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轻微违法免罚,服务型执法在行动!新余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一批典型案例近年来,新余市市场监管局秉持执法为民理念,积极推行服务型执法,办理了一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的案件,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给予企业适度容错纠错空间,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现将部分典型案例公布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件一:新余市市场监管局查处某科技有限公司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示年度报告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简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新余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省市场监管局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日常监测中发现,某科技有限公司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公示或报送2023年度报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查,当事人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业务,于2023年8月18日成立。当事人未在2024年6月30日24时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报送2023年度报告和公示。但是,当事人已于2024年7月17日进行补报并完成公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未在2024年6月30日24时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报送2023年度报告和公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条之规定,市场主体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公示或者报送年度报告的,由登记机关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裁量适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鉴于当事人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且在期限后15 个工作日内改正违法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及《江西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2.0版)》第7项“市场主体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公示或者报送年度报告,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已经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网上填报,但因网络等原因未提交,在期限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示的;同时具备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及时(即期限后15个工作日内)改正三项条件的”规定的情形,可以对当事人不予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合考量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新余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决定不予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件二:新余市市场监管局查处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广告宣传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简介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余市市场监管局收到举报线索,称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其抖音号首页宣传“驰名商标”的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查,当事人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销售、家用电器销售等业务,于2024年2月26日成立。当事人在抖音平台开通的销售店铺“某音响专卖店”首页宣传有“驰名商标”内容。当事人已取得商标权利人对该商标品牌的使用授权,并提供了该商标为驰名商标的证明材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在其抖音店铺“某音响专卖店”首页宣传“驰名商标”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三条之规定,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罚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裁量适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鉴于当事人是初次违法、在抖音店铺首页使用、危害后果轻微且已积极改正,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及《江西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2.0版)》第53项“驰名商标所有人陈述性使用“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广告宣传,初次被发现此类违法行为,在自有经营场所和自有新媒体(自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上使用,危害后果轻微,已自行改正或者在市场监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规定的情形,可以对当事人不予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合考量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新余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决定不予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案件三:新余市市场监管局查处新余市仙女湖区某医院使用劣药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简介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余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前期药品抽检结果发现,仙女湖区某医院使用的“净山楂”的水分项目不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查,被抽检不合格批次的净山楂共进货3千克,进价53.13元/千克,售价66.41元/千克。当事人按照GSP要求索取并审查了供货企业资质证明材料及医药产品注册证等品种资料,与供货企业签订了质量保证协议书,在药品验收时查验了本批次“净山楂”的成品检验报告,履行了应尽的法定义务。不合格批次的“净山楂”抽检机构抽检了1.5千克,其余的已售出。货值金额199.23元,违法所得39.84元。案发后,当事人向新余市市场监管局提交了整改报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使用水分项目不合格的“净山楂”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第一款、第三款第(七)项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生产、销售的中药饮片不符合药品标准,尚不影响安全性、有效性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裁量适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鉴于当事人积极配合调查,主观上无故意使用不合格“净山楂”的情形,并如实说明情况,提供了供货商营业执照、进货票据、合格证明材料等资料,能够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进“净山楂”不符合药品安全标准,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符合《江西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2.0版)》第115项“生产销售的中药饮片不符合药品标准,尚不影响安全性、有效性的行为,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初次被发现此类违法行为;2.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3.主动改正或者由药品监管部门责令改正”规定的情形,可以对当事人不予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合考量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后,新余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决定不予行政处罚。同时,新余市市场监管局已将相关情况通报给供货商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件四:新余市市场监管局查处某超市经营农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简介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余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前期食用农产品抽检结果发现,某超市销售的香蕉噻虫胺项目不符合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查,被抽检不合格批次的香蕉共购进10千克,进价6元/千克,售价7.16元/千克。当事人采购香蕉时查验并索取了供货商的资质证明、香蕉的检测报告、产地证明及购货凭证,建立了食品进货查验台账。不合格香蕉已全部售出,涉案货值金额71.6元,违法所得11.6元。案发后,当事人向新余市市场监管局提交了整改报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经营农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项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裁量适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鉴于当事人积极配合调查,提供了供货商营业执照、香蕉的检测报告、产地证明及购货凭证等资料,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香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六条“食品经营者履行了本法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不予处罚,但应当依法没收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及《江西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2.0版)》第13项“经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履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如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涉案产品品类的合格证明文件等,有充分证据证明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规定的情形,可以对当事人不予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合考量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后,新余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决定不予行政处罚。同时,新余市市场监管局已将相关情况通报给供货商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包容审慎执法5起典型案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提高行政执法质效,着力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模式,现将大武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服务型执法和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的5起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不予处罚和减轻处罚的典型案例公示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一、某茶庄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首违不罚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12月20日,大武口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依法对当事人开展检查,现场发现在其经营场所货架上摆放一饼白毫银针福鼎白茶,外包装未标注净含量、无具体生产厂家及生产地址、无生产许可证编号。当事人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茶叶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项、第八项的规定,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理结果:鉴于当事人属于初次违法、属于食品经营环节、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食源性疾病并且已积极改正,符合《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一)》“首违不罚”的要求,决定对当事人不予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我局积极将执法重心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预防”,在辖区内充分运用“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实施柔性执法,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进行执法的同时,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二、某医院变相发布医疗广告轻微免罚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10月12日,大武口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依法对当事人开展检查,发现其利用自身公众号发布题为“【冬病夏治】三伏贴“火热”预约中!”的信息。该篇信息中“三伏贴(灸)集中治疗日、集中治疗日免挂号费”字样,具有吸引患者到该院就诊的导向性。当事人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的行为违反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理结果:鉴于当事人主动配合检查并提供证据材料,积极进行整改,违法行为轻微且及时删除违法广告,符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轻微免罚”的要求,决定对当事人不予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本案的处理不仅有助于规范医疗广告市场秩序、保持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和诚信度,保障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更体现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了包容审慎监管理念。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三、某超市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不予处罚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12月16日,我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依法对当事人开展检查,当事人经营的某品牌牛油火锅底料脂肪项目不符合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标准要求。当事人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食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理结果:鉴于当事人履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符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第十五条第(四)、(六)项不予处罚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之规定,决定对当事人不予处罚。同时对当事人进行教育,督促其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落实食品经营主体责任,依法履行进货查验等义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本案当事人履行了经营者进货查验的义务,我局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当事人不予行政处罚。后续加强监管,严禁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推动市场主体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四、某超市经营农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不予处罚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10月17日,赛旺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对当事人销售的生姜进行抽检。有关项目不符合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当事人经营农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食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项之规定,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理结果:鉴于当事人履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符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第十五条第(四)、(六)项不予处罚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之规定,决定对当事人不予处罚。同时对当事人进行教育,督促其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落实食品经营主体责任,依法履行进货查验等义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此案的查办,一方面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警示教育,督促食品经营者继续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确保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体现了执法包容理念,避免了对无主观过错的违法行为的过度惩罚,促进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五、某商店经营标签含有虚假内容的白酒减轻处罚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12月5日,大武口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当事人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当事人购金3瓶标有“國宴”字样的酱香型白酒,截至检查时未销售。当事人在未有任何证明依据的前提下,擅自采购并售卖在食品标签上标注“国宴”二字白酒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理结果:鉴于当事人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调查,如实陈述其违法行为,且当事人共购进3瓶白酒,无证据证明该酒品有售出行为,违法行为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未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符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减轻处罚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没收3瓶案涉白酒、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我局根据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充分考虑客观因素,给予当事人减轻行政处罚,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柔性执法显温度:油田某超市涉嫌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案典型案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1日,南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庄工区分局根据投诉举报,依法对油田某超市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未发现被投诉举报的食品,经询问调查,油田某超市承认2025年2月 11日销售的望桃花蜜桃果汁气泡水(生产日期:20240516,保质期:270天)已超过保质期。上述超过保质期的望桃花蜜桃果汁气泡水共3瓶,货值金额为23.7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油田某超市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项的规定,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鉴于油田某超市为初次实施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违法行为,经营的涉案过期食品货值金额为23.7元,不超过500元,且非餐饮环节。案发后积极配合调查、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已立即自行改正并对超市内在售食品进行全面自查,提交自查整改报告,改正违法行为,油田某超市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食源性疾病。上述情形符合《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一)》第5项的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经核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予立案:(一)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二)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之规定,对其不予立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