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近代史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近代镇江,百年沧桑。在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上,镇江的命运沉浮勾勒出一个历史古城向近代化转型的特殊轨迹,镇江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汇入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洪流中。</p><p class="ql-block">镇江是中国较早启动近代化的城市之一。1861年镇江被迫开埠,设立英租界,成为长江下游第一个近代国际通商口岸。此后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镇江凭借江河交汇、南北枢纽的交通区位优势,在西方文明的浸润、刺激下,由一个传统港口城市发展成为近代商贸中心城市,其先进程度一度居于全国前列。然而,受20世纪初胶济、京汉、津浦铁路开通等因素的影响,镇江的经济腹地缩小,商贸地位下降。1929年成为中华民国江苏省会后,镇江迎来城市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城市地位得到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由一个清末府城转变为近代行政省会城市。</p><p class="ql-block">伴随着城市近代化的进程,镇江人民用自己的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史诗。1842年的镇江保卫战、1911年的辛亥义举,展示了镇江人民敢于反抗、不甘屈服的英雄气概。"北固英烈",茅山根据地军民浴血抗战,镇江地方党组织留守抗敌等光辉事迹令人震撼、催人奋进。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镇江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镇江保卫战是鸦片战争结束前英军发动的最后一次战事。英军在镇江遭遇的抵抗是鸦片战争中前所未有的,伤亡损失也是最为惨重的。在镇江保卫战中,京口副都统海龄率镇江守军殊死奋战,气壮山河。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镇江守军的功绩:"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p> <p class="ql-block">1 漕运咽喉</p><p class="ql-block"> THROAT OF WATER TRANSPORT </p><p class="ql-block">镇江地处长江、运河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隋朝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后,镇江成为"漕运咽喉",南方的粮食、贡赋通过水路经由镇江运至京城。漕运的兴盛促进了城市的繁荣,镇江发展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城市。南北物资在此中转、集散,舸帆满津,商业繁盛。作为清朝水陆交通的枢纽,镇江在鸦片战争中自然成为英军觊觎的重点目标。</p> <p class="ql-block">2 战争爆发</p> <p class="ql-block">3 殊死抵抗</p><p class="ql-block">1842年7月21日,约7000名英军向镇江城发起进攻。镇江守军在城北十三门、西门等处与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寸土必争。在京口都统海龄的指挥下,约1600名旗兵浴血奋战,其中调防镇江的400名青州旗兵尤为英勇,誓死保卫镇江。镇江保卫战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一页。</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p> <p class="ql-block">太平军</p> <p class="ql-block">设立租借</p> <p class="ql-block">火烧洋楼</p> <p class="ql-block">租界收回</p> <p class="ql-block">西风东渐</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p> <p class="ql-block">辛亥先驱</p> <p class="ql-block">光复风云</p> <p class="ql-block">革命尚未成功</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p> <p class="ql-block">1 省会</p> <p class="ql-block">2 经济</p> <p class="ql-block">3 社会</p> <p class="ql-block">4 统治</p> <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p> <p class="ql-block">1 五四</p> <p class="ql-block">2 五卅</p> <p class="ql-block">3县委</p> <p class="ql-block">4 北固</p> <p class="ql-block">第六部分</p> <p class="ql-block">1 镇江抗日</p> <p class="ql-block">2 茅山</p> <p class="ql-block">3 镇江敌后</p> <p class="ql-block">4 最后胜利</p> <p class="ql-block">救国公约</p> <p class="ql-block">马路对面继续</p> 青铜器 陶瓷器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石器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江西省万年仙人洞遗址发现最早的陶片,距今约两万多年。随着制陶技术的成熟和不断完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创烧出印纹硬陶,继而在商代早期成功烧制出原始青釉瓷,向着瓷器迈开了第一步,东汉中晚期,烧制出完全成熟的瓷器。六朝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唐宋时期大江南北名窑四起,南方青瓷千峰翠色,北方白瓷类银似雪,尤其是宋代瓷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元明清是我国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青花瓷、彩瓷、各种颜色釉瓷以及明清出现的紫砂器,使我国陶瓷工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p><p class="ql-block">镇江博物馆藏陶瓷器约一万多件,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全面展示镇江地区古代陶瓷文化的发展进程。其中尤以商周几何印纹硬陶、原始青釉瓷、六朝青釉瓷、唐宋各大名窑瓷、元青花以及清代官窑瓷为其优势和特色。现从中精选出历代具有代表性和不同品种的珍品,能使观众窥豹一斑,领略中国陶瓷的精美。</p> 金银器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我国古代金银器以其材质贵重、纹饰华美、工艺精湛、兼有异域特色与民族风格而颇为各时代、各阶层所珍爱。镇江博物馆藏金银饰物、货币、器皿等精品,基本出土于本地区墓葬或窖藏,时代起自汉、六朝、降至明清。尤以唐、宋、元为大宗,其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金银细工的水平和总体特色,体现本地区古代金银工艺发展的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饰 物</p><p class="ql-block">锤蝶和铸造各种小型饰件是我国金银器制作的初始阶段。商至汉六朝,金银器制作始终以各种装饰用品为主。唐代有较大发展,金银饰物颇得上层社会青睐,首饰尤其被赋予了等级观念。宋元时期的饰物制作逐渐社会化。明清两代,金银饰物种类齐全、工艺精湛、且更趋实用,出现了诸如富丽堂皇的凤冠等前所未有的集大成之作,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器皿</p> <p class="ql-block">唐代人的饮酒行令</p><p class="ql-block">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游戏。是佐酒助兴、活跃宴席气氛的重要手段,唐宋时代是这种游戏发展的高峰。</p><p class="ql-block">从唐代文献记载和出土的"论语玉烛"酒令筹,可以探析唐代人饮酒行令时的制度:酒宴上设有执事人,分为觥录事、律录事、录事和玉烛录事。</p><p class="ql-block">酒宴席次坐定,众人公推觥录事,由觥录事决定抽筹次序,指定律录事、录事和玉烛录事,共同担任酒宴的执事人。觥录事是宴席上酒令的权威主持,由比较活跃且有威望的人担任,掌管酒令旗和蠢,负责决定对违规者的惩戒。律录事是辅助主持,由了解酒令,熟知在座人的情况且酒量大的人(大户)担任,是行酒令中的具体执法者,负责执行觥录事的指令。录事,是酒席间一般的服务人员,数量不限。玉烛录事,是负责专管"论语玉烛"酒令筹筒的服务人员。</p> <p class="ql-block">货币</p><p class="ql-block">在我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史上,金银质货币紧随着饰物而出现,最早的有东周楚国郢爱,其后则有汉代马蹄金、麟趾金等以及各代金质铸币等。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两代银铤、银锭等与金属铸币同时流通,且多书写或勒刻重量、年号、作坊名号等。金银质冥币自汉代以后也在流行。此二者均成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风俗、经济发展等重要的实物资料。</p> 工艺品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在我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史上,金银质货币紧随着饰物而出现,最早的有东周楚国郢爱,其后则有汉代马蹄金、麟趾金等以及各代金质铸币等。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两代银铤、银锭等与金属铸币同时流通,且多书写或勒刻重量、年号、作坊名号等。金银质冥币自汉代以后也在流行。此二者均成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风俗、经济发展等重要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文人风雅</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p> <p class="ql-block">吴让之</p> <p class="ql-block">铁画</p> <p class="ql-block">刺绣 珐琅</p> <p class="ql-block">紫檀木雕花</p> 英国领事馆旧址 冒死吃那啥 <p class="ql-block">持续完善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