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份已成为青海兵团各连战友聚会月。</p> <p class="ql-block"> 六六年去青海兵团的今年是59周年了,这个最小年龄的已过了七十五周岁的青海生产建设兵团的群体,明显感到了“来日不再方长。所以,能走出来参加聚会的战友已很少缺席了。我经常想起当年我们差点儿被洪峰汹涌的格尔木河水冲倒的经历…值得庆幸的是:六十年来,战友们始终相互牵挂,难以忘怀,总想再回到当初游荡、漂泊在瀚海的同一条船上,虽然那时乌云密布,海啸风吼,但青纯的活力延续至今,使每次聚集总会重现“涛声依旧”……</p> <p class="ql-block"> 继2025年4月1、8、15日各连欢聚之后,我们三团二连和一连也将在四月廿二日分别在德风堡酒店三楼和二楼隆重纪念离青五十九周年。</p> <p class="ql-block"> 10月8日将是青岛第一批赴青海兵团离青60周年纪念日。为此,我做了《我们曾经》这个视频,来重温“曾经的我们”,并献给纪念59周年聚会的战友们,也以此篇来迎接即将到来的青海兵团战友六十周年大庆。</p> <p class="ql-block"> 请战友们点开后,再点↘️“口”,然后横过手机来看效果更佳的大图。</p> <p class="ql-block"> 1965年3月青海省生产建设兵团筹建处成立。之后,在山东省的八个城市招收知识青年参加建设兵团,发西宁专列去青海支边。说是“支边”,其实青海全域没有一个地方靠边境。</p> <p class="ql-block"> 照片是1965年10月9日上午青岛800名赴青海兵团知青专列到达山东省会济南火车站后,山东省党政军领导,在火车站站台上亲切接见了即将西去青海兵团的青岛知青的热烈场面。</p> <p class="ql-block"> 当年10月12日,包括我在内的青岛800名知青到达西宁,住进最豪华的“西宁大厦”。在这之前已有三批山东济南、淄博、潍坊、枣庄、济宁等其他七城市知青在西宁经过短期休整后奔赴格尔木。1966年4月,又有4921名青岛知青视频分四批到达马海和格尔木。</p> <p class="ql-block"> 800名青岛知青分乘20多辆大轿车,经过湟源、倒淌河、青海湖,入住黑马河、茶卡、香日德兵站,<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5年10月20日</span>到达格尔木县,受到驻地党政军领导及各族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照片是参加青海兵团的山东知识青年走过格尔木河吊桥,踏上进驻格尔木小岛西南门户的大道,通过设在青海格尔木农场医院大院门前,用红柳枝扦插,上面赫然写着“向山东知识青年致敬”九个大字的拱门</p> <p class="ql-block"> 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应届毕业学生,特别是一九六五年青岛去的第一批,如我所在的一团九连三排十一班12人中正是六五届的高、初中毕业学生各六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十年前我们在瀚海昆仑山下游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清水河畔彷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十多年前我们在黄海胶州湾归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归航后 我们一直继续留在了同一条船上</p> <p class="ql-block"> 瀚海肆虐的风沙,黄海岸边的巨浪,都曾历练过我们…….从中爱过恨过……但老年仿佛又回到了同一条船上,聆听那依旧的涛声……</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我十分认同。有时候只有音乐和歌声才能抒发我们埋藏最深的不愿用语言表述情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