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行之摩洛哥马拉喀什

陶陶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摩洛哥中南部,阿特拉斯山脉北麓,海拔466米。与摩洛哥其他伊斯兰城市的蓝白风格不一样,这里的房子几乎都是赭红色的,老城的城墙在阳光下宛如燃烧的火焰,故称“红城”。与许多其他北非城市一样,马拉喀什也由老城区与现代城区组成,是摩洛哥第三大城市,被称为“摩洛哥南方明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马拉喀什</span>始建于1062年,由阿尔摩拉维德王朝的苏丹优素福·本·塔什芬建立,作为军事要塞和贸易枢纽。12世纪,阿尔摩哈德王朝修建库图比亚清真寺(高77米的宣礼塔至今是城市地标),并扩建城墙,奠定了“红城”的基调。16世纪,萨阿德王朝的陵墓以繁复的瓷砖与雪松雕花闻名,成为摩洛哥建筑艺术的巅峰。1985年,两朝古都马拉喀什的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柏柏尔语Murakush意为“神域”。英语为Marrakesh,直到几十年前,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欧洲人来说,摩洛哥当时被广泛的称作是马拉喀什王国。摩洛哥的欧洲名称(Marruecos, Marrocos, Maroc, Marokko等等)是直接源于柏柏尔语单词Murakush,而在许多南亚的语言中这个国家就实际上仍然被称作马拉喀什。相反,城市本身在早期的时候被国外的旅行者和商队简称为摩洛哥城,因此可以说,摩洛哥的国家名字来源于马拉喀什。</p><p class="ql-block">我们在马拉喀什游览了一静一动两个地方:马约尔花园与不眠广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马拉喀什街景</p> <p class="ql-block">非常有特色的建于 12 世的库图比亚清真寺的门,这里只对穆斯林开放,因此我们只是汽车经过,据说这个清真寺宣礼塔的宣礼员只能是盲人,因为怕附近皇宫内的隐私被宣礼员看了去。</p> 一、马约尔花园 <p class="ql-block">马拉喀什地处沙漠边缘,但东距峰顶终年积雪的阿特拉斯山才 50公里,因此气候温和,林木葱郁,花果繁茂,以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幽静的园林而闻名。马约尔花园就是马拉喀什闻名于世的园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24年,法国画家雅克·马约尔打造私人花园,以独特的“马约尔蓝”(比地中海更深邃的钴蓝色)粉刷别墅外墙。1980年,伊夫·圣罗兰(大名鼎鼎的 YSL 的创始人,顶级时装、香水设计师)买下花园,修复后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  进马约尔花园需要预约,每个小时进一批人,来自世界各地前来预约排队的人很多,加上 YSL 这个印象深刻的 logo, 我对这个花园充满了期望,还特意带了微距镜头拍摄花草。</p><p class="ql-block"> 入园后,触目之处,主要是绿竹、高大的棕榈与各种仙人掌( 据介绍,院内 有 300多种仙人掌,配合棕榈、睡莲与水池倒影,宛如超现实主义画作),房子是钴蓝色,明黄或钴蓝色的花盆点缀着房色或绿植。说实话,私人花园中有高耸入云的棕榈树及品种如此多的仙人掌,再加上明黄、钴蓝饱和度如此高的色彩,的确有点特别……但是,也许是我的艺术细菌太少,天才设计师的思想境界咱这种俗人也理解不了,感觉这院子有点出乎意料。</p><p class="ql-block"> 不过,前来打卡的各国美女有点多。</p> <p class="ql-block">排队等候</p> <p class="ql-block">仙人掌上的柏柏尔密码</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蓝色别墅与明黄陶罐、翠绿叶片在这里构成撞色美学,于是这里成了 Instagram 风的热门打卡点。 </p> <p class="ql-block">那咱也打个卡以示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风情的喷水池</p> <p class="ql-block">花园里安静的小动物们</p> <p class="ql-block">感觉 YSL 纪念馆门口还是有点美的</p> <p class="ql-block">从 YSL 馆里以 鲜艳的头巾为前景,门为框向外拍摄,感觉很好,可惜这个保安一直瞪大眼睛站在门口,破坏了画面感。</p> <p class="ql-block">YSL 纪念馆内的伊夫圣罗兰设计手稿</p> <p class="ql-block">馆内其他 YSL 商品</p> 二、不眠广场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有摩洛哥最大的露天市场及整个非洲最繁荣的杰马夫纳广场,集聚各种杂耍艺人、讲故事的人、音乐演奏者、小商品摊贩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拉伯、柏柏尔与法式殖民文化在这里交融,到了</span>晚上,广场上依然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因此杰马夫纳广场又称“不眠广场”。</p> <p class="ql-block">入广场前,街边一幅巨大的照片让我们认识了摩洛哥国王一家子</p> <p class="ql-block">一个插满摩洛哥国旗的售卖足球球迷用品的小摊很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通往不眠广场的街道上,我见到了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多的马车。</p> <p class="ql-block">进入广场,从各种杂耍艺人摊位前经过,这里最常见的就是耍蛇人,极度怕蛇的我极力控制自己的眼光不往那个方向看,以免腿软走不了路,只是紧紧跟着团友们快速穿过广场。虽然导游说这里的蛇被拔掉了毒牙,可是,对于我来说,怕的是蛇🐍,不是毒。</p> <p class="ql-block">  沙漠热风与雪山融水在此交织,马拉喀什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春秋季体感舒服,但3 月 23 号,在不眠广场边的咖啡馆露台上,来过摩洛哥多次说马拉喀什是行程中最热的团友因只穿了 T恤与防晒衣,最终披着桌布与导游旗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让大家笑了好久。那天晚上我穿了冲锋衣内加薄羽绒,感觉正好。</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耍猴的、耍蛇的、看手相的、占卜的、纹身的、卖各种小商品的,再加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游人如织,</span>伴随着各种商贩的喇叭声、吆喝声、在人流中飞速穿行的摩托声以及音乐艺人演奏的音乐声……真的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这个眼神狡黠的柏柏尔人,在餐厅前演绎着极具地方风情的音乐</p> <p class="ql-block">日落前还有时间,因怕蛇不敢去看广场,拒说那里不能随便拍,否则可能招致耍蛇人把蛇放你身上的后果(好可怕)。于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去集市逛了逛。</span></p> <p class="ql-block">感觉这里就是非洲版的义乌小商品市场</p> <p class="ql-block">无意中从市场走入了一个工坊</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巷子很像咱们新疆的喀什老城</p> <p class="ql-block">在迷宫一样的市场里走街串巷,总想着这些巷子互通,只要往广场方向走,肯定能走出来,结果走的巷子越来越安静,越来越窄,后来巷子里没了商铺,感觉再按自己的方向感走,有点要往迷路的方向走了。在这样鱼龙混杂的地方,心里升起一丝不安,再也无心拍照了,赶紧原路返回到人流大的地方,再回到餐厅。</p><p class="ql-block">一怕蛇,二怕迷路,三不喜欢这个市场带给我的那种隐隐的不安全感,于是,马拉喀什成为了整个行程中我拍照最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市场里的五彩缤纷</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这个市场一点也没有降温,一些杂耍艺人收了摊,适合晚上售卖的商品上场,比如说那些摩洛哥风情的各种灯饰真心漂亮,如果不是因为怕飞机不好带,真想买几个回来。</p> <p class="ql-block">不眠广场的印象总结</p><p class="ql-block">一字:杂;</p><p class="ql-block">二字:混乱;</p><p class="ql-block">三字:接地气;</p><p class="ql-block">四字:五彩缤纷;</p><p class="ql-block">五字:红城夜沸腾;</p><p class="ql-block">六字:五湖四海来市;</p><p class="ql-block">七字:八方宾客共魔幻;</p><p class="ql-block">八字:一千零一夜共繁华;</p><p class="ql-block">九字:阿拉丁神灯照亮神域;</p><p class="ql-block">十字:非洲鼓叩开柏柏尔密码。</p> <p class="ql-block">马约尔花园附近的中餐厅外有一句话:“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是呀,正因为有这样浓的人间烟火气,才造就了马拉喀什的千年繁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