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攀枝花鸟类图签(三十三)

奇石shi传说

<p class="ql-block">红胁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erythropleurus),[1]别名红胁白目眶、红胁粉眼,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成年后体型中等,体长10-12厘米,体重在7-13克。上体背部、脸部以耳部羽色为黄绿色,胸部与腹部羽色白灰色占比较多,肋骨两侧为红棕色(不易显露),下颚为淡黄色,且喉部斑色较小。眼部周围具有显著白圈,眼睛虹膜为红褐色,嘴部为橄榄色,脚部为灰色。外观上(体型与羽色)与暗绿绣眼鸟和灰腹绣眼鸟相似,可通过肋骨两侧羽色(红胁绣眼鸟为棕色)来进行判断与区分。红胁绣眼鸟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西伯利亚东南部、中国西南部与东北部,长期居住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原始林以及次生林中。成年后每年在5-8月进行繁殖,卵多为乳白色,平均重量为1.1克,</p><p class="ql-block">2000年,红胁绣眼鸟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2016年,红胁绣眼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无危(LC)。2021年2月5日,发布的最新版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红胁绣眼鸟为新增二级保护鸟类。</p><p class="ql-block">红胁绣眼生性活泼,行动敏捷,叫声婉转动听,自古以来便作为观赏鸟,被人们广为饲养[,但随着最新版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颁布,红胁绣眼鸟列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后,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饲养。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红胁绣眼鸟的体型中等,成年后体长10-12厘米,体重在7-13克。</p><p class="ql-block">雄性红胁绣眼鸟的羽色从头至尾部以及脸颊和耳部呈黄绿色,其背部上方主要以暗绿色为主,淡黄色为辅;眼部虹膜为褐色,且周围一圈为白色短羽且有黑色细纹;肩和小覆羽为暗绿,飞羽和其余覆羽为黑褐色;颏部、喉部、颈侧部和前胸部是淡黄色,后胸与腹部为白灰色,后胸两侧苍灰。雌性红胁绣眼鸟羽色与雄性类似,主要区别在于雌性肋部的红棕色颜色较淡,甚至出现黄褐色。</p><p class="ql-block">嘴部与跗蹠[zhí]部颜色会随着四季发生变化,春季:上嘴褐,下嘴蓝色或上嘴褐,下嘴呈肉色,夏、秋季:先端带红色以至上嘴和下嘴先端褐色,冬季:下嘴基部蓝铅色;呈冬、春季:跗蹠部为蓝铅色,夏、秋季跗蹠部为红褐色。</p><p class="ql-block">栖息分布</p><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红胁绣眼鸟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部、中国西南部与东北部,在东南亚越冬。在中国繁殖于东北,迁徙经华北、华中、华东及华南大部分地区,在四川、华中地区、华东至华南地区越冬。</p><p class="ql-block">栖息环境</p><p class="ql-block">红胁绣眼鸟主要栖息在阔叶林和阔叶树为主的各种类型的森林中,或栖息于果园以及高耸的树木顶部。</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节律行为</p><p class="ql-block">红胁绣眼鸟部分为候鸟部分为留鸟,夏季从炎热的南方迁徙至气候温良的北方(4月上旬),选择海拔较高的森林进行筑巢栖息,冬季从寒冷的北方迁徙至南方(9月中旬)。通常集结成数大规模群体,最大规模多可多达百只,飞行高度在海拔200~300米之间。因天气原因以及健康等问题在迁徙期间会出现短期停留,且每日在6-10与15-18时被人类遇见的概率较高。受季节变化,气温影响,10月后以15-17时遇见概率较高。</p><p class="ql-block">觅食行为</p><p class="ql-block">红胁绣眼鸟主要以昆虫为食(主要为鳞翅目、鞘翅目以及半翅目昆虫,包括蛾类幼虫和蛹),并且还包括部分植物(荚蒾和其他植物种子)。</p><p class="ql-block">社群行为</p><p class="ql-block">红胁绣眼鸟常独自、成对或者集成群体进行活动。边飞边发出响声,数百米外便可听到响声,当其听到地面同类鸣叫,并有合适的停歇地,便可落下。</p><p class="ql-block">活动方式</p><p class="ql-block">在日常生活中,红胁绣眼鸟性情活泼,行动敏捷,喜在树枝间进行穿梭跳跃,在树枝顶端进行活动与觅食,偶尔悬吊在细软的枝条与叶片下方,活动时发出特有的嘁喳叫声,音似“dze-dze”。正常飞行时速度较为缓慢,受惊时飞行迅速,且姿态为波浪状。生长繁殖</p><p class="ql-block">筑巢</p><p class="ql-block">红胁绣眼鸟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8月。筑巢阔叶、针叶树的树枝或灌木丛中,离地 0.8-2.5米。巢为杯状,形圆而深,小而精致,由细嫩枝、棉花、杂草等构成,内衬细草根、松针、羽毛等,外添有蜘蛛网、纤维、地衣等。巢的外径6.5厘米、内径5厘米、深3厘米、高5厘米。</p><p class="ql-block">繁殖与育雏</p><p class="ql-block">窝卵数3-6枚,卵为椭圆形,呈乳白色或天蓝色。大小为12-12.5毫米×15.8-16.6毫米,平均12.3毫米×16.2毫米,平均重1.1克。孵化期11-12 天,育雏期约12天。</p> <p class="ql-block">红肋绣眼</p> <p class="ql-block">红肋绣眼</p> <p class="ql-block">红肋绣眼</p> <p class="ql-block">红肋绣眼</p> <p class="ql-block">红肋绣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