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春西安城墙、护城河、钟鼓楼游记。

李斌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现仍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2004年初,西安市含光门段城墙道路工程施工,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今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受有关部门委托,配合工程,对该处暴露的城墙断面展开考古调查,认定它结构复杂,时间跨度从隋唐至现代,历经五次大的修筑而成。据统计,城墙断面从早至晚分为五大期。即:五大期 隋唐期 ,现存断面接近三角形;唐末五代期,加厚旧城墙一点五米至两点五米以上,顶部也加高将近一米;宋元期,增补层处于明城墙断面中心,土色暗褐,质地密实,夹有少量砖瓦;明清期,将以前所筑城墙的墙体全部包筑于内,即是现今的西安城墙;现代修葺层,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西安有关部门进行的加固处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