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行摄与体验——冰岛雷克雅未克

张老三

<p class="ql-block">北欧行摄与体验第五站冰岛,由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搭乘冰岛航空飞抵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作为“世界最北首都”,位于北纬64°09'的雷克雅未克却不见想象中的寒冷,相反,比北欧国家其他首都如赫尔辛基、奥斯陆、斯德哥尔摩甚至更南边的哥本哈根都要温润一些,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也不过-0.2°。原因是它地处冰岛西南法赫萨湾的塞尔蒂亚纳半岛上,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很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踏入机场,现代感十足的扶梯延伸向未知旅程。我深爱的高品质又小众的冰岛户外品牌66°NORTH的巨幅广告醒目而立,模特发丝随风扬起,似在诉说着冰岛旷野的自由。这里是启程的地方,每一步都迈向新风景,每一眼都撞见旅途中独特的时尚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冰岛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附近的“鲸鱼尾巴”雕塑 。它由不锈钢打造,以鲸鱼尾鳍为造型,被放置在岩石堆上,颇具艺术感。冰岛海洋资源丰富,鲸鱼是海洋生态中重要的一部分,此雕塑可能是为了表达对海洋生物的关注与对海洋文化的彰显,现已成为当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景观,吸引不少游客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托宁湖(Tjörnin,又称特约宁湖)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市中心,温柔的水波倒映着道路两侧的彩色房屋与天空中不时流变的光影,交织出世界最北首都独一无二的城市氛围。</p> <p class="ql-block">雷克雅未克议会中心静静矗立在托宁湖畔,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白色石墙倒映在湖水中,庄严中透着宁静。</p> <p class="ql-block">托宁湖畔全年生活着鸭子、天鹅、海鸥等水禽,每年夏季都有众多鸟类在湖中繁衍、栖息;不少人都将托宁湖称作“鸭子湖”。</p> <p class="ql-block">哈尔格林姆斯教堂始建于1945年,历时41年,直到1986年才完工。与欧洲传统的巴洛克式、哥特式教堂不同的是,哈尔格林姆斯教堂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建筑,教堂的设计师是冰岛著名建筑师古德永·萨姆埃松,他提取冰岛自然界内的冰川、山地、岩柱等自然元素,从而设计出了这座充满艺术感的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高30米的主厅顶部密布尖拱,创造了独特的声学效果,其15米高的巨型管风琴更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p> <p class="ql-block">哈尔格雷姆斯大教堂前的彩虹路,是对多元性和包容理念的一种表达。2010年冰岛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彩虹作为LGBTQ+群体的象征之一,出现在教堂前可能是为了体现对这一群体的接纳和尊重,也展示了冰岛在推动社会平等和包容方面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太阳航海者雕塑,向自由致敬的永恒姿态。在雷克雅未克的海岸边,不锈钢打造的“太阳航海者”雕塑以流线型的姿态昂首向天,仿佛一艘准备驶向星辰的维京长船。这座雕塑由冰岛雕塑家阿尔纳森创作,既是对太阳的礼赞,也是对探索精神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清晨薄雾笼罩时,它若隐若现,宛如从神话中走出的幻影;傍晚夕阳西下,金色的光线穿过镂空的船体,在沙滩上投射出复杂的几何光影。</p> <p class="ql-block">哈帕音乐厅,自然启发的设计,建筑外观以冰岛玄武岩六边形晶体为灵感,玻璃立面随极昼午夜阳光或极光变幻色彩,内部黑色清水混凝土与彩色玻璃形成强烈对比,宛如“凝固的音乐”。</p> <p class="ql-block">内部形成多功能艺术空间,音乐厅不仅是冰岛交响乐团驻地,同时还举办电波音乐节等国际活动。</p> <p class="ql-block">步入其中,蜂窝状的内部结构令人叹为观止,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设计的玻璃穹顶,让自然光与人工照明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聆听一场冰岛交响乐团的演奏,当音符在几何空间中回荡,窗外的海浪声与音乐共鸣,仿佛置身于时空交错的幻境。</p> <p class="ql-block">在大厅的咖啡厅小憩,看港口的船只进进出出,感受艺术与生活的无缝衔接。</p> <p class="ql-block">这尊雕塑取名《无名官员》,它由冰岛艺术家Magnús Tómasson创作。雕塑呈现出一个身着正装、手提公文包的人形,但其头部被一块巨大的岩石取代。该作品意在讽刺官僚主义,以夸张的艺术形式,隐喻一些官员像没有思想的石头,机械行事、缺乏灵活性与人性关怀 ,是雷克雅未克颇具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雷克雅未克的彩色小房子是这座北极圈附近首都最鲜明的视觉符号,其背后融合了自然、历史与文化的多重意涵。</p> <p class="ql-block">雷克雅未克的房屋外墙以高饱和度的红、黄、蓝、绿为主,屋顶与墙面常形成对比色碰撞,例如鲜红屋顶搭配明黄墙面,或钴蓝外墙与草绿窗框相映。</p> <p class="ql-block">房屋多为两层木质结构,外形方正小巧,遵循北欧极简主义风格,但通过色彩与细节打破单调。</p> <p class="ql-block">这些色彩在极地灰白的天幕与远处雪山的映衬下,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宛如“散落的乐高积木”。</p> <p class="ql-block">部分房屋甚至直接作为艺术装置,如外墙涂鸦或花园雕塑,将私人空间转化为公共艺术。</p> <p class="ql-block">早期冰岛人使用本地木材和铁皮建造房屋,铁皮易锈蚀,涂漆成为保护建筑的必要手段。19世纪后,渔民通过鲜艳颜色标识房屋归属,逐渐形成色彩传统。而极地漫长冬季的灰暗天色促使居民用明快色彩对抗心理压抑,正如当地人所言:“在只有一个月阳光的国度,我们需要自己创造光亮”。</p> <p class="ql-block">彩色房屋成为冰岛旅游宣传的核心符号,出现在90%的雷克雅未克明信片和宣传片中。政府曾通过法规鼓励保留传统色彩,但近年来部分新建房屋转向灰白冷色调,引发“城市特色流失”的争议。有居民批评:“当所有新建筑变成黑白,我们正失去让雷克雅未克独一无二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雷克雅未克的彩色房屋不仅是建筑现象,更是冰岛民族性格的缩影:在严酷自然中创造温暖,于极简框架内拥抱多元。它们承载着维京先民的生存智慧、艺术家的精神表达,以及现代人对身份认同的追寻。这种色彩与文化的博弈,恰如冰岛本身——在冰火交融之地,绽放出最鲜活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蓝湖温泉(Blue Lagoon)是冰岛最著名的地热温泉,其形成历史与自然地质条件、人类工业活动密切相关,而冬季在此泡温泉的体验更是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疗愈功能成为全球游客的向往之地。</p> <p class="ql-block">蓝湖的形成源于1976年冰岛地热发电厂的运作。发电厂抽取海水注入地下的火山熔岩层,利用地热能加热海水发电,随后将富含矿物质的热水排放到附近的火山岩洼地中。这些废水逐渐积累,形成了蓝湖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废水中溶解了大量火山岩中的二氧化硅、硫、藻类等矿物质,尤其是硅元素与阳光的折射作用,使湖水呈现独特的乳蓝色。湖底沉淀的白色硅泥具有美肤功效,成为蓝湖的标志性特征。</p> <p class="ql-block">1981年,一位当地居民因在废水中泡澡意外治愈了牛皮癣,蓝湖的治疗功效逐渐被发现。1992年,蓝湖正式开发为温泉景区,并成立医疗中心,成为皮肤病患者的疗养地。此后,蓝湖逐步发展为集水疗、酒店、餐饮于一体的全球顶级温泉度假区。</p> <p class="ql-block">冬季的蓝湖被冰雪覆盖的黑色火山岩环绕,湖面雾气蒸腾,与飘落的雪花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奇幻景象。</p> <p class="ql-block">温常年保持在37-40℃,即使在极寒的冰雪天气中也能舒适浸泡。</p> <p class="ql-block">游客可免费体验湖底天然白泥面膜,深层清洁并软化皮肤。</p> <p class="ql-block">尽管蓝湖最初是工业废水池,但其成功转型为可持续旅游典范。发电厂与温泉形成循环系统,湖水每两天更新一次,确保水质洁净。同时,蓝湖的矿物质研究推动了皮肤病治疗和护肤品开发,成为“变废为宝”的全球案例。</p> <p class="ql-block">蓝湖温泉的诞生是冰岛人利用地热资源的智慧结晶,其冬季体验更将自然奇观与人文服务完美结合。无论是疗愈身心,还是感受冰火之国的魔幻魅力,蓝湖都堪称冰岛旅行不可错过的“仙境入口”。它距离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仅20分钟车程,适合作为抵达或离开冰岛的“首尾站”。</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教堂的尖顶直指天空,似在与雪山对话。远处山峦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其间,宛如仙境。这是尘世之外的宁静之地,时光仿佛在此放慢了脚步,每一眼,都是对心灵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雷克雅未克的魅力,在于这些地标并非孤立的景点,而是城市呼吸的脉络。从教堂的庄严到音乐厅的灵动,从议会的厚重到湖畔的闲适,再到雕塑的浪漫及蓝湖的温柔,每一处都承载着冰岛人的精神图腾,共同编织出这座北极圈城市独一无二的灵魂图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