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云南虫谷之旅:翁基古寨、景迈山云海日出

黎叔

&nbsp; &nbsp; &nbsp; &nbsp; 2024年,我于11月23—12月2日,参加小敏旅行订制小团走云南“滇西秘境”线10日后,又继续连着走12月3—10日“云南虫谷”线8日游。<br>&nbsp; &nbsp; &nbsp; &nbsp;虽然我先前已4次到云南旅行过,自诩基本走遍云南各地,但该线路为小众线路,还是有些偏僻地方没走过。 &nbsp; &nbsp; &nbsp; 12月5日,继糯干古村后,于下午行车约9.4公里,20分钟,来到翁基古寨。 &nbsp; &nbsp; &nbsp; &nbsp;在云南普洱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坐落在景迈山万亩古茶树林之中,有一个古老的村寨,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她就是翁基布朗族古寨。全寨共有80户、380人,其中布朗族295人。这里原始风貌浓郁,自然风光秀丽,民族特色突出。 &nbsp; &nbsp; &nbsp; &nbsp;翁基古寨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建筑特点,民居是上下两层楼的结构,以木桩为支撑,下层是空的,用来养牛养猪、堆放一些做饭用的柴火,还有一些不常用的杂物,上层用来起居住宅,房子的屋顶是歇山式的建筑,分为四个朝向,屋脊比较短,它的坡度比较陡,屋顶用专门用草或者瓦片覆盖。楼室门口的一侧放置着一架木梯,一侧有一个阳台,木质结构的房屋具有通风防潮的特点,适宜山区的气候特点,屋内的家具都是用上好的木头制作而成的,这样的木质房屋一般可以住20年,大约每两年就会重新用茅草来翻新屋顶。 &nbsp; &nbsp; &nbsp; &nbsp;木屋阳台。 &nbsp; &nbsp; &nbsp; &nbsp;寨子周围有很多参天古树。 &nbsp; &nbsp; &nbsp; &nbsp;景迈山大金塔 —茶魂光塔悉利景迈,位于景迈大寨,是附近村民进行节日庆祝、日常祭祀的重要场所。 &nbsp; &nbsp; &nbsp; &nbsp;整个塔身呈金黄色,建筑风格极具傣族特色,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nbsp; &nbsp; &nbsp; &nbsp;学术界公认,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公元10世纪以来,这里的布朗族先民发现野生茶树,逐步形成了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独特认识,其后与傣族等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茶山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div>&nbsp; &nbsp; &nbsp; &nbsp;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也是全球首个以茶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div> &nbsp; &nbsp; &nbsp; &nbsp;景迈山的茶祖先主要是傣族和布朗族的先民‌。早在唐朝时期,傣族和布朗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发现了野生茶树并定居下来,开始种植“大叶种茶树”‌。<br><div>&nbsp; &nbsp; &nbsp; &nbsp;传说中,帕哎冷是布朗族人的茶神。帕哎冷是哎冷山帕勐部落的首领,他与傣族联姻,娶了傣王的小女儿(七公主)。他带领布朗族人来到此地并种植茶树,被认为是世界茶文化中有据可考的种茶始祖。每年4月中下旬,布朗族人会举行茶祖节,祭祀茶祖,这个节日每三年举行一次,已经延续了千年之久‌。</div> &nbsp; &nbsp; &nbsp; &nbsp;而后,入住景迈山民宿客栈。乘天色还早,上客栈楼顶拍摄。 &nbsp; &nbsp; &nbsp; &nbsp;晚上泡茶。 &nbsp; &nbsp; &nbsp; &nbsp;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摸黑上到客栈后茶山观景台看景迈山云海日出。 <p class="ql-block"> 吃完早饭,我们穿过云雾下山。</p> <p class="ql-block"> 本篇部分文字内容参考百度。</p><p class="ql-block"> 本篇无人机拍摄素材由领队小敏(横幅)、云南大兵小唐(竖幅)提供,黎叔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