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碧色寨站(Bisezhai Railway Station),原名壁虱寨站,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四等站,途经线路为昆河铁路、个碧石铁路</p><p class="ql-block">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这一“怪”说的就是历史上的滇越铁路。滇越铁路于1901年开工,是云南历史上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的第一条国际铁路,这条铁路两端是昆明和越南河内,直到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之后,云南才结束了“火车只通国外”的历史。碧色寨站是滇越铁路的一个特等站,个碧石(个旧—碧色寨—石屏)寸轨铁路与滇越米轨铁路在碧色寨交汇并巧妙换装。两种轨距交汇,一个车站,两个站房,使得碧色寨与众不同,也因此在历史上承担着特殊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碧色寨村火车站位于蒙自市城北10公里处的草坝镇。我2019年第一次到访碧色寨,来这里的游客大多都会花十元租借一套“芳华”的服装或者西南联大的校服拍照留念。这次,仍然有不少穿着类似服装的游客在车站拍照留念,租借价格仍还是十元。</p><p class="ql-block"> 碧色寨里保留了很多法国元素,法式的铁路站房,连站台墙壁上的时钟也有“PARIS”的字样。钟盘上还嵌着“PAUL GARNIER”,这大概是法国大师保罗·卡尼尔的作品。时钟上已没有了指针,几道裂痕交错在钟盘上,透露着岁月的沧桑。在车站遗址的一端有一个滇越铁路的立体模型,上面清楚地标出了滇越铁路的重要站点,河口、屏边、蒙自—碧色寨、开远、华宁—盘溪、宜良和昆明,并标注了站点的海拔以及滇越铁路三个重要站点的通车时间,河口车站1904年通车、碧色寨车站1909年通车、昆明车站1910年通车。按照南北的方位标识来看,这个模型上的车站连线,就是滇越铁路的走向。在模型附近,还保留着一些与铁路有关的仪器设备,如水平测平仪、电话等,供游人参观。已成为遗址的米轨火车车头旁、米轨轨道上,车站站房外的座椅上,都有游客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年)4月13日,滇越铁路铺轨至此,建成车站,最初定名壁虱寨站。因此地依山面海(长桥海),景色宜人,故更名“碧色寨”。</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二年(1910年)3月,滇越铁路全线竣工,碧色寨站成为滇越铁路的核心枢纽,是中国最古老的火车站之一。</p><p class="ql-block"> 民国10年(1921年),个碧铁路通车,碧色寨站为终点站,也是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的换装站,米轨和寸轨在这里交汇换装,滇南进出口货物都在这里中转,繁荣一时。</p><p class="ql-block"> 1959年10月,由于“大炼钢铁”带来的影响,蒙自至碧色寨铁路拆除,碧色寨站不再进行准轨、米轨换装业务,车站自此冷清下来。</p><p class="ql-block"> 20世纪60年代,碧色寨站降级为四等站。1992年,碧色寨站客运停运。2010年10月,碧色寨站撤销</p><p class="ql-block"> 从1910年起的30多年时间,碧色寨一直扮演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的角色。等待运输出国的大锡、皮毛和大米装满了仓库,火车的汽笛声,搬运工的号子声昼夜不停,法、英、美、德、日本和希腊人接踵而至,纷纷在这里开设洋行、酒楼、百货公司、邮政局。美国美孚三达水火油公司,法商亚细亚水火油公司,德商德士古水火油公司等许多公司在这里设立转运站和仓库。而洋行中最著名的,便是希腊哥胪士兄弟办的哥胪士洋行。</p><p class="ql-block"> 在碧色寨站最繁华的时候,有中国国内18个省,108个县的游民和商人,来到这里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每天有四十余对列车在此经停,拉人装货,洗车加水,热闹非凡;美女富商,洋酒咖啡,错落杂陈。其开放和繁华程度,在滇南一带无首屈一指,昆明人、越南人艳羡地将其称作“小巴黎”。法国殖民者通过滇越铁路控制云南的对外交通命脉,垄断云南的商业。</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唯一运营的米轨铁路。2017年,冯小刚执导的《芳华》影片在碧色寨站拍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像不像地下党员</p> <p class="ql-block">穿越</p> <p class="ql-block">仿佛穿越回了民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老学究”</p> <p class="ql-block">同志,可找到你了!</p> <p class="ql-block">“女大学生”和“老师”毕业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