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复活节开出租车的冷遇

庄严

<p class="ql-block">  在加拿大的复活节周末,当西方世界的步调因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而放慢,华人聚居的万锦市(Markham)本应成为与众不同的一道风景线。然而,作为一名60来岁的华人Uber司机,我今天的经历却印证了节日经济的残酷现实。</p><p class="ql-block"> 早晨,我满怀期待地登录了Uber应用,以为能在这个西方传统假日里找到一片“绿洲”。多伦多市中心和其他西人区域果然如预期般冷清——街道空荡,商铺紧闭,乘客需求寥寥。我在西人区耐心等待了将近两小时,应用界面始终平静如水,没有出现期待中的涨价红区,只有偶尔闪现的两个去往Markham的订单,却被其他同样饥渴的司机迅速抢走。</p> <p class="ql-block">  这与我的预期相去甚远。我原以为,在西方宗教节日中选择营业的华人区域,会因为独特的文化差异而成为接单热区。然而,Uber地图上始终没有出现那期待中的红色高峰价区域。或许是因为太多的司机和我抱有同样的想法,都涌向了这个被视为“唯一希望”的地方,供过于求,反而使得平台上显示的车辆数量异常充足。</p><p class="ql-block"> 无奈之下,我决定直接驱车前往Markham,希望现场情况会有所不同。途中,我思考着东西方文化对待节日态度的差异:西方的复活节强调宁静反思与家庭团聚,商业活动几乎全面暂停;而在华人文化中,节日往往与热闹、消费和社交活动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先送女儿去太古广场,她约了同学在那里玩。抵达时,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太古广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更令人意外的是,除了预料中的华人面孔,这里的西人数量异常之多。他们成群结队地在各个店铺间穿梭,手提袋装满了购物战利品,显然是专程来寻找节日期间难得的开放商场。</p><p class="ql-block"> “这里简直是今天多伦多唯一的‘绿洲’啊!”我听到一位西人顾客对同伴说道,“太好了,至少能买到东西,还能吃到好吃的。”</p><p class="ql-block">这一景象让我对文化交融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不仅是华人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更有越来越多的西人开始欣赏并融入这种充满活力的节日氛围。他们不再局限于自己文化中节日的庄严与宁静,而是愿意体验另一种过节方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送完女儿后,我接了一单去机场的订单。这单生意让我暂时离开Markham,来到了西人区。然而,机场附近的西人区依然冷清,送完乘客后,我在附近等了整整两个小时,应用上没有新的订单提示。无奈之下,我决定返回Markham,继续寻找机会。</p><p class="ql-block"> 然而,繁荣的人流并没有如我所愿地转化为丰厚的Uber订单。尽管太古广场人头攒动,但显然Uber司机的数量也不成比例地集中于此,导致竞争异常激烈。我在Markham的主要商业区域附近徘徊,耐心等待应用分配订单。偶尔屏幕上会出现订单请求,却因为同区域司机过多而在眨眼间消失。一整天下来,拼凑出的几单零散接载,最终只为我带来了$59的微薄收入——扣除汽油和时间成本,几乎是入不敷出。</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当我关闭了接单应用,驱车前往太古广场接女儿时,内心的沮丧与期待交织。看到她和同学在商场门口等待,我的心情稍微好转了一些。</p><p class="ql-block">“今天生意怎么样,爸爸?”女儿上车后关切地问道。</p><p class="ql-block"> “不太理想,一天下来只赚了59块钱。”我如实回答,“虽然太古广场人山人海,西人也特别多,但Uber司机更多,根本抢不到单。送你去太古广场后,我还接了一单去机场,结果在西人区白等了两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别担心,爸爸,”女儿安慰我道,“今天只是周五,明天会好起来的。复活节的周六西人商场都会开门,人会分散一些,你的订单肯定会多起来。”</p><p class="ql-block"> “真的吗?”我有些惊讶,“但周日和周一商场又关门了,会不会更难?”</p><p class="ql-block"> “周六肯定是个好机会,”女儿自信地说,“我同学都在讨论明天去哪个商场购物呢。今天他们只能来Markham,因为别的地方都关门,但明天选择就多了。这样Uber司机也会分散到各个区域,你的竞争就没那么激烈了。周日和周一虽然又关门,但周六赚了钱,你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或者去华人区试试,毕竟那里还是会有些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她的话给了我新的希望。我之前只考虑到了Good Friday的文化差异,却忽略了复活节周末的整体节奏。周六确实是一个不同的情况——西人的商场重新开放,人流会更加均衡分布,而不是全部涌向华人区。而周日和周一的关门或许会让华人区再次成为焦点。</p><p class="ql-block"> “你说得有道理,”我笑着说,“看来我得重新规划一下明天的工作路线了。”</p><p class="ql-block"> “我预感你明天会有好生意的,爸爸,”女儿拍拍我的肩膀,“这就像是文化的潮汐一样,今天是华人区的‘独秀’,明天会恢复平衡。”</p><p class="ql-block">送完女儿的同学,我们父女俩继续着回家的路程。虽然今天的$59收入依然令人沮丧,但女儿的分析给了我新的视角和希望。</p><p class="ql-block">这段对话让我意识到,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理解文化差异不仅仅是欣赏表面的热闹与宁静,更要看到其中的节奏变化与相互影响。Good Friday的华人区繁荣是特例,而非常态;而复活节周末的整体格局,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文化交融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驶入家门的车道,我心中已经开始规划明天的工作路线。或许我应该在早晨先去西人区,因为那里的商场刚刚重新开放,会有一波早起购物的高峰;中午再转向华人区,因为那里的午餐时段依然会有稳定的需求;下午则根据应用上显示的热点区域灵活调整。对于周日和周一,我可以考虑在华人区多停留,或者根据情况调整策略。</p><p class="ql-block"> 也许,真正的多元文化社会就像是一幅动态变化的画卷,不同的文化元素在时间的维度上交替闪耀,相互影响。对于像我这样的Uber司机来说,理解这种变化的节奏,才能在文化的潮起潮落中找到自己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而今晚,尽管口袋里只有$59的收入,我却收获了女儿的智慧和对明天的期待。在这个文化交融的城市里,有时候最珍贵的礼物,并非来自乘客 SMALL&gt;的小费,而是来自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怀着这样的温暖,我期待着明天的太阳升起,带来新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