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清晨冒雨一路向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0年前的懵懂少年到现在的白发老人,50年的同学情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月19号青岛医学院72级同学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青岛医学院72级4连同学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参观青岛大学青岛特别高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青岛大学作为一所多校合并的大学,医学教育在其办学进程中发挥着衔接历史的中轴作用。医学教育最早的源头可追溯到1909年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又称德华大学)。1908年,中德双方政府商讨合作在青岛开办高等学堂。1909年,在青岛议定《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章程》。《章程》规定,学堂由中德两国政府合办,学堂名称定为"特别高等专门学堂",设在青岛。1909年10月正式开学,成为青岛历史上第一所大学。该校学制为二级高等教育建制,包括初级班(预备班)和高等班。其中预备班6年毕业,课程有德文、各国历史、各国地志、算学、格致、植物、中学等,经过考试结业可升入高等班。高等班设有法政、工、医、农林四科,根据所学方向不同学制3到4年不等,其中医科依托胶澳督署医院举办,胶澳督署医院即今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前身。无论预备班还是高等班,都有详尽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1914年11月,日本打败德国守军占领了青岛。中德合办的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停办,部分教师和学生被合并到上海德国人所办的同济医工学堂(现同济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原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教学楼,的办公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青岛的医学教育从未中断,作为医学教育依托的医院更是从未中断,青岛这座城市的高等教育梦也从未中断。借鉴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办学理念和经验,私立青岛大学于1924年创建。后来,国立青岛大学于1930年在接收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并于1932年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参观青岛医学院以及附属医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