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天下第一兵书”。 它对我国古今军事思想的发展影响巨大,其军事思想不仅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享有着极高的地位,为中、外军事家、政治家所重视。</p><p class="ql-block"> 《孙子兵法》约6000字,作为中国古典兵学的杰出代表,它有一个非常全面而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辩证地体现战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包含战略、战术、战法三个层次的内容。其军事思想强调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及应对客观之道,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其基本原则被后人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并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并在政治、文化、外交、体育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p> <p class="ql-block"> 《孙子兵法》分为五个体系:</p><p class="ql-block"> 一、战略运筹体系包含:</p><p class="ql-block"> 〈1〉《计篇》</p><p class="ql-block"> 〈2〉《作战篇》</p><p class="ql-block"> 〈3〉《谋攻篇》</p><p class="ql-block"> 二、作战指挥体系包含:</p><p class="ql-block"> 〈4〉《形篇》</p><p class="ql-block"> 〈5〉《势篇》</p><p class="ql-block"> 〈6〉《虚实篇》</p><p class="ql-block"> 三、战场机变体系包含:</p><p class="ql-block"> 〈7〉《军争篇》</p><p class="ql-block"> 〈8〉《九变篇》</p><p class="ql-block"> 〈9〉《行军篇》</p><p class="ql-block"> 四、军事地理体系包含:</p><p class="ql-block"> 〈10〉《地形篇》</p><p class="ql-block"> 〈11〉《九地篇》</p><p class="ql-block"> 五、特殊战法体系包含:</p><p class="ql-block"> 〈12〉《火攻法》</p><p class="ql-block"> 〈13〉《用间法》</p> <p class="ql-block"> 一、战略运筹体系:</p><p class="ql-block">〈1〉《计篇》: 先计后战,谋定后动</p><p class="ql-block">『孙子曰,兵者兵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察也。』『计利于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治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矫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p><p class="ql-block"> 『计』指『筹划』,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索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原则,并提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名言。强调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仔亡的大事,出兵作战前一定要认真分析敌我情況。『多算胜,少算不胜』,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开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比较和谋划,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了有利条件多,有八九成胜算和把握,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反之,少算则不胜。</p><p class="ql-block">〈2〉《作战篇》:速战速决,因粮于敌</p><p class="ql-block">『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万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才,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p><p class="ql-block"> 主要从战争对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依赖关系出发,提出了『兵貴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为解决战争需要和后方补给困难的矛盾,又提出『取用于国,因粮予敌』的主张,力争在敌国就地解决给养问題,避免旷日持久的战争对国家带来巨大的消耗和危害。</p><p class="ql-block"> 所以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胜,最不宜的是战事旷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厉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p><p class="ql-block">〈3〉《谋攻篇》: 以谋攻敌,不战而胜</p><p class="ql-block">『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意谓以谋胜敌。主要论述了『上兵伐谋』的理论、国君与将帅的关系、知胜的条件和致败的原因。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揭示出『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等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指出作战谋略必须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情況的基础上。</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只了解自己,胜负的几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作战指挥体系:</p><p class="ql-block">〈4〉《形篇》: 胜兵先胜,胜于易胜</p><p class="ql-block">『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形』是指军事实力及力量的强弱等。指出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主要是军事实力和战略战术的谋划,并且把战争的物資准备看作是取胜的根本条件之一。善战者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伺机战胜敌人。做到『先为不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最終达到『胜子易胜』的上乘境界。</p><p class="ql-block"> 所以,真正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不但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也绝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击败敌人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在具备了必胜的条件之后才交战,而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交战,在战争中企划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会潜心研究制胜之道,修明政治,坚持制胜的法制,所以常能主宰战争的胜败。</p><p class="ql-block">〈5〉《势篇》:正合奇胜,奇正相生</p><p class="ql-block">『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锻投卵者,虚实是也。…』</p><p class="ql-block"> 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是『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本篇主要论述了『势』的形成和运用,以及『势』与作战的关系等问題。『势』是以奇正之术为主要内容的,『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同时更要『择人而任势』,充分发挥將帅杰出的指挥才能,正确利用奇正的变化,积极创造和运用有利的作战态勢,以出奇制胜,赢得胜利。</p><p class="ql-block"> 善于作战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 就像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p><p class="ql-block">〈6〉《虚实篇》: 避实击虚,因敌制胜</p><p class="ql-block">『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善战者善于调动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调动。能够调动敌人使之自动前来我方预想的战地,是用利益来引诱;能使敌人不能先我来到战场,是设置障碍、多方阻挠的结果。所以敌人若处军安逸,能使之疲劳;若敌人粮食充足就能使之匮乏;若敌人安然不动,就能使他不得不行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本篇主要论述作战指挥中争取主动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出『致人而不致予人』、『因敌而制胜』、『避实而击虛』的作战指导原则,强调要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文中还阐述了『先发制人』、『以逸待劳』的观点,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p><p class="ql-block"> 通过挑动敌人或试探性进攻,可以探明敌方兵力布置的强弱多寡,了解敌方活动规律,探明地形敌方是否有利,才能避实而击虚。所以,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战场机变体系包含:</p><p class="ql-block">〈7〉《军争篇》 :以迁为直,以患为利</p><p class="ql-block">『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以迂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从受命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通过迂回、诱敌、迷惑等进军方式,克服重重困难,达到先于敌人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所以说『军争为利,军争为危。』</p><p class="ql-block"> 本篇主要论述敌我双方如何争夺战争取胜的有利条件,掌握作战主动权,做到『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实现『趋利避害』的目的。强调『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作战指导思想和方法。『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三军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通过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并提出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著名军事原则。</p><p class="ql-block"> “军争”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迂回进军实现先于敌人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成有利的条件。所以,会用兵是凭借使诡诈出奇兵而大获全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我方获胜来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p><p class="ql-block">〈8〉《九变篇》知九变之术, 通九变之利</p><p class="ql-block">『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之用兵矣……』</p><p class="ql-block"> 军队在难于通行之地不要驻扎,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要与四邻接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赶快通过,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要精于谋划,误入死地则须坚决作战。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去占,有些地域不要争,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主要论述將帅指挥作战应根据不同的地形、敌情,采取灵活机动的处置原则。</p><p class="ql-block"> 要在有利的形势下看到不利的方面,在不利的条件下看到有利的方面,要从利害两个方面綜合考虑问題,提出『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的备战思想。所以,将帅精通了“九变”的具体运用,才能真正懂得用兵;指挥作战如果不懂得 “九变”的方法,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p><p class="ql-block">〈9〉《行军篇》: 处军相敌,令文齐武</p><p class="ql-block"> 本篇主要论述了行军作战的组织指挥和利用地形、地物、侦察判斷故情的方法。提出了三十二种观察、判断故情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敌情,取得最后胜利。进而论述了治军方面的一些问題,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原则,并要求賞罚要适时适度等。</p><p class="ql-block"> 在不同的地形上处置军队和观察判断敌情时,应注意:通过山地必须依靠有水草的山谷,驻扎在居高向阳的地方;敌人占领高地,切不可仰攻;敌人渡水来战,待它渡过江河一半时再去迎击;决战切不可背水而战;江河地带扎营居高朝阳,不要面迎水流;盐碱沼泽地带要快速通过,如遇敌人必须靠近水草背靠树林;平原开阔地域选择侧翼依托高地,前低后高。好的将帅用军纪、军法使士卒们行动一致,平时养成服从的习惯,令行禁止,赏罚适度,这样必能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将帅士卒之间相处融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军事地理体系包含:</p><p class="ql-block">〈10〉《地形篇》: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p><p class="ql-block">本篇论述了军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强调將帅要重視对地形的研究和利用。指出『地形者,兵之助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已,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本篇还论述了将帅指挥失当而导致失败的六种情况,要求將帅要『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提出『視卒如爱子』的观点,但要『爱』、『严』结合。</p><p class="ql-block"> 孙子针对“通”“挂”“支”“隘”“陷”“远”六种地形的作战原则,将帅知道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军队打败仗有“走”</p><p class="ql-block">“持”“陷”“崩”“乱” “北”六种情况发生,不是天时地利的灾害,而是将帅自身的过错。</p><p class="ql-block"> 所以懂得用兵之人,他行动起来不会迷惑,他的战术变化无穷,所以说知己知彼胜利就不远了,同时,知道天时地利胜利就是我们的。</p><p class="ql-block">〈11〉《九地篇》: 胜敌之计, 主客之道</p><p class="ql-block">『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本篇主要论述了在九种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作战原则,强调要善于掌握士兵在不同作战地域的不同心理状态,以采取相应的作战措施。提出了『兵之情主速』、『齐勇若一』、『刚柔皆得』、『携手若使一人』、『并敌一向,千里杀將』、『陷之死地而后生』等作战理论。这些作战理论,一直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推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特殊战法体系包含:</p><p class="ql-block">〈12〉《火攻篇》: 慎战修功,安国全军『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p><p class="ql-block"> 本篇主要论述火攻的种类、实施的条件和方法,指出火攻有五种形式。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要根据火攻后敌情的变化适时策应。</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战后修功非常必要,以巩固战争成果。特別提出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要『合予利而动,不合予利而止』,这才是『安国全军之道』。</p><p class="ql-block">〈13〉《用间篇》: 知彼之情, 上智为问</p><p class="ql-block"> 本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侦查敌情在作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间谍的种类、特点、使用方法等。指出间谍有五种,『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使用间谍是『知彼』的关键手段,『故惟明君贤將,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p> <p class="ql-block"> 当今国际格局正经历冷战以来最深刻的变革时期,如俄乌冲突、中东战争、半岛局势与关税战交织叠加,共同推动着世界秩序从单极霸权向多极竞争的转型。读《孙子兵法》再看天下,面对充满随机和不确定的世界纷争,能以更高的视角、更大的格局去理解、去判断和认知,不易被舆论和事件表象所迷惑。</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以下四大热点问题切入,结合历史经纬与现实博弈,分析全球力量重构的深层逻辑:</p><p class="ql-block"> 一、俄乌冲突:单极霸权的崩塌与多极秩序的萌芽。</p><p class="ql-block"> 1. 地缘政治板块的重构</p><p class="ql-block"> 俄乌战争已演变为西方单极秩序与新兴力量对抗的象征。俄罗斯通过外交对冲(如加强与非洲、中亚合作)和经济内循环策略,削弱了西方制裁效果。同时,又推动欧亚经济联盟整合,形成与美欧抗衡的区域经济圈。欧盟则借机加速防务自主化进程,军费开支从2014年占GDP的1.47%升至2024年的2%(约3800亿美元),其战略目标就是从美国附庸转变为独立力量极。</p><p class="ql-block"> 2. 全球经济权力的转移</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转向亚洲与非洲市场,金砖国家32亿人口的市场潜力远超七国集团的 7 亿人口,这种“南方国家觉醒”正在打破西方主导的贸易规则体系。欧盟更是通过能源脱钩(减少对俄的依赖)和产业链的重组,试图构建以气候技术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壁垒”。</p><p class="ql-block"> 3. 战争形态的范式转变</p><p class="ql-block"> 普京的“边打边谈”策略将俄乌冲突长期化,既消耗西方资源,又迫使国际社会接受俄乌事实边界变化。这种混合型战争(军事+经济+外交)模式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大国博弈的常态。</p><p class="ql-block"> 二、中东战争:代理人冲突与能源秩序的洗牌。</p><p class="ql-block"> 1. 美以战略协同下的伊朗围堵</p><p class="ql-block"> 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与美国打击胡塞武装形成联动,实质是通过压制伊朗代理人(哈马斯、胡塞武装)削弱其地区影响力。这种“代理人战争”模式 既避免了美以直接参战的风险,又能维持其对伊朗的战略威慑。</p><p class="ql-block"> 2. 能源安全与地缘经济的双重博弈</p><p class="ql-block"> 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加速了中东角色转变:沙特、阿联酋等传统美国盟友开始寻求多元外交,与中国深化能源合作;土耳其则借地缘枢纽地位在俄乌之间斡旋,凸显“中间力量”的崛起。</p><p class="ql-block"> 3. 人道危机与意识形态对抗</p><p class="ql-block"> 加沙地带平民伤亡引发全球舆论分裂,西方“人权叙事”与南方国家的反殖 民话语形成对冲,这种价值观冲突进一步削弱了美国主导的国际道义体系。</p><p class="ql-block"> 三、关税战:致使全球经济秩序的解构与分层。</p><p class="ql-block"> 1. 特朗普的“选择性保护主义”</p><p class="ql-block"> 美国对185个国家和地区加征关税,实质上是通过分化全球化产业链(打击苹果等跨国企业,扶持特斯拉等本土巨头),重构以价值观划界的“经济阵营”。这种策略既迎合国内民粹主义,又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崛起。</p><p class="ql-block"> 2. 多轨制经济体系的形成</p><p class="ql-block"> 全球可能出现三大平行体系:美国主导的“价值观供应链”、欧盟的“气候俱乐部”、金砖国家的“发展型网络”。这种分层虽降低系统性冲突风险,却导致交易成本激增,例如稀土等关键资源的争夺已引发中美欧三方角力。</p><p class="ql-block"> 3. 发展中国家的规则博弈</p><p class="ql-block"> 乌克兰因美国关税政策损失80亿美元(已远超IMF援助额),凸显南方国家在现行体系中的脆弱性。这种不平等可能推动新兴经济体加速去美元化,例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扩员与本地结算系统建设。</p><p class="ql-block"> 四、半岛局势:未明风险与战略平衡</p><p class="ql-block"> 1. 朝核问题的复合性危机</p><p class="ql-block"> 朝鲜频繁导弹试射与美韩军演升级形成恶性循环,半岛可能成为中美俄博弈的次级战场。朝鲜借俄乌冲突加强与俄的军事合作,换取能源与粮食支持,进一步挑战联合国制裁体系。</p><p class="ql-block"> 2. 东北亚安全架构的脆弱性</p><p class="ql-block"> 美国试图通过“印太战略”整合日韩对抗中朝,但韩国在芯片产业对华依赖(占出口60%)与安全需求之间的平衡困境,暴露出区域合作的结构性矛盾。</p><p class="ql-block"> 五、世界格局:将在三足鼎立与反复动荡中寻求平衡。</p><p class="ql-block"> 1. 力量极的重构</p><p class="ql-block"> 北美(美国)、欧盟、东亚(中国)构成三大经济中心,俄罗斯很可能沦为资源附庸,中东与非洲成为战略缓冲带。这种</p><p class="ql-block">“三极两带”格局将重塑全球治理规则。</p><p class="ql-block"> 2. 战争形态的升级</p><p class="ql-block"> 混合战争(俄乌)、代理人战争(中东)、经济战争(关税战)并存,军事冲突与经济制裁的界限日益模糊,中小企业与平民成为主要受害者。</p><p class="ql-block"> 3. 文明冲突的显性化</p><p class="ql-block"> 西方“自由主义秩序”与新兴国家的</p><p class="ql-block">“多元现代性”理念激烈碰撞,发展中国家联合反对单边制裁(如53国在联大谴责对俄制裁),标志着非西方世界的话语权提升。</p> <p class="ql-block"> 当今天下,中国在四大热点中扮演着非常关键角色:一是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南方国家合作;二是以稀土反制应对贸易战;三是以劝和促谈平衡俄乌与中东冲突,为缓和局势紧张发挥积极的作用。这种“动态平衡”策略既避免卷入阵营对抗,又为多极化注入了稳定性。正如普京所言:“单极世界已终结,未来属于那些能包容文明多样性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当听到主席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我们心中更觉振奋和笃定。我们的爱国情怀正应升华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自觉——在风起云涌中锚定和平发展的航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