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近中午,先来吃一顿良渚文化宴</p> <p class="ql-block">良渚遗址及良渚博物院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重要实证,也是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窗口。以下从遗址概况、博物院特色、展品亮点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良渚遗址概况</b></p><p class="ql-block">1. 历史与地位</p><p class="ql-block"> 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由施昕更首次发掘,主要分布在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距今约5300-43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其核心区包括莫角山宫殿区、反山王陵等重要遗迹,1994年发现的超巨型建筑基址(面积超30万平方米)证实了良渚先民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p><p class="ql-block">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填补了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关键证据空白。</p><p class="ql-block">2. 文明特征</p><p class="ql-block"> - 稻作文明:良渚人以水稻种植为主,使用石犁和耘田器,进入犁耕阶段,农业技术先进。 </p><p class="ql-block"> - 玉器文明:玉器(如琮、璧、钺)象征权力与信仰,出土玉器占墓葬随葬品的90%以上,推动了对早期阶级社会的认知。 </p><p class="ql-block"> - 城市文明:古城规划严谨,包含水利系统、宫殿区与墓葬区,被誉为“中华第一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良渚博物院介绍</b></p><p class="ql-block">1. 基本概况</p><p class="ql-block"> 良渚博物院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美丽洲公园内,前身为良渚文化博物馆,2008年对外开放,2018年升级后重新开馆。博物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以“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主题,设三个常设展厅和临时展厅。</p><p class="ql-block">2. 展厅布局</p><p class="ql-block"> - 第一展厅“水乡泽国”:展示良渚先民依托湿地环境发展农业与聚落的过程,揭示太湖流域的生态基础。 </p><p class="ql-block"> - 第二展厅“文明圣地”:聚焦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通过复原场景与多媒体技术展现城市规划和营建智慧。 </p><p class="ql-block"> - 第三展厅“玉魂国魄”:集中陈列玉器文物,阐释玉器在礼制、权力中的核心作用,镇馆之宝包括瑶山玉琮、玉三叉形器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展品亮点</b></p><p class="ql-block">1. 玉器:以瑶山玉琮、玉璧、玉钺为代表,纹饰精细,体现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社会结构。 </p><p class="ql-block">2. 陶器: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采用轮制技术,器形规整,部分刻有原始文字符号。 </p><p class="ql-block">3. 独特器物:如人头盖骨制作的提篮、4500年前的木屐、骨权杖等,反映先民生活与信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