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读书我们最大的突破是破解了“我不想做治疗师,这本书对我的意义似乎就没那么大”的局限性思维。</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我们年轻时体现自己的价值也许更多在挣得上,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我们的价值更在提供智慧上。</p> <p class="ql-block"> 说的再明白点的话,就是当你的社会资源在随着年龄不断萎缩的时候,如果你的智慧成为了周围人能想到你的存在的话,那你就活出了这个阶段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大家分享到这里,共同感受到我们如果能够达成这个共识,那我们愿意更用心去站在帮助者的角度去学习。</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话,我们更有热情去体会书中“例句示范”所蕴含的机理和话术,更愿意去品味作为旁观者如何更能够同理到求助者。</p><p class="ql-block"> 是啊,书中有很多的案例和故事,同时有理论和技术,两条线并行前进,“有理论支撑的言谈举止”,我们就这样揣摩着,也越来越有点感觉了。</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这节读书总结性的说明了伴侣治疗的要点。也就是在和人的工作过程中要(1)多重复求助者的关键词和话语。</p><p class="ql-block">(2)具有用画面和抽象词汇表达求助者的情绪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要对求助者说简明扼要的话。</p><p class="ql-block">(4)一定是贴着求助者的节奏,放慢速度让其情绪逐渐展现。</p><p class="ql-block">(5)即使我们看的很清楚了,但也要尊重求助者可能还是不那么能跟得上,用温和和鼓励的语言促进他的更深的体验。</p><p class="ql-block">(6)尽量借用求助者的所说的话支持他理解自己。</p> <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能够切实贯彻以上的操作要诀,那么我们就很可能带来以下转变:</p><p class="ql-block">(1) 从模糊到生动</p><p class="ql-block">(2)从暧昧到明确</p><p class="ql-block">(3)从泛泛到聚焦</p><p class="ql-block">(4)从过去到现在/当下</p><p class="ql-block">(5)从一般到具体的个人</p><p class="ql-block">(6)从被动到主动</p><p class="ql-block">(7)从抽象到具体</p> <p class="ql-block"> 同时对于一些帮助中的困境我们可以根据求助者的问题编一个相关的故事,用“他人”作为镜子,促使他的反思,从而照亮他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比如对于一位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丈夫,最近病况加重,开始蛮横的命令和控制妻子,治疗师告诉了他下面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男孩住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地方。有一天这个小男孩遇到一个小女孩,他要求这个小女孩抱着他,替他驱除寒冷。小女孩答应了,因为她很爱这个小男孩。她抱着他,抱了好久好久,她的手臂又酸又麻,她问小男孩可不可以松开他一会儿,好活动一下她的手臂。小男孩瞬间变得很害怕,认为小女孩只是在找借口离开他。他立刻拒绝了小女孩的要求,坚持她要抱紧他,不准放手。最后小女孩的手臂痛的抱不住小男孩,所以把他放下来。小男孩大怒,开始对小女孩又踢又打。虽然十分不舍,小女孩最后还是很伤心的离开了小男孩。</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故事往往能够帮助求助者从比较宽广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关系,也有助于重整求助者的经验,看到必须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有所改变。</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一切助人,无非是通过一些技术(当然这些技术的背后是理论)让人改变,困住我们的就是固化的模式,只要能打破束缚我们的结构或框架,我们就能跳出困境。</p><p class="ql-block"> 学习,成长,自助助人,让生活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