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观易书画·点亮社区角落的“银发工匠”

绪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的冬日暖阳下,一群退休老人因“北漂”带娃的缘分相聚社区。他们本可安享清闲,却因一颗热忱之心,将一方常年荒废的地下室化作笑语盈盈的乒乓乐园。而这场蜕变的灵魂人物,正是年过花甲的蒲老师 </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社区将一处昏暗潮湿的地下室交到老人们手中。面对斑驳的墙面、坑洼的地面与杂乱的管线,蒲老师二话不说,挽起袖子便投入改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每日扛着工具“泡”在地下室,磨平每一寸凹凸的地面,刮净墙皮后刷上明亮的漆色,修补漏水的屋顶,更亲手安装灯具、闭路线,甚至将规章牌匾与字画装点得井然有序。这些看似琐碎的工程,实则是体力与耐力的考验。他笑称:“年轻时没干过装修,老了倒成了‘全能工’!”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蒲老师的行动如星火燎原,感染了同是古稀之年的陈老师与张老师,三人组成“银发突击队”,分工协作:陈老擅长木工,修缮踢脚线、固定衣帽钩;张老心思细腻,布置家具、悬挂装饰。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敲打声与谈笑声在地下室回荡,原本冰冷的空间逐渐焕发温情。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番场景,恰是北京近年来社区空间“微更新”浪潮的生动缩影。从海淀区永定路地下室变身设备齐全的健身房,到朝阳区大郊亭社区“大家庭”活动中心以书架墙串联邻里情,再到西城区“幸福研修苑”为退休人员搭建精神家园,无数闲置角落因居民自发参与而重获新生。蒲老师们的努力,正是这一“政府引导、居民共创”模式的鲜活注脚——他们不仅改造了空间,更重塑了社区的凝聚力。 </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间乒乓球室已成为老人们的“第二客厅”。球拍起落间,汗水与欢笑交织;休憩时,茶香与故事共融。蒲老师常说:“我们改造的不是地下室,而是退休生活的‘新起点’。”他以双手为笔,以热忱为墨,在城市的褶皱处书写了“老有所为”的温暖篇章,更让“银发力量”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光亮。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致敬词**: </p><p class="ql-block">蒲老师,陈老师等几位平凡的退休老人,用匠心与担当诠释了“退而不休”的真谛。他证明了:年龄从不是奉献的界限,社区的每一寸进步,都离不开普通人的点滴耕耘。这样的精神,恰如星火,照亮了城市最温暖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来打球吗?</p><p class="ql-block">打球之余,也可以和社区的老师们切磋书法。我还没入门,先用真观易书画app集字,来参加书法传承官活动啦!</p> <p class="ql-block">还不会用真观易书画app集字的老师可以给我留言,包教包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