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宝易畈村发现大清咸丰三年的“将军砦”古遗址 </p><p class="ql-block"> 今年阳春三月,我独自一人从鄂中荆门驱车70余公里,来到群山环绕的东宝区马河镇易畈村,在村支书彭才明和村主任王庆苹的带领下,前往村中漳河月亮湾山上去考察当地村民发现的大清咸丰三年修筑的“将军砦”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东宝区马河镇易畈村“将军砦”古遗址,坐落在漳河月亮湾山上,是漳河流域故道上的第一峡——将军峡。当我们一行驱车从易畈村委会办公地出发,一路向西左转向南前行,沿着蜿蜒起伏的山道,翻山越岭,行程3公里左右,便来到漳河流域故道东岸悬崖之上的“将军砦”所在地的半山腰。</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沐浴着春日温暖的阳光,继续徒步踩踏着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向山顶攀登。我汗流浃背好不容易登上了海拔600余米的大清咸丰三年修筑的“将军砦”古遗址。在易畈村支书彭才明的介绍下,据当地历史考证,“将军砦”原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后,由大清王朝驻荆当远的清军将领为防御太平军入侵而修筑的军事防御要塞。如今,我眼前的“将军砦”(“砦”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也指古代驻兵的地方)古遗址却是一片荒芜,荆棘丛生,断垣残壁,它被湮没在深山老林之中,早已成为了人们遗忘的角落。</p><p class="ql-block"> 鲜为人知的“将军砦”是一个神秘的古兵寨,特别是“将军砦”南大门,那高2.4米,宽1.8米,厚4米的青石门框巍然屹立,至今仍有一种威严感。特别是南大门的门框架和地坎的一块块条石完好无损,在门外下方我们发现了一块厚厚的长条形石门匾额,上面自右至左刻着“将军砦”三个横列浮雕阳刻繁体楷书大字,其匾额右边上款竖行阴刻楷书“大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六字;左边下款阴刻楷书“孟春月仝修立(农历正月十五)”六字。该石门匾额长2米,宽0.62米,厚0.22米,重达一吨左右。它历经172年的风雨侵蚀,仍然保存完好,字体清晰可见,令人眼前一亮,便知道“将军砦”当年就是一处大清咸丰年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将军砦”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p><p class="ql-block"> 据实地勘察,整个山寨周长3000米左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寨墙外侧高2.8米至4米,内侧高1米至2米,墙顶宽0.8至1.2米。在“将军砦”南边用条石垒成寨墙的东头,修筑有一大一小的两个瞭望观察洞。山寨除了西面是悬崖峭壁外,南边除大门外,东边还有一处小门,宽1.5米,高1.8米,门墙厚2.5米,它与南大门相比要小些,而且疮痍满目,倒坍的石门已不成形状,有几分苍凉之感。在东门内附近的最高处,有一房屋残迹,可能是“将军砦”的指挥部遗存。出东门,北边山势陡峭,绝壁森严,无路可行。</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站在“将军砦”上登高望远,四周群山环绕,山下上游有一条似银带飘逸的漳河月亮湾,那潺潺的流水声十分悦耳动听,使人仿佛听见到了昔日战马奔腾的咆哮。月亮湾所在地有一个土地名叫“化钱炉”,是古人烧钱祭祀的地方。月亮湾对面是远安县茅坪场镇晓秦村,上游是闻名遐迩的易畈村沙滩河。</p><p class="ql-block"> 东宝区易畈村位于荆门市东宝区的西大门边陲,地处荆山余脉的大山之中,与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苍坪村、宜昌市远安县茅坪场镇晓秦村交界。“将军砦”古遗址坐落在易畈村1组的一座高山之上,山下是一条长年奔流不息的漳河月亮湾,它是长江中游较大的支流沮漳河的东支。它发源于荆山山脉的南漳县境内,流经远安、当阳,汇入烟波浩渺的荆门漳河水库。古与江汉并称,左传云:“江汉沮漳楚之望也”。唐朝著名诗人王之焕曾咏诗《宴词》 赞叹道:“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易畈村境内自古有一条通往宜昌至襄阳的古驿道,而且沮漳河东支水路直通荆州进入长江中游,是古代楚国时期十分重要的水陆战略要地。</p><p class="ql-block"> 根据“将军砦”修筑历史考证,清代继位的咸丰,全名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帝第四子,在20岁时登基,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蒙古人称为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公元1851年改年号为“咸丰”,即咸丰元年。咸丰登基不久就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结盟在广西金田村率领农民起义军(后称太平军),发动了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国”。清朝统治者为保卫皇权抗击太平军,动员全国各地王室、驻军将领纷纷修筑防御工事。公元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攻克武昌。同年正月十五,在荆当远的清朝驻军将领率军队,经过一年多时间修建,用青石修筑了“将军砦”防御堡垒。同年3月,天王洪秀全率领太平天国起义军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并定都天京10余年。“将军砦”在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混战时期的节骨眼上,由大清王朝驻荆当远的清军将领建起的一座军事防御要塞。</p><p class="ql-block"> 当“将军砦”修筑后,为防御太平天国起义军入侵,守护漳河及荆当远一带的平安,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太平天国起义军全军覆没后,清军撤出“将军砦”,只留下了残存的军事遗址。</p><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实地考察后,才使我真实地看清了“将军砦”原始风貌,从而了解到了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沧海桑田,山河依旧,如今“将军砦”应该作为清代古兵寨文化遗址加以保护,供后人瞻仰。</p><p class="ql-block"> (董玉清摄影报道)</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董玉清,生于1957年,祖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出生地湖北宜都,生长于松滋。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新闻摄影40余年,曾供职荆门日报社,职称正高三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1998年主编出版《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集》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11年出版摄影专集《中国鸟类》荣获湖北省"屈原文艺奖”。其个人曾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中华环境奖、地球奖、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湖北省十佳爱鸟人等荣誉称号。2014年5月16日,应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自强模范“表彰大会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并握手。漳河中华秋沙鸭保护基地创始人,现任荆门市爱鸟文化研究会会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