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字创作/泉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AI图片、照片/泉哥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编辑制作/泉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背景音乐制作及翻唱/泉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演唱视频编辑制作/泉哥</span></p> <p class="ql-block">翻唱歌曲《把一切献给党》</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3日,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景区,暖阳当空,映山红开遍山野,微风轻拂,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 2025第十六届杜鹃花节,我们同学聚会驱车来到了井冈山。</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上杜鹃花开得正好,五指峰下的彩虹瀑布,水天一色,花红遍野,挹翠湖水波粼粼。</p><p class="ql-block"> 一簇簇或红色、或粉色、或白色的杜鹃花绽放在巍巍山岭间,灿若云霞,美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 汽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行驶,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时而左转,时而右拐。我情不自禁地领头带同学们在车上唱着:</p><p class="ql-block">“夜半三更哟盼天明,</p><p class="ql-block">寒冬腊月哟盼春风,</p><p class="ql-block">若要盼得哟红军来,</p><p class="ql-block">岭上开遍哟映山红。”…</p><p class="ql-block">犹如一曲优美雄壮的开场曲,让美丽动人的井冈山就在我们眼前渐序排开!</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的美是红色的。峭壁上那一簇簇鲜艳的映山红,宛如革命之火,呈燎原之势。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条红军标语,让人不禁忆起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感受到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踏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 </span></p><p class="ql-block"> 在井冈山游览的第一天下午同学们来到排头兵广场,向毛主席敬献了鲜花并鞠躬敬礼。毛主席的塑像身姿挺拔,目光坚定,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争当排头兵,为部队从失败的低落情绪中走出来注入了强心剂。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在昏暗的油灯下,毛主席用伟大的信仰与卓绝的战略眼光审视着中国革命的前进之路。毅然发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犹如划破寂静黑夜的闪电般的呐喊。点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进之路,唤起了革命志士坚强斗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踏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贞不屈和顽强意志。</span></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吃完早餐8点我们同学出发,怀着无比崇敬与肃穆的心情走进北山烈士陵园,走过那108节具有象征意义的石阶。大家就走进纪念堂,那里突兀的是毛泽东手书“死难烈士万岁”的六个烫金大字。在心中默默想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生命,于是,同学们向牺牲的烈士敬仰地鞠躬敬礼!瞻仰和缅怀了革命先烈。</p><p class="ql-block"> 走进纪念堂内,光线略显昏暗,静谧得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轻微的呼吸声。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反映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图片,那些黑白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战斗场景、艰苦卓绝的生活条件以及军民鱼水情的深厚情谊。看着这些图片,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无数革命先烈们为了理想和信仰,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景象。</p> <p class="ql-block"> 沿着纪念堂缓缓前行,我来到了英烈们的安息之地。一排排整齐的墓碑,犹如一个个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牺牲的土地。每一块墓碑上都刻着烈士的名字,这些名字虽然简单,但背后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轻轻地走过这些墓碑,心中默默念着他们的名字,感受着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在这里,我看到了年轻的烈士,他们在风华正茂之时,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4.8万余名烈士为了崇高理想献出了生命,其中有名有姓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他们本可以在和平的年代享受生活的美好,但却选择了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信念。这种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和自愧不如。</p> <p class="ql-block"> 在烈士陵园中,有一座无名之碑,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虽然没有刻上烈士的名字,但却代表着无数无名英雄。这些无名英雄们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中,同样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们或许是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无名战士,或许是为红军提供物资支持的普通百姓,或许是在敌人的监狱里坚贞不屈的地下工作者。他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的功绩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站在无名碑前,我对这些无名英雄们充满了敬意,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那就是为了正义和理想,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奉献一切。</p> <p class="ql-block"> 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许多关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故事。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然而,这一伟大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当时的井冈山,环境恶劣,物资匮乏,敌人的封锁和围剿更是异常残酷。但是,革命先烈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存和发展。他们与当地群众紧密结合,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政权,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正是这种军民团结、众志成城的力量,才使得井冈山的革命火种得以保存并最终形成燎原之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离开烈士陵园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参观让我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革命先烈们的敬意油然而生。在当今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我们享受着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付出巨大牺牲的英雄们。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艰苦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烈士陵园不仅仅是一座纪念英烈的场所,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更要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踏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 怀揣着对伟人的敬仰,同学们来到了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人的旧居,毛主席屋内并不大,只有他工作用的书桌和他休息的床,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奢华,竟是那么朴实简单。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的光辉著作。这说明了毛主席勤于学习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品质。1928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将红旗插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踏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来到中国红军第四军旧址,了解了师长献盐等的故事;踏寻红色足迹,我们看到朱毛红军挑粮、聆听了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历史、亲眼见到了红军时期在墙上写下的各种红色标语等等。感悟红色精神,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无数革命先烈在血与火的拼搏中用热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一种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下面师长献盐故事文字内容由导游讲解口述笔录</span></p><p class="ql-block">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敌人不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军事围剿,还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内的食盐、布匹、药材这些日用品,无时无刻不在短缺之中。</p><p class="ql-block"> “师长献盐”也是井冈山上流传最为广泛的三大故事之一。画中这位清秀的年轻将领,名叫张子清。</p><p class="ql-block"> 张子清,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十一师师长,在部队里英勇善战,平易近人,深受战士们的敬佩和喜爱。1928年4月,张子清奉命掩护朱德率部队到井冈山会师。战斗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脚踝。在缺乏足够医疗物资的情况下,他先后动了3次大手术,伤口感染越来越严重,每次清理伤口都会让张子清痛得满头大汗。来看望他的战士们急在心里,便将缴获到的一袋食盐留给了张子清。</p> <p class="ql-block"> 当时,根据地内各种物资都是十分匮乏,食盐也是十分紧张。当时,一块银元在根据地就可以买到一担谷子,但是只能买到四两食盐,还是经常买不到的。红军用的药品也是非常缺乏,食盐也成为了红军战士们擦洗伤口的宝贵药品。 张子清清楚地知道,在敌人的经济封锁下,这一小包食盐的宝贵,不少战士因为长期没有食盐,身体都出现了浮肿。</p> <p class="ql-block"> 他也不舍得用,藏在了枕头底下,每当伤口疼痛的时候,他也只是拿出来摸一摸,却一直不舍得用。后来,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红军伤员骤然增加,由于药品和食盐的缺乏,很多人的伤口得不到有效控制而恶化,医生和护士都非常焦急。</p><p class="ql-block"> 张子清师长把医生叫到自己的跟前说,拿这包食盐去给战士们清洗一下伤口吧。我的伤不要紧,大不了截去一条腿,变成残废,还能为革命工作。</p><p class="ql-block"> 医生护士们都知道张子清的执拗,只好流着眼泪将这些食盐化成了盐水,为伤员们擦洗了一遍伤口。这批伤员经过治疗,最终恢复过来,但张子清却因为伤势严重,只能转移到别处继续养伤。后来,由于医疗条件差,伤口反复感染,1930年5月,张子清不幸在永新牺牲,年仅28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踏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聚会是一次红色之旅,沿着历史的红色足迹,踏上红军走过的征程,听着黄导讲毛泽东和红军的故事,我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感受井冈山上那一草一木散发出的种种神奇力量,传颂着革命斗争的残酷与顽强,使同学们的内心深受洗礼及灵魂深处受到了重塑和锤炼。</p><p class="ql-block"> 感悟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食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传家宝。感悟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聚集在这片红色热土,心怀无限的思念和感恩。井冈山盛开的美丽的杜鹃花,是革命先烈鲜血哺育成长绽放。生在和平年代,站在杜鹃花开的地方,更当思今日幸福来之不易,应当心存感恩,奋进不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