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井冈,走进永新(二)

九九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至23日,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组织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考察学习。</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在井冈山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至1928年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月19日,由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龙飞虎将军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永新县永新宾馆召开。中共永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晓鸣,海军某部原政委刘苏闽将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吉安军分区禹爱中处长,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王盛泽会长、吴明刚副会长,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赖庆副会长、熊河水副会长,原福州军分区政委王爱平、永新县史志研究中心主任邓智飞,永新著名文化学者吴志昆校长,福建江西商会,福建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吉安商会的代表以及首长家乡的亲友、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和首长的亲属代表等80多人参加了会议。</p><p class="ql-block">会后,与会人员共赴永新县在中乡斜陂村祭扫了斜陂村烈士纪念碑,参观了龙飞虎将军纪念园、龙飞虎将军故居图片展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王盛泽会长讲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共永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晓鸣讲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熊河水副会长讲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军某部原政委刘苏闽少将作主旨发言】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纪念座谈会,深切缅怀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开国将军龙飞虎诞辰110周年。回顾他光辉的革命业绩和战斗历程,学习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格,表达对他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龙飞虎(1915-1999)1915年2月13日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一个贫苦农家。1928年加入共青团,同年上井冈山参加红军,1929年转为中共党员。曾任指导员、侦察科长、八路军驻西安、太原、南京、武汉、长沙、桂林、重庆办事处副官卫士组长,毛泽东主席行政秘书、中共驻重庆代表团总务主任、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副秘书长兼行政处长,中央纵队1大队大队长、团长兼政委、师政委代师长、军副政委,福建、福州军区后勤部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大军区副职))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7月1日,在福州逝世,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在长达71年的革命生涯中,龙飞虎将军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的光辉业绩永垂青史,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集中体现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传承。</p><p class="ql-block">一、赤胆忠心、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p><p class="ql-block">龙飞虎将军坚定的革命信念源于深厚的阶级基础。他出生在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靠烧炭维持生计,饱受地主恶霸欺凌,贫困交加,36岁时遭毒打吐血身亡,祖母悲愤而死。龙飞虎从小给地主放牛7年,忍饥受冻,挨打受骂。他曾三次偷跑到外祖父家找兄长商量报仇,都未能如愿。苦难的童年,使他形成了对地主阶级的刻骨仇恨和倔强不屈的性格。1927年秋收起义后,国民党军烧毁了他家的房子。1928年6月,年仅13岁的龙飞虎跟随兄长参加了红军。</p><p class="ql-block">艰苦卓绝革命战争,锤炼了龙飞虎的坚强意志。他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等战役战斗和长征。之后,又参加了东渡黄河、转战山西等地。战斗中,他勇猛顽强,英勇杀敌,被选为全师的代表,光荣出席了苏区第一届青年代表大会。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他紧跟彭雪枫政委突围,不幸腿部负伤,独自在山中爬行五天五夜,靠野菜和老乡家的泔水充饥,凭着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返回部队,受到军团长彭德怀表彰。</p><p class="ql-block">1934年,他在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工作时,巧装炊事员,破获了机枪连连长叛变投敌案;1936年2月,在东征战役中,他独自破获了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坐探案,有力地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充分体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赤胆忠诚。</p><p class="ql-block">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龙飞虎经受了各种考验。特别是“文革”期间,他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遭受打击迫害。1976年1月,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四人帮”发出禁令,不准外地的领导同志晋京参加悼念活动。他冲破阻力,赶赴北京参加了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京期间他感到一种沉重的政治压抑感,也看到了人民群众坚决反对“四人帮”的巨大力量。回到福州后,他立即向皮定均司令员做了汇报,皮定均决定召集闽赣两省党政军主要负责人会议,由龙飞虎汇报了情况,分析“四人帮”的动态,研究对策。这在当时是要担当很大政治风险的,充分反映了皮定均、龙飞虎等同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龙飞虎撰写的《跟随周副主席十一年》回忆录在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被人民群众自发地复印传抄,成为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有力宣传武器。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拥护改革开放,在政治上、思想上自觉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1977年1月,他在军区机关作的《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深揭很批“四人帮”》报告,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教育。1978年12月,他出版了《西北高原帅旗飘》回忆录,以亲身经历讴歌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被作为政治教材印发全区连以上单位学习,取得良好效果。</p><p class="ql-block">二、智勇双全、英勇善战的虎胆神威</p><p class="ql-block">龙飞虎机智勇敢、灵活应变的禀赋在革命战争中不断得到彰显。1930年夏的一天,15岁的通信班子龙飞虎在孤身一人送信途中,突然遇到十几个溃逃之敌。他沉着冷静朝天开了两枪,大吼一声:“站住,不许动,你们已被包围了,快把枪放下!”十几个敌人当了俘虏。他背着俘虏卸下枪栓,押着列队扛着枪的俘虏回到师部。师长彭雪枫称赞说:“这个龙飞虎,真是个虎胆,脑子精灵,是块好料。”</p><p class="ql-block">最令人感佩的是龙飞虎曾在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直接领导下工作了十几年,转战南北,历尽艰险。在领袖谆谆教诲之下,他经受了尖锐复杂的斗争考验,军政素质和对敌斗争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谱写了人生中最光彩的篇章,这是他对党和革命事业重要的特殊贡献。</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副主席率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谋求和平解决,龙飞虎任随从副官卫士组长。在形势严峻、斗争复杂的情况下,他临危不惧,缜密部署保卫工作,胜利完成了任务。1938年10月23日,龙飞虎与中共中央长江局等单位的同志乘“新升隆”号轮船由武汉前往重庆,在湖北嘉鱼县燕子窝水域遭日军飞机轰炸,25人遇难。他冒着弹雨跳水,在长江中漂流了几个小时才被群众救起,随即返回部队。</p><p class="ql-block">1938年12月,龙飞虎随周恩来到重庆工作,担负中央首长保卫工作和从事交通运输工作。面对异常险恶的环境,他精心筹划,周密安排,恪尽职守,与敌特分子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重庆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龙飞虎不顾个人生死,机智勇敢地完成了护送大批党政军干部、进步青年和大量物资等艰巨任务,受到党中央的嘉奖。1945年8月,毛泽东主席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重庆43天里,龙飞虎担负了警卫安全工作并任中共代表团总务主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周恩来赞扬他“有胆有识,对敌斗争有理有节”。</p><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龙飞虎任中共代表团副秘书长兼行政处长,先期赴南京联系中共代表团住处和办公地点。国共谈判期间,为保卫党的领袖、发展壮大党的地下组织做出了贡献。1947年3月,蒋军胡宗南部进攻延安,龙飞虎担任毛泽东主席的行政秘书兼中央纵队一大队大队长,跟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转战陕北,尽职尽责做好安全保卫工作。</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时,龙飞虎任团政委兼团长,带领政工干部深入前线,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协助军事干部指挥作战。在围歼黄百韬兵团的阻击战中,面对敌23辆坦克的进攻,有些战士产生了恐慌心理。龙飞虎沉着指挥,果断组织爆破组炸毁了敌4辆坦克,打退了敌进攻。淞沪战役中,任师副政委的龙飞虎亲临一线,随突击连一起行动。在他和团长邢永生指挥下,采取小群攻击的战术手段,夺取敌钢筋水泥地堡10余座,全歼了守敌。</p><p class="ql-block">1949年7月,龙飞虎率部随28军南下福建,参加了解放福州、彰州、厦门及平潭等岛屿的战役战斗。1950年,他任师政委代理师长,在闽北剿匪战斗中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充分发动群众,揭露、打击土匪和反动地主的破坏活动。在短短的40天中,歼灭土匪2000多名,为解放福建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三、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领导风范</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53年10月,龙飞虎担任了福建军区后勤部长。次年调军事学院培训。从1956年8月至1970年12月,龙飞虎担任了福州军区后勤部长达14年之久。福州军区所处的战略地位、担负的使命任务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后勤工作特殊的艰巨性。</p><p class="ql-block">一是对台军事斗争长期尖锐复杂,涉及国家政治外交大局,战备任务繁重。二是当时福建无铁路、46个县城不通汽车,交通闭塞,运输困难。三是地处亚热带地区,防疫、防潮、防洪、防暑、防台风成为重要任务。四是由单一陆军后勤向合成军队后勤转变,技术性强,业务复杂,人才缺乏,点多线长,基础设施薄弱等。在军区和后勤党委领导下,在福建、江西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援下,龙飞虎与指战员们一起,艰苦创业、勇于开拓,为对台军事斗争和后勤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着眼使命任务和特点规律,善于抓主要矛盾。坚持以战备保障为中心,完善了后勤保障领导管理、供应体制和规章制度。全面展开后方基地建设,形成总医院、驻军医院、野战医院和疗养院的医疗体系,使军械、油料、军需以及药材、运材、营建材料、物资和兵种仓库基本配套。扩建和新建了汽车部(分)队、海上运输部队,制定《海岛建设五年规划》,开展大规模的国防工程建设,提高了后勤保障效益。</p><p class="ql-block">从1954年9月至1978年12月,福建前线炮兵部队先后对金门蒋军进行了数百次炮击,隔海炮战成为以军事斗争达到政治和外交目的的一种特殊作战形式。在“八.二三”炮战中,龙飞虎组织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在参战部队、支前群众共同努力下,共前送弹药、物质、器材20多万吨,保证了作战任务的完成。</p><p class="ql-block">坚持面向连队,面向基层,为部队服务,为战备服务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先前方后后方,先连队后机关,先海岛后内陆”的保障原则。1965年7月,龙飞虎率领工作组到某团蹲点调研,召开了由全区团以上单位后勤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听取经验介绍、现场观摩见学,对推动后勤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始终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抓好后勤工作。1959年至1962年,我国处于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难。龙飞虎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建议把部队节省的3000万元人民币上缴给总部,捐献给全国人民急用。军区党委一致同意,将节余的经费上交,受到军委首长的赞扬。</p><p class="ql-block">龙飞虎还提出全区部队开展以节约粮食为中心的勤俭节约活动。据1960年军区后勤部第三季度统计,全区部队共节约粮食22万公斤,实行定额包干和指标控制经费411万元,布票6万米,油料3280吨,部队所需猪肉自给率达74%,蔬菜自给率达61%;支援地方生猪7242头、蔬菜236万公斤,有效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了人民负担。</p><p class="ql-block">积极组织部队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抢险救灾。福建大中型水库建设部队都投入了大批人力物力,修建“八一”水库投入9.5万个劳动日,挖运土石及物质29万立方米。1958年,抽调11个团和167辆汽车支援闽赣两省钢铁基地建设,三明钢铁厂9个月就完成了基建任务。1959年夏,闽南地区遭受强台风和特大洪水袭击,部队出动2万多人次、车辆1000多台次、舰艇船130多艘次、抢救转移群众1.4万人,抢修海堤17处、房屋1000多间。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初,派出医疗队1248个,为群众治病420多万人次。</p><p class="ql-block">四、严格自律、清正廉洁的高风亮节</p><p class="ql-block">忠诚使命,勇于担当。(略)</p><p class="ql-block">敬业奉献,励精图治。(略)</p><p class="ql-block">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略)</p><p class="ql-block">心系人民,关怀老区。(略)</p><p class="ql-block">同志们:纪念是为了传承,传承是最好的纪念。上个世纪以来,无数革命先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投身于伟大的革命洪流中,他们的人生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铭刻着历史前进的烙印,闪耀着时代变革的辉煌,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和骄傲!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代表了一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和生命力,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最后,用一首词表达对龙飞虎将军的深切缅怀之情:</p><p class="ql-block">临江仙·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110周年</p><p class="ql-block">龙威虎胆凌云志,历经血战艰辛。跟随领袖勇搏拼。斩关夺隘,一路报佳音。</p><p class="ql-block">扎根闽赣经风雨,红军本色铭心。忠诚使命为人民,励精图治,磨难炼真金。</p><p class="ql-block">龙飞虎将军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中共福州市委常委、福州军分区政委王爱平讲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乘车前往在中乡斜陂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斜陂村龙氏宗祠敦睦堂】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永新县成立了党支部并在斜陂村开展工作。1927年,建立了斜陂村党支部和农会,领导人是:龙腾云(龙元宝)、刘回香、吴魁生、吴长生;成立了赤卫队,队员有:吴正发、尹香妹、龙炳发、金寒卜、龙金发、吴先朵、龙善生、龙稿里、龙土里、龙兆发、尹香秀、龙华华;成立了少年先锋队,队长是:龙飞虎(龙水宝),队员:龙先宝、李贵玉(女)、龙元初、龙年发、吴春莲(女)、尹金生、龙金生、龙相生、史笑妹等。</p><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23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在龙源口消灭国民党军一千余人,取得“龙源口大捷”之后,在永新县斜陂村敦睦堂召开村民大会,动员赤卫队员和青年参加红军;会后,龙腾云、龙飞虎等十余人加入了红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飞虎将军故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卧将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祭扫龙飞虎将军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斜陂村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将军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贺页朵誓词广场】位于永新县才丰乡。1928年9月,在中共永新县东南特别区委的指示下,贺页朵以榨油职业为掩护,将自家的油榨坊设为地下交通站。为东南特区及红军秘密收集情报、传递消息、转运粮食、筹备食盐等。1931年1月25日,贺页朵在这里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块方布上写下了自己的入党誓词,并将写有入党誓词的方布秘密地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解放后,贺页朵将这块方布捐赠给国家,成为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共永新县东南特别区委地下交通站旧址】1928年9月,在中共永新县东南特别区委的指示下,贺页朵以榨油职业为掩护,在这里设立地下交通站。1931年1月25日,贺页朵在这里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一块方布上写下了自己的入党誓词。后来,他冒着全家被杀头的危险,将入党誓词秘密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解放后,贺页朵将它捐赠给国家,成为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新南门老街】位于永新县城老城区,东至民主街,南临禾水河,西至幸福街,北至禾川东大街。现有中共湘赣省委旧址(萧氏宗祠)、红四军军部旧址、永新县联席会议旧址、海天春茶馆(贺子珍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会址】一九二八年六月三十日晚上,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抵制了湖南省委关于红四军主力冒进湘南的左倾错误指示,作出了红四军继续留在边界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决定。</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一年十月,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省苏维埃政府机关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天春茶馆】原为清末建筑,砖木结构,一进两厅,面阔三开间,中有天井。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贺子珍父亲贺焕文携全家由南乡黄竹岭村迁居县城,购此屋经营茶馆,取名海天春,兼营杂货。因地利之便,店面整洁,经营有方,人来人往,生意兴隆。</p><p class="ql-block">贺子珍一家很早便投身革命浪潮,为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尤以贺子珍及其兄贺敏学、妹贺怡最为有名,戎马倥偬,风范永存,被誉为“贺氏三兄妹”。时光荏苒,海天春茶馆见证了贺子珍一家为革命做出的不朽贡献,可惜因年久失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坍塌。</p><p class="ql-block">为缅怀革命先辈,铭记红色历史,在省、市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10年10月1日,永新县委、县政府启动海天春茶馆重建工程,遵循原址、原貌、原风格、原结构的原则,主体工程于2011年7月1日竣工,之后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对茶馆复原陈列,弥补了永新革命文物景观的一大缺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