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北京市的什刹海,什刹海占地面积非常大,大致分为前海、后海和西海。宋庆龄故居就坐落在后海的东北边。一出故居大门,眼前就是宽阔湛蓝、清澈见底的后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月下旬,北京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正是出游的好季节。我要去宋庆龄故居参观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步入前海南边,看着导游图,顺着前海东边向西北方向前行,穿过前海的北头,进入后海。一边欣赏着河边迎春的花卉,一边浏览着水域中的鸳鸯和野鸭,不知不觉的就走到“宋庆龄同志故居”的大门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宋庆龄同志故居,共有三处,分别在北京、上海和重庆。今天专程参观北京的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京的宋庆龄同志故居,大门坐北朝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清代四大王府花园之一,庭院南、西、北三面均有土山,土山内侧有由后海引入的活水,绕园一周。其中南湖为较大的一处水面。最初是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后来成为和珅别院、成亲王永星王府花园、醇亲王奕譞府邸花园,清末则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即摄政王府花园。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个地方已经荒芜凋敝。</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进大门,只见院落宽阔,绿树成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廊厅齐整,池塘清澈,布局别致,美轮美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故居内设有“宋庆龄生平展”和“宋庆龄生活原状陈列”,展示了她的生平和工作环境。这里收藏了大量文物,包括宋庆龄的手迹、照片以及其他与她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个人藏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状陈列展,是将宋庆龄生前生活、工作、学习过18年的场所封存,保持原状,包括小客厅、小餐厅、卧室兼办公室、书房、小厨房及康乐棋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宋庆龄生平展馆,共陈列九个部分介绍宋庆龄生平事迹,展示了宋庆龄的一生,包括300多件历史文物。展览共分为12个板块,分别为孙中山先生、求学立志、风雨同舟、继承遗志、团结抗战、迎接曙光、杰出领袖、心系人民、和平使者、缔造未来、国之瑰宝、事业延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人,中国革命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宋庆龄出生在上海。她先后在上海和美国学习,并获得美国威利斯安女子学院的文学士学位。1913年,学业结束后奔赴东京,担任孙中山先生秘书,正式开始了革命生涯。两年后,二人在东京完婚。婚后与孙中山先生在国内多地往返,蓄积革命力量,并参与了“五四运动”“护法运动”等。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宋庆龄继承夫志,继续维护其革命政策。在国共内战期间,宋庆龄坚持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反对国民党“清党”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战爆发后,她通电表达对国共合作的支持,并与宋家姐妹以“团结合作”的形象示人。她积极筹建中国福利会,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国家副主席等职务。1981年5月15日宋庆龄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16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于北京去世,享年89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部分:</span><b style="font-size:22px;">立志报国 求学.初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在上海诞生。当时的中国正在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宋庆龄的家庭富裕开明,父亲宋耀如、母亲倪桂珍(亦名倪理贞)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1907年至1913年,宋庆龄在美国求学,获文学学士学位。留学期间,她心系祖国,得知辛亥革命成功后兴奋不已,称之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部分:</span><b style="font-size:22px;">明志许国 革命.爱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北洋军阀的首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孙中山被迫发动二次革命。革命失败,孙中山不得不流亡海外。1913年8月,宋庆龄大学毕业后来到日本东京,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开始了革命生涯。1915年10月25日,她与孙中山结婚。作为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她支持孙中山进行国共第一次合作、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推动北伐战争,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她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在掩护孙中山广州脱险的过程中,表现出坚强意志和卓越胆识。1924年11月,孙中山为了和平统一中国犯难北上,她毅然随行。翌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病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三部分:</span><b style="font-size:22px;">忠诚.坚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孙中山先生病逝后,国民党右派日渐活跃,国共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宋庆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继承中山先生遗志,忠实执行三大政策。1927年,国民党右派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她公开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毅然与叛逆者决裂。她出访苏联、旅居欧洲,探寻中国革命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反帝国主义和保卫和平运动。1931年回国后,她创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营救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反蒋爱国民主人士,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独特的重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四部分:</span><b style="font-size:22px;">抗战保国 团结.奋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宋庆龄坚决反对当局"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亲赴淞沪抗战前线慰问,主持筹建国民伤兵医院,沟通国共两党,呼吁国共合作。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发。1938年6月,她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倡导支持工业合作协会,广泛争取国内外援助,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她积极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重庆与姐妹联手呼吁共御外侮。皖南事变发生后,她挺身而出谴责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宋庆龄帮助和安排大批国际友人到抗日前线,他们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并肩战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宋庆龄在重庆恢复保卫中国同盟的活动,继续支援抗战,对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六部分:</span><b style="font-size:22px;">建设国家 勤政.为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宋庆龄作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从事了大量国务活动,发挥了独有政治影响和特殊作用。她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推心置腹、亲密无间,建立了深厚的同志情谊。她深入工厂、农村、街道、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视察调研,关心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她始终坚持"永远和党在一起"的信念,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不断追求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满怀激情关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殷切期待实现祖国统一大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七部分:</span><b style="font-size:22px;">为国树人</b><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创新.示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宋庆龄热情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她曾说:"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她多次撰文和题词,希望少年儿童成长为既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又有社会主义觉悟的身体健康的新一代。她一贯关注新中国的妇女工作,指出精心培育儿童成为可靠的接班人是新时期妇女的崇高职责。她身体力行,关心妇女儿童福利,开展实验性、示范性工作,为我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八部分:</span><b style="font-size:22px;">国际友好 和平·友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华人民共和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起新型外交关系。根据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指导原则,宋庆龄代表国家多次参加国际活动,为发展各国人民友好、发扬进步文化、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她先后出访苏联、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国,取得很大成功。1952年初,她创办《中国建设》杂志,把中国人民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全世界人民,以增进各国人民对新中国的友谊和了解。她还经常在寓所会见各国政要和友好人士,共同缔结、精心培育中外传统友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九部分:</span><b style="font-size:22px;">国之瑰宝 榜样.传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宋庆龄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被誉为国之瑰宝。她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劳动人民的一员,严于律己、作风俭朴,廉洁奉公、鞠躬尽瘁。临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决定接收宋庆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逝世。翌年,为弘扬宋庆龄的崇高精神、传承她的未竟事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宋庆龄故居对公众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6月19日,毛主席致宋庆龄的邀请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6月21日,周恩来致宋庆龄的邀请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吉斯”牌轿车</b><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世纪50年代初,由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送给宋庆龄。从50年代到70年代,宋庆龄一直乘坐这辆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宋庆龄和孙中山结婚后,宋庆龄的母亲补送给他们的结婚礼物:苏绣"吉庆有余"百子图被面。</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金丝绣花夹被 </b><span style="font-size:22px;">宋庆龄结婚时的嫁妆之一。被面为红色提花织锦,被里为乳白色真丝,材质、配色和图样遵循了中国传统婚庆习俗。被面用盘金工艺手绣图案6组:竖排左起第一、六组为梅花和蝴蝶,第二、五组为牡丹,第三、四组为兰花、蝴蝶和梅花,寓意花团锦簇的美好生活。为了怀念孙中山,宋庆龄一直将其铺在自己的褥单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1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中央政治局一致决定,接收宋庆龄同志为中共正式党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1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的消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宋庆龄北京前海西沿寓所图 (1959-1963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宋庆龄北京后海北沿寓所图 (1963-198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1年5月8日,宋庆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授予她荣誉法学博士学位。这里展出的是宋庆龄在仪式上所穿的博士服,所乘坐的轮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宋庆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厅展出许多宋庆龄图片和文字介绍,琳琅满目,栩栩如生。从她的家庭出生,到上学留学,到参加社会活动,详细地介绍了这位伟大女性光辉灿烂的一生,让人看后深受感动,深受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宋庆龄的一生,是伟大光荣的一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