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舞华篇 忻州书画艺术的时光盛宴

老来

<p class="ql-block">作者;刘皓</p> <p class="ql-block">  新建路学校的操场边,几株老槐树正抽着嫩芽,在四月微醺的风里轻轻摇晃。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为这场即将开始的文化盛宴铺下了金色的地毯。人们三三两两地踱进校门,脸上挂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期待,仿佛在赶赴一场与艺术的约会。忻州交流画院的书画和工艺品交流活动便在这般宁静而美好的光景中开场了。</p> <p class="ql-block">  会议室内,郝成效院长端坐台上,目光如炬,透着一种深邃的智慧。他轻咳一声,开始主持会议,室内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中仿佛都凝结着一种庄重的期待。他的话语,如同山间清泉,清澈而有力:“今天,我们相聚在此,是为了交流书画,也是为了传承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血脉。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促进忻州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为书画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张建国副院长率先发言,他站起身,微微颔首,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全面工作规划。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像是被精心雕琢过的宝石,掷地有声。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习近平文化教育思想的深刻领悟,从中托展出书画创作的广阔前景,那激昂的语调、那飞舞的手势,如同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他谈到文化自信,谈到艺术传承,每一个观点都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台下阵阵沉思与共鸣。</p> <p class="ql-block"> 张福龙副院长紧随其后,他身形挺拔,站在那里,自有一股儒雅之气。他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却透着坚定:“书法创作,必临古帖。”古帖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临摹,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与古人灵魂的交融,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自己的艺术之根。”他的声音不高,却沉稳有力,仿佛能穿透时空,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思考着那古老碑帖中所蕴含的深邃智慧。</p> <p class="ql-block"> 白崇厚老先生讲话简短直白。这位原市人大副主任已年逾古稀,银发如雪,他声音铿锵而厚重的说道:“书法,是一生的修行”。三言两语道出了书法学习和创作的真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他心底流淌出来的墨汁,厚重而深沉,饱含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 李斌院长接着发言,他身材高大,站在那里,如同一座山峰,给人以沉稳之感。他微微一笑,语气中透着一种从容与自信:“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创作就是为生活所服务。只要大家认为美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表达。”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每一个人的脸,似乎在与他们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接着,他重点介绍了即将举行的西安万人书画交流会盛况,他的声音里透着一种期待与憧憬:“那将是一场艺术的盛宴,一幅幅作品,就像是一扇扇窗户,打开后,是无数艺术家的心灵世界。希望大家踊跃报名参加,在那里,你们会发现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  新建路学校校长陈怀林压轴登场,他原本只是准备作简短致辞,可一踏入会议室,看到众多的书画爱好者,眼中便满是惊喜与激动。他快步走上台,那修长的身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可爱。他挥舞着双手,激情澎湃地说道:“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代替好多传统行业,却取代不了传统的书法绘画艺术。”他的话语里透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仿佛在宣告着传统艺术的不朽与永恒。他的声音回荡在室内,每一个字都像是在为传统艺术正名,为这份古老的传承赋予新的力量与意义。</p> <p class="ql-block">  现场挥毫时,白崇厚老先生首先登场,他站在宣纸前,深吸一口气,神情专注而庄重。只见他手腕轻抖,一支狼毫如游龙般在纸上穿梭,每一笔都带着岁月沉淀的沉稳与力量。草书线条如行云流水,时而婉转低回,时而奔放不羁,如同山间飞瀑倾泻而下,又似林间清风拂过竹梢。笔锋一顿一转间,笔画间似有风雷涌动,那力透纸背的墨迹,仿佛能听见笔尖与宣纸摩挲的沙沙声,宛如历史的回响,让旁观者无不屏息凝视,沉浸在墨色的韵律之中。</p> <p class="ql-block">  在白老先生的笔锋收束之际,李斌院长的创作也欣然展开。他面前铺开的宣纸,早已被旁观者围得水泄不通。李斌院长的书法,向来以书画合一的意境著称,而今日这幅“海纳百川”,更是将他的艺术造诣展现得淋漓尽致。只见他下笔沉稳有力,每一笔都似有千钧之重,却又不失灵动。那字形或大或小,或疏或密,错落有致,如同海浪层层叠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展现出大海的波澜壮阔与包容万物的气度。字里行间,似有海风拂面,浪潮拍岸,仿佛能嗅到大海的咸湿气息。李斌院长的高妙之处在于他的笔下书中有画,画中有情,每一笔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让观者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生命的灵动。 围观的人群中不时爆发出轻声赞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钦佩,是对传统书法艺术最质朴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而最吸人眼球的,是闫光奇先生展开的那幅《清凉圣境》。十米长卷如流水般在桌上铺开,五台山的千年风云便在纸上浮动起来。画中僧人衣袂飘飘,似要走出绢素;古刹飞檐斗拱,几欲刺破青天。最妙的是那些云气,缠绕在山峦之间,将明清时代的佛教轶事裹挟其中,时隐时现。画中的每一笔都透着画家的精雕细琢,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他的心血。这幅画,不仅仅是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情礼赞。它如同一座时光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p> <p class="ql-block"> 之后,好多书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展示自已的黑迹,活动推到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时已近中午,大家余兴未尽,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的地板上,暖洋洋的。人们陆续散去,但留下的墨香却仿佛渗透到了每个角落。那墨香,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它飘进了新建路学校的孩子们心中,或许会在某一天,化作他们心中的艺术火种,点燃他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它飘进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心田,提醒着他们在这喧嚣的世界里,还有一片宁静而美好的艺术天地;它飘进了岁月的长河,成为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见证着这场艺术交流的辉煌与美好。让艺术的光辉在他们的心中永远闪耀,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领他们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去发现、去创造、去传承那些永恒而珍贵的美。</p><p class="ql-block"> 20 25年4月19日</p> <p class="ql-block"> 刘皓。1957年出生于山西省偏关县地椒峁村。197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偏关发电厂、乡镇局、环保局工作。2017年从环保局副局长岗位退休。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酷爱文学、书法。其文学作品偶见媒体。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县文化部门书画展览并获得好评,有的作品被书友、书法爱好者所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