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中国 湖南(2025年春)

赵红

<p class="ql-block">湖南省地图</p><p class="ql-block">20年前我到过湖南,那次是去湘西,凤凰古城,芙蓉镇,张家界。时隔我20年,再次来到湖南,这次是去长沙和岳阳,目的是进一步了解这里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一、长沙市历史简介</p><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长沙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已形成氏族和部落。春秋晚期,长沙被纳入楚国范围,成为楚国的重要粮食产地。</p><p class="ql-block">‌秦汉三国南北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长沙郡,为全国36郡之一。汉高祖封吴芮为长沙王,立长沙国。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国时期这里成为吴国的属地。</span>南朝时期,长沙曾有“海内雄郡”之称。</p><p class="ql-block">‌隋唐至宋元‌:隋朝改长沙郡为潭州,唐朝沿用。宋朝时,长沙成为全国6个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之一,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相继建立。</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明朝改潭州府为长沙府,清朝确立长沙为湖南省省会。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近代变革‌:1840年鸦片战争后,长沙成为湘军的发源地,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领袖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97年,梁启超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推动近代教育改革。</p><p class="ql-block">‌现代发展‌:1920年,长沙正式成为湖南省省会。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1950年代,长沙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逐步形成现今的6区1县2县级市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1、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1)大禾人面纹方鼎‌(商)</p><p class="ql-block">商代青铜器,全国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青铜鼎,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2)立象兽面纹铜铙‌(商)</p><p class="ql-block">商代打击乐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是商周青铜文化的重要代表。</p> <p class="ql-block">(3)豕形铜尊‌(商)</p><p class="ql-block">商代野猪形青铜酒器,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之作。</p> <p class="ql-block">(4)马王堆汉墓(西汉)</p><p class="ql-block">(4-1)朱地彩绘棺‌</p><p class="ql-block">辛追夫人四层套棺中的第三层,图案绚丽多彩,展现了汉代漆器工艺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4-2)T形帛画‌</p><p class="ql-block">出土于马王堆汉墓,描绘了天界、人间和地府的三层宇宙观,是研究汉代信仰和艺术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4-3)辛追夫人干尸(照片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历经2100多年仍保持皮肤弹性,关节可活动,被学界命名为"马王堆尸"。其保存状态颠覆了传统干尸认知,为研究古代防腐技术、病理学及汉代饮食结构提供了直接证据。</p><p class="ql-block">由于文保要求,现场不可以拍照。</p> <p class="ql-block">(4-4)素纱单衣‌</p><p class="ql-block">这件西汉时期的衣物仅重49克,被誉为古代纺织技术的巅峰之作,是存世最早、最完整、最轻薄的服装珍品。</p> <p class="ql-block">(4-5)马王堆帛书</p><p class="ql-block">中国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字体有篆、隶之分,篆书的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 (前196)左右,隶书的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重。依《汉书·艺文志》分类 ,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兵书类有《刑德》甲、乙、丙3种;数术类有《 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彗星图》、《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马经》,其中《五星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方术类有《五十二病方》 (附佚书4篇)、《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2篇),其中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另外,还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3幅地图。</p> <p class="ql-block">(4-6) 辛追墓穴(等比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4-7)辛追棺椁(等比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5)贴花人物纹执壶</p><p class="ql-block">执壶造型为撇口、短颈、硕腹、平底假圈足。肩部有八棱短流。与流对应的另一侧有扁形曲柄。柄、流之间有双耳。腹部堆贴三处花纹、内容分别为单层方塔,在圆毯上跳舞的舞伎、侧立吹奏乐器的伴奏者,堆贴纹上均施褐色彩斑。器物造型大方、纹饰精美,是长沙窑瓷器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6)人物龙凤帛画(战国)</p><p class="ql-block">《人物龙凤图》是战国时期佚名创作的一幅绢本淡设色画。该画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现藏于湖南博物院。</p><p class="ql-block">《人物龙凤图》表现的是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中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阔袖长裙,双手合十像在祈祷。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画中所绘的龙的形象,因初发现时龙的左足破损,只见右侧足,而一度被认为是夔,该作品也曾定名为《夔凤人物图》。</p><p class="ql-block">该画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p> <p class="ql-block">(7)人物御龙帛画(战国)</p><p class="ql-block">这是战国中晚期佚名创作的绢本水墨淡设色画作,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一号墓穴,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棺材之间,现收藏于湖南博物院。</p><p class="ql-block">《人物御龙图》描绘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情景。此幅非衣帛画上端有竹轴,轴上有丝绳,为一幅可以垂直悬挂的幡,应是战国时期楚国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铭旌,属于非衣性质的战国晚期帛画。</p> <p class="ql-block">(8)神兽纹玉樽(西晋)</p><p class="ql-block">西晋神兽纹玉樽是东汉时期的玉器, 1991年出土于湖南安乡黄山头林场南禅湾西晋刘弘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西晋神兽纹玉樽高10.5厘米,口径10.5厘米,此樽器身呈筒形玉质受沁呈粉白色。直筒形,器身纹饰被三道凹带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设一对铺首衔环作器耳,其余浮雕螭、虎、龙、仙人乘云等纹饰。下部纹饰分为三组,分别以仙人与龙、虎与螭、龙与熊相对争斗为题材。器底以三熊足支撑。器表纹样繁密,神人情态怡然,瑞兽的形态变化多端,,或引颈昂首,或怒目对峙,翻转起伏,其间以流云作衬托,气势生动。</p><p class="ql-block">西晋神兽纹玉樽是中国所见精美奢华的汉代玉容器之一,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东汉玉雕工艺的代表之作,固有“玉樽王”之称。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9)兰亭序‌黄绢本(唐)(照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褚遂良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展现了唐代书法的独特魅力和高超水平。</p><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的当天黄绢本原件不对外展出,照片借用网络。</p> <p class="ql-block">(10)皿方罍(商)</p><p class="ql-block">商皿方罍(léi),为商代晚期青铜器,因器口铭文为“皿而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该器于民国八年(1919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漆河镇出土。</p><p class="ql-block">商皿方罍器高84.8厘米、器身高63.6厘米。罍盖呈庑殿顶形,罍身作长方口,直颈,高圈足。全器以云雷纹为底,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四面边角及各面中心均装饰突起的长条钩戟形扉棱。</p><p class="ql-block">商皿方罍器型硕大,雄浑庄重,雕刻精美,富丽堂皇,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被誉为“外形与内涵”兼具的“神品”,被誉为“方罍之王”。</p> <p class="ql-block">2、岳麓书院</p><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书院历经元、明、清等朝代变迁,至今仍在招生,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p><p class="ql-block">从这里走出的人曾国藩、左中堂、谭嗣同、毛泽东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是在湖南大学校区内,学校广场屹立着一尊毛主席的雕像。背后的墙壁雕刻有毛主席手术的诗词《沁园春·长沙》</p> <p class="ql-block">路两侧是大学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屋顶的建筑很像上世纪的五十年代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书院一宝</p><p class="ql-block">“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对联,嘉庆年间山长袁名曜题写,上联 “惟楚有材”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 “于斯为盛” 出自《论语・泰伯》,展现了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书院二宝</p><p class="ql-block">朱熹张栻会讲的椅子,体现了古代讲学制度,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与岳麓书院主教张栻曾在此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铸就了影响湖南八百余年的 “朱张学统”。</p> <p class="ql-block">书院三宝</p><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学规》,由乾隆年间山长王文清制定。</p><p class="ql-block">108字的学规,安静地镶嵌在镜框里,不言不语。这套公元1748年制定的岳麓书院的学生守则,已有272岁高龄。</p><p class="ql-block">总共18条,每条6个字,简洁全面,通俗易懂。把德育摆在首位,前10条均讲道德规范,诸如经常问候父母,初一十五祭拜圣贤,吃饭穿衣要俭朴,行坐要按长幼等,没有一句大道理。后8条讲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也是“读书必须过笔”“夜读仍戒晚起”等大白话。而“通晓时务物理”和“疑误定要力争”是岳麓书院培养经世致用之才的法宝。</p> <p class="ql-block">讲堂上有一块“实事求是”匾额,它是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时校长宾步程所题,以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岳麓书院居住的房间,推窗可见“实事求是”匾额,这四个字对毛主席一生产生一定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书院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院内建筑</p> <p class="ql-block">庭院</p> <p class="ql-block">花园</p> <p class="ql-block">3、书院西门外是岳麓山</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的爱晚亭</p><p class="ql-block">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4、橘子洲头(图片借用网络)</p><p class="ql-block">橘子洲头是在湘江中的一块高地,像一艘停泊在江中的航母,宽300米长5公里,上面建有公园。最东头有毛主席年轻时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当日天气闷热,湿度很大。照片拍的很不好,毛主席的雕像没有拍到。</p> <p class="ql-block">二、岳阳市(图片借用网络)</p><p class="ql-block">岳阳市在湖南北部,是湖南第二大城市,这里北邻洞庭湖,岳阳楼是历代300多位文人登临之地,留下4000多首名篇诗作。</p><p class="ql-block">目前看这个城市处于城市建设中,景区也在更新,未来城市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1、岳阳楼</p><p class="ql-block">在洞庭湖东岸的岳阳楼是岳阳的名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这里成为士子们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从东汉开始修建,历经千年,数次被毁,数次重修,园区内有历史上有记载的岳阳楼模型。</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岳阳楼建于清朝,1982年完成大修。</p> <p class="ql-block">高台上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与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齐名的岳阳楼。</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 年)。北宋岳州太守滕子京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更使得岳阳楼成为勤政爱民、心忧天下的政治象征。</p> <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 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主楼坐东朝西,楼高 19.72 米,楼阔深各三间带周围廊,进深 14.56 米,宽 17.24 米,占地面积 251 平方米,顶覆琉璃黄瓦,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式纯木结构楼阁建筑。</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记》雕屏: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字大如碗,前六行全用楷体端正书写,从第七行起由楷体转行书,流畅劲挺。 </p> <p class="ql-block">岳阳门</p> <p class="ql-block">周边附属建筑</p><p class="ql-block">吴国名将鲁肃的点将台,他曾在此操练吴国水兵。</p> <p class="ql-block">城墙垛口</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隋朝铁锭,其用途待考</p> <p class="ql-block">2、洞庭湖风光</p><p class="ql-block">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西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登楼远眺,可将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欣赏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八百里洞庭水面开阔</p> <p class="ql-block">3、巴陵广场上有一尊塑像,讲述的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后羿斩蛇”</p><p class="ql-block">我把故事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后羿斩蛇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传说。</p><p class="ql-block">传说在帝尧时期,洞庭湖一带有一条凶恶的巨蛇,名叫巴蛇,也叫修蛇。此蛇身长巨大,能吞食过往的动物,甚至能吞下一头大象,三年后才将象骨吐出。巴蛇残忍嗜血,自身带有剧毒,经常危害百姓,使当地民不聊生。</p><p class="ql-block">天帝得知此事后,派遣神箭手后羿前往洞庭一带斩杀巴蛇。后羿来到洞庭湖,用箭射中了巴蛇的要害,巴蛇受伤后向西逃窜。后羿一路追赶,最终在遥远的西方将巴蛇斩为两段。巴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为了防止它再出来作恶,黄帝命人在山上兴建房屋村庄,此地后来被称为巴陵,即现今的岳阳。</p><p class="ql-block">这个传说体现了后羿的英勇和为民除害的精神,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战胜自然灾害和邪恶势力的渴望。此外,“人心不足蛇吞象” 的成语也来源于巴蛇吞象的故事,用以比喻人的贪心不足。</p> <p class="ql-block">广场南边建有一座城门。城门外的路是个直通湖水的大斜坡。</p> <p class="ql-block">城楼的大门是很厚的槽钢制作,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这是防止洞庭湖洪水泛滥时挡水闸门。</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侧是岳阳城南的汴河小吃街</p> <p class="ql-block">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向前走。</p> <p class="ql-block">对湖南的印象:</p><p class="ql-block">1、这里民风淳朴,对人友善。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餐厅酒店的服务员、对人都很热情。</p><p class="ql-block">2、长沙岳阳的城市干净、绿化的不错。</p><p class="ql-block">3、交通住宿餐饮很方便,价格不贵。</p><p class="ql-block">4、春天适宜旅游。</p> <p class="ql-block">附:湖南、湖北游学计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