妙周旋,狠狠打击敌人,为建立革命政权抛头颅洒热血,流传下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教育和感动着一代代后人。往西看,那里有一条黄登登的黄龙,那是典型的风蚀沙漠,是京西第一沙漠城,正在开辟为旅游景区,让游人们与沙漠亲近一番。坐落在北面山凹里的哪个小村落名叫孟家坟,村里那座二层小楼就是著名的孟家坟绣楼,院落布局巧妙,楼台设计做工精细,是难得的古建筑艺术精品。山脚下那座北魏石窟保存着一千五百年前的高超石雕艺术,洞里的石雕群像造型逼真,想象丰富,可以和大同市云冈石窟,浑源县北岳恒山悬空寺相提并论。走进幽深的鸡鸣山怀抱,只见一架云梯——大摩梯呈现眼前。3.5米宽的台阶平整匀称,通高92米,十分壮观。游人登上达摩梯,每踏上一个台阶就发出一声脆响,一声比一声响亮,声声回落在幽谷间,这响声好像是敲击木鱼声,又像是金蛙鸣叫声,使人感到十分新奇。一声声脆响伴随着游人走完两段81个台阶和一段108个台阶后就站在永宁寺门前了,使人觉得一身轻松满心愉悦。据工程技术人员说,这声音脆响是山谷的回音,足可以和北京天坛回音壁媲美。又据寺院僧侣讲,这三段台阶有很好的寓意,登完一段81个台阶免去81难,又登108个台阶就解除了108个人间烦恼,身心得以解脱,欢乐之情油然而生。游览这别致的景观,是一种精神愉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这脆响还演绎出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又称鸡鸣山驿。坐落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偏西北洋河北岸的鸡鸣山下。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驿因山而得名,因驿而设城,以驿名定城名。据专家考证,鸡鸣驿是全国现存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驿站,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独占鳌头的地位。鸡鸣驿城位于洋河北岸的鸡鸣山下, [1]110国道145公里处的鸡鸣驿村。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驿站,要完成 数百公里的传递不得不中途换马,鸡鸣驿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城,位于鸡鸣山脚下,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所建,因山而名。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城堡毁于战争。隆庆四年(1570年)防守指挥王懋尝督役,以砖修筑四面围墙,周长2330米,高11.7米,清乾隆三年(1738年)重修四面城墙和东西二门,并筑护城石坝一道。驿城占地22000平方米,平面近方形,城墙周长1891.8米。城墙表层是砖砌的,里层是夯土。墙体底宽8-11米,上宽3-5米,高11米。城墙四周均匀分布着4个角台。东西各开一城门,建有城楼。城外有烟墩。城内的五条道路纵横交错,将城区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个区域。城内建筑分布有序,驿署区在城中心,西北区有马号,东北区为驿仓,城南的傍城有驿道东西向通过。城内还有古代遗留的商店和民居。鸡鸣驿城位于洋河北岸的鸡鸣山下,110国道145公里处的鸡鸣驿村。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驿站,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池四周砖墙包皮,周长699丈,高3.5丈,城内明清建筑庙宇达17处之多, 大多保存完好,其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邮驿价值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参观考察者和影视剧场家,同时也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在广泛宣传的同时,完成了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由清华大学制定的鸡鸣驿城文物保护规划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评审,为古驿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家将投资2300万元用于古驿站的保护开发。</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始建于元代,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到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定货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清康熙年间,设驿臣主管驿站事务。鸡鸣驿在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修城池,全城周长2330米,墙高12米,设东西两门,城门上方筑两层越楼,此城中部建玉皇阁楼,城四角分筑角楼。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出通道,城南的“南官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将城墙重新修理,并在城东筑护城坝一道。鸡鸣驿经济、文化繁荣,商贾云集,庙宇辉煌,建筑宏伟。1896年,清朝廷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1913年,北洋政府撤销了全国的驿站后,鸡鸣驿彻底结束了它邮驿的历史。“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古人羁旅行驿最直接的感受。京西塞外漫漫征途,鸡鸣驿就是万仞重山间的一处温暖之所。鸡鸣驿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8月,国家邮电部为纪念中国邮政创办100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古代驿站》一套两枚,其中一枚就是鸡鸣驿。现今,无论从旅游还是从文物角度上看,鸡鸣驿这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城仍不失当年风采,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它的城墙,除西城墙中部有段塌陷外,其余均整齐地矗立着,棱角分明,不歪不倾。它的城门,拱洞高耸,宽厚的大门洞开,门上镶着的铁板、铁钉依然牢牢紧钉在门上。城内的佛、道教寺庙和驿站其他建筑,不少仍保存完好。专供过往官员、驿卒就餐住宿的 "公馆院"即驿馆,是一座明代建筑,这座三进院落的北屋,隔扇木插销头做工考究,各个木插销头分别刻有琴、棋、书、画、荷、莲、蝙蝠、蝉等不同的形象,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别有情趣,反映出我国古代匠人的高超工艺。</p> <p class="ql-block">走近鸡鸣驿城墙,一种厚重的沧桑悄悄袭来,古老的城墙任几百年风雨冲刷留下斑驳印迹,备受风雨侵蚀的青砖追忆着前朝的繁荣,古老的驿道诉说着昨天的往事。从未来过,城门却似曾相识,从多次在《大决战》等影片中出现过的城门走进老村,没有想象中的青石板路面,随着人们的脚步,身后留下漫漫尘烟。村里人说,当年备战备荒挖地道,把挖出来的土垫在街道上,于是路变成了今天的模样。鸡鸣驿的布局:"三横两纵"5条贯通东西、南北的大街,将驿城按"井"字不均地分为3区9块12片。东西走向的头道街区域主要是军政管理和商业服务区,南北走向的西街区域是驿站的核心设施,东北为驿仓区,正北为驿学区,宗教建筑则遍布全城。精心雕琢的青砖瓦房,古老的土砌房屋,仍坚强地经受着风沙的侵袭。也有常见的红砖房,个别还贴着瓷砖,似乎与这里古朴的环境不大协调。很多不规则石头垒成的院墙倒是与众不同,也算是当地民风的一种传承吧。鸡鸣驿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就规定村里的民房不允许折旧建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