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钟鼓楼

梦在彼岸

<p class="ql-block">  走进北京的钟楼鼓楼,仿佛,曾经历史的风云变幻历历在目,曾经时光的钟鼓之声回荡耳畔。</p> <p class="ql-block">  暮鼓晨钟 北京钟鼓楼雄踞中轴线北端,始建于元代,两楼前后相望,气势不凡。作为古代的司时中心,北京钟鼓楼以碑漏、铜刻漏、时辰香计时,助以击鼓定更、撞钟报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报时体系。在600多年的岁月中,钟鼓楼始终遵循先击鼓后撞钟的报时方式,每日始于“暮鼓”,止于“晨钟”,成为古都岁月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鼓楼之鼓 鼓楼初名齐政楼,内含深厚的东方文化,曾藏更鼓二十五面,主鼓一面象征一年,二十四面群鼓代表二十四节气。如今仅存清末更鼓一面,其余均为依据清嘉庆年间史料仿制而成。主鼓鼓面直径1.6米,高2.4米,群鼓鼓面直径1.12米,高1.6米。群鼓烘托主鼓形成一个整体,其形制严谨,彰显古代工艺之精妙。</p> <p class="ql-block">  钟楼之钟 钟楼二层悬挂的报时铜钟,是我国现存最重的古钟,铸于明永乐年间。钟体高4.5米,钟钮高1.05米,总高5.55米;直径3.4米,钟壁厚约0.22~0.25米,重达63吨。钟体由铜铝合金铸成,硬度与韧性兼具,被誉为“古钟之王”。钟声通过钟楼结构产生共鸣,浑厚绵长,低迴萦绕,正如御制碑中所记述:“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p> <p class="ql-block">  北京钟鼓楼,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我们倍加珍视。这不仅是为了守护珍贵的历史遗产,更是为了延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华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