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研究方法与过程</p><p class="ql-block">(一)研究方法</p><p class="ql-block">1. 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合作学习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成果,借鉴理论与实践经验。</p><p class="ql-block">2. 调查法:通过问卷(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合作态度)和访谈(教师教学困惑、学生学习感受)了解现状。</p><p class="ql-block">3. 行动研究法:分阶段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方案,循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调整策略。</p><p class="ql-block">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合作学习案例,记录过程、分析成效与问题。</p><p class="ql-block">(二)研究过程</p><p class="ql-block">本次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研究的准备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和研究的总结阶段。</p><p class="ql-block">1.准备阶段(2024年4月)</p><p class="ql-block">4月份,主持人组织课题研究教师对我校初中阶段初一(1—10)班的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兴趣、相关合作学习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具体存在的问题,阅读、搜集相关文献,做好课题研究计划和解决方法,撰写好“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p><p class="ql-block">2.研究的实施阶段(2024年5月一 2024年7月)</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份,根据4月份的调查研究,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探讨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进步梳理归具体的教学研究的方法。由主持人撰写- 节研究课《画家笔下的质感》的教学设计,并上研究课,主要研究科学分组在合作学习教学的体验感受,写研究活动记录,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份,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全体教师进行小结、反馈研究过程中的成效和困惑,进行探讨、集体备课,由周进学 撰写一节研究课《实物转卡通漫画》的教学设计,并上研究课,主要研究合作学习的科学分组:异质搭配与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写研究活动记录和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份,根据研究过程中的成效和困惑,由课题组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周进学老师撰写相关论文。</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份,课题组全体教师共同阅读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并各自撰写阅读心得。</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份,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全体教师进行小结、反馈研究过程中的成效和困惑,进行探讨、集体备课,由周进学撰写一节研究课 《剪纸》教学设计,并上研究课,和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份,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全体教师进行小结、反馈研究过程中的成效和困惑,进行探讨、集体备课,由孟丽君撰写一节研究课《设计动漫形象》教学设计,并上研究课,主要研究教学策略,写研究活动记录和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份,根据课题中期评审专家们给的宝贵建议,结合前半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总结经验后反复打磨,改进完善,汇集研究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的有效策略,由刘泽婵 撰写节研究课(独特的装扮》教学设计,并上研究课,主要研究合作学习教学中的任务设计:设计“个人任务+小组任务”结合的模式,分层递进与情境化驱动策略,写研究活动记录和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份,根据研究过程中的成效和困感,由课题组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周阳球老师撰写相关论文。</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份,课题组全体教师自主阅读《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并各自撰写阅读心得。</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课题组全体教师共同阅读《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并各自撰写阅读心得。</p><p class="ql-block">3.总结阶段(2025年3 月)</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日,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全体教师进行小结、反馈研究过程中的成效和困惑,进行探讨、集体备课,由周阳球撰写- -节研究课《盛情邀约》教学设计,并上研究课,主要研究任务设计:利用本土文化融合的教学策略,写研究活动记录和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中旬,主持人上1节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公开课,总结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学研究的有效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汇总、整理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接受课题研究专家的鉴定,申请结题。</p><p class="ql-block">二、研究结论</p><p class="ql-block">1.科学分组:异质搭配与动态调整。 </p><p class="ql-block">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将绘画能力、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搭配分组(如3—5人一组),确保每个小组包含“技术型”(擅长技法)、“创意型”(擅长构思)、“协调型”(擅长组织)学生。教师依据课堂任务(鉴赏、创作、展示)灵活调整分组策略,预防合作疲劳。</p><p class="ql-block"> 设计“个人任务+小组任务”结合的模式,确保每个学生有明确职责。分层递进与情境化驱动策略。</p><p class="ql-block">基础性任务(如技法练习):</p><p class="ql-block">案例 :在“风景写生”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大海,我的家乡”的分段创作,每位学生负责画面的一部分,如天空、大海、渔船等。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理分工,学生们不仅提升了创作效率,还在合作过程中培养了强烈的集体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p><p class="ql-block">探究性任务(如主题创作):</p><p class="ql-block">案例 :以“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为主题,小组合作完成剪纸、泥塑或绘画作品。学生共同调研本地民俗(三月三、方言疍歌),讨论表现形式,分工协作完成素材收集、草图设计、制作展示,深化本土文化认知。</p><p class="ql-block">拓展性任务(如跨学科融合):</p><p class="ql-block">案例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通过跨学科融合与本地非遗文化资源的整合,学生可以参与海南陵水“疍家博物馆”项目,结合音乐、地理、生物课的“观察探究”等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不仅涉及科学观察,还包括艺术描绘和文字标注、音乐赏析,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实现美术与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p><p class="ql-block">3.教师角色:从“讲授者”到“引导者”</p><p class="ql-block">情境创设:播放农村生活纪录片及本土艺术家作品(如罗中立《父亲》),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为合作任务打下情感基础。</p><p class="ql-block">过程指导: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分工等争议,引导学生用“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等工具理清思路,确保合作实效。</p><p class="ql-block">多元评价:构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三维评价体系,全面考量作品成果与合作过程(参与度、沟通效率)。例如,在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不仅展示作品,还要说明分工策略与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p><p class="ql-block">三、实践效果或影响</p><p class="ql-block">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需具备较强的课堂管理和引导能力,适时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合作,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同时,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进展,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p><p class="ql-block">利用农村中学的校园环境(如走廊、教室外墙)设置“合作学习成果展区”,定期举办班级画展、小组创作分享会。鼓励学生用方言阐述作品,提升表达自信,促进跨组交流,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美术创作技能,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设置“合作学习成果展区”,学生的作品得到了展示的机会,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还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们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同时,用方言阐述作品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方言的魅力,还促进了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p><p class="ql-block">四、研究收获与反思</p><p class="ql-block">教师们通过此次实践研究,深刻体会到了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他们不仅在教学方法上有了创新,更在教学理念上有了质的飞跃。教师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何在课堂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讲授者”。学生们不仅提高了美术创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他们的美术学习有帮助,更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此次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影响。它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为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研究,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和方法。</p><p class="ql-block">五、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1] 教育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p><p class="ql-block">[2] 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p><p class="ql-block">[3]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20(5).[1] 教育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p><p class="ql-block">[2] 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p><p class="ql-block">[3]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20(5).</p><p class="ql-block">[4] 陈丽娟.⼩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研究[J].读写算, 2022, (08):168-170. ·</p><p class="ql-block">[5] 胡宝勤.浅谈农村初中⼩班化美术教学的模式实践[J].学苑教育, 2016, (06):86-87.</p><p class="ql-block">[6] 林晓萍.情境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 2021, (22):170-171. · </p><p class="ql-block">[7]刘必富.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与传统⽂化的融合实践路径[J].亚太教育, 2024, (21):36-38.</p><p class="ql-block">[8] 刘彩萍.浅谈⼩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策略[J].考试周刊, 2020, (82):151-152. ·</p><p class="ql-block">[9] 卢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J].新课程教学(电⼦版), 2022, (24):115-116. ·</p><p class="ql-block">[10] 王宁.⼩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构建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 2021, (28):23—25.</p><p class="ql-block">[11] 夏辉贵.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探讨[J].新课程(下), 2012, (04):68.</p><p class="ql-block"> [12] 张⽟⼀.“⼩组合作”在初中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天⽔师范学院, 2024.DOI:CNKI:CDMD:2.1024.044191.</p><p class="ql-block"> [13] 钟华勇.教育信息化助⼒农村教育创新实践探究——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C].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研讨会论⽂集 ——乡村教育研究篇, 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47455.</p><p class="ql-block"> [14]钟平.瑞⾦市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反思与实践[D].华中师范⼤学, 2016.DOI:CNKI:CDMD:2.1016.260561. </p><p class="ql-block">[15]朱菲.⼩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分析[J].新课程, 2020, (49):221.</p><p class="ql-block">[16] 邹恬怡.⼩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J].⽂理导航(上旬), 2021, (04):9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