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生活状态与生命体验,包括愉快情绪、舒适感、满足感和成就感等主观情绪情感体验。</h3></br><h3> 幸福构建模式<br></br> 基础模型:生存保障→生活品质→精神自由递进式满足。<br></br> 关系模型:家庭和谐度(子女成长、伴侣关爱)构成幸福根基。</h3></br><h3> 从上述幸福构建来看,人的衣食住行是构成幸福的前提。一个人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得不到,肯定谈不上幸福。</h3></br><h3> 精神幸福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h3></br><h3> 家庭幸福是人的幸福的根基。人是社会性的高级动物,一个人没有家庭或者家庭不幸,幸福程度会打折扣的。</h3></br><h3> 幸福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因子。</h3></br> <h3> 基于上述分析,那么衡量退休后老年人生活幸福的指标应包括以下十个方面:</h3></br><h3> 1.退休后每个月有3000元以上的退休金,这是幸福生活的前提。</h3></br><h3> 2.退休后身体状态比较健康,生活独立、自理。</h3></br><h3> 3 .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住房。</h3></br><h3> 4.退休后你的老伴身体比较健康,相濡以沫地共同生活。</h3></br> <h3> 5.退休后你的儿女已成年,他们已成家且生活自立,孝顺,没有啃老。家庭关系和谐。</h3></br><h3> 6. 经济独立,没有过高的负债,有六位以上的应急存款。</h3></br><h3> 7.退休后有正当的爱好,有高雅的情趣,生活很充实、愉悦。无损坏身心的不良嗜好。</h3></br> <h3> 8.有豁达的心理,内心平和,心理乐观,心态年轻,有进取心,不斤斤计较。很少抱怨,无戾气。</h3></br><h3> 9.社区有规范的慢病管理体系和定期身体体检制度。</h3></br><h3> 10.社会关爱老年人生活,政府有居家养老办法,小区有老年人锻炼身体和娱乐场所,社区已建立节日、生日慰问制度和长者食堂等。</h3></br><h3> 2025.4.19</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ayJR2XZLmzUIXtzsHYtYA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