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千年佛刹盛彩装 悟空引航探晋乡</p><p class="ql-block"> 山西简称“晋”,是五千年中华文照发祥地之—。早在上古尧、舜、禹就定都在山西的南部。它也是史前文明发展的核心高地。进而成 为研究我国美术史和文化发展史的较为完整的图像宝库,具有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山西是我国的文物大省,拥有丰厚古代美术遗产,寺院、寺观彩塑和壁画占到了全国同类进存达80%以上,据本世纪初的统计数字,古遗址5.9万处,国家级单位531处,山西古代寺观木构建筑2.8万处,建筑中的彩速计1.3万余尊,寺观壁画2.3万平方米。黑悟空神话36个取景地山西独占27个:大同6个(云风石窟、悬空寺、华严寺、善化寺、永安寺、灵丘觉山寺)。朔州2个(崇福寺、应县木塔)。忻州6个(五台山佛光寺、南禅寺、南山寺、金阁寺、山佑寺、原平惠济寺)。晋中2个(平遥镇国寺、双林寺)。临汾3个(洪洞广胜寺、隰县小西天)。长治2个(现音堂、长子县崇庆寺)。晋城4个(晋城青蓮寺、泽州玉皇庙、高平铁佛寺、灵川西溪二仙庙)。运城3个(永鹤雀楼、盐湖区关帝庙、新绛福胜寺)。</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南禅寺坐北向南,四合院形式,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歌山顶,屋顶鸱尾秀拔出檐深远,形制壮丽,结构简练,手法古朴力学与美学有机结合。大殿为主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大殿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唐代建航的风格、结构、工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南山寺建于元成宗元贞二年,明嘉靖二十年重建,称“大万圣佑国守”,清道光九年再行修进,称 极乐寺。南山寺规模宏大,占地6公顷(3.7万平方米)。建筑工艺精细,主体建筑全用细磨青砖筑成。关键部位嵌着汉白玉石雕</p> <p class="ql-block"> 佑国守始建于元代,明代嘉靖年间进行过重修,清朝时又有所扩建。守内的石雕最有特点,内容包括佛教传说、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刀工细致,构图精纱,堪称五台山一绝,几乎天石不雕,数量多达干幅。内容: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孟母择邻、太公钓鱼、三顾茅庐等。</p> <p class="ql-block">金阁寺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为中国最早的密教中心,唐代由密宗创始人不空法师创建。金阁寺因其屋顶铺有金色铜瓦而得名,鉴个守庙金光闪耀,为佛教信徒和游容的重要朝圣地。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与印度文化,大悲殿 明代风格,其余均 晚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 青莲寺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的寺南庄北侧硤石山中。分 古青莲寺(下院)和青莲寺(上院)两部分。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唐咸通八年(867年)御赐名额 “青莲寺”。青莲守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藏、蒙古等手种文化元素,建筑物大孕数是木质结构,飞檐翘角,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 平遥镇国守是北汉惟一的佛数遗迹。北汉是与五代同时分立十国中唯一位于北方的小国,地处现今山西的中部和北部。该寺面阔进深各三间,单糖九级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 北宋大中祥待九车(1016年)创建,元丰二年(1079年),寺庙的塑像得以完备,增添了丰富的宗教艺术内容。明清扩建和修葺使寺庙规模和建筑结构得到发展完善。中學为驾锦毛泓的现世音营萨,左尊骑青狮的文然着萨,右尊为跨白象的替贤营萨,通高约2.4—2.6米。三神兽皆伏卧在平台之上,背置仰蓮平台宝座,三替萨踞骑于上,双腿或屈或伸,皆脚踏莲花。</p><p class="ql-block">位于长子县</p> <p class="ql-block"> 法兴寺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初名蔥林寺。历经齐、周、隋,延续不度,后音为“法兴寺”。元丰四车重建圆觉殿,政和元年新塑释迦及胁传群像,宋、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1984年法兴寺搬迁复建工程破士动工。舍利塔又称石殿,始建于唐咸亨四年,通体用砂石板构造。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边长8.8米,安拱形石板门,重檐楼阁式。燃灯塔造型优美,雕工细腻。因觉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六榕。</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10;晋祠</p><p class="ql-block"> 周成王姬诵封胞弟姬虞于唐,称唐叔虞。其封地在今山西翼城,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迁至晋阳,在悬统山 晋水发源处建祠宇,称唐叔。贞现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又一次进行扩建。天圣年间(1023年一1032年),宋仁宗赵祯追封唐叔虞 纷东王,并 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元祐、绍圣年间(1086年一1098年),铸造铁人、筑蓮花台以壮威仪。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水镜台(戏台)、金人台、献殿、鱼沼飞梁、正殿圣母殿。</p><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11:华严守</p><p class="ql-block"> 辽重熙七年(1038年),趣伽教藏殿始建。辽清宁八年(1062年),华严寺始建,后扩进,盛极一时。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金長攻入西京大同,华严守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仅薄伽教藏殿、斋堂、影堂和宝塔幸存。</p><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12:善化守</p><p class="ql-block"> 善化守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南寺街9号,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为国立守院。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是国立寺院,原名开元寺。五代后晋时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之乱被毁,金天会六年(1128)。守院占地两刀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是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前两处殿宇为金代建筑,后面的大雄宝殿是辽代建筑,大维宝殿左右为垛殿,西侧为普贤阁,东侧是文辣阁</p><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13:应县木塔</p><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期州市应县城西北隅。释迦木塔,是我国现存惟一的楼闹式木构大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始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塔通高67.31米,塔外现为八角五层六橋,塔肉另加暗层,共九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明昌六年、阿里伯奉旨主持大规模修缮。明清历经多次修缮与维护,包括明成祖朱棣亲征回师时登览并题峻极神工”四字區额悬于最高层外,明武宗朱厚照登塔作宴赏并书“天下奇观”四字區额悬于次高层外等。</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14:崇福寺</p><p class="ql-block"> 山西崇福寺位于胡州市旧城内东街北侧,古名林衙院,又称大寺庙。始建唐麟徳二年(665 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率救建造。辽代官府占居,称林衙署,后因院内有灵光屡现,改为僧舍,名林衙院或林衙寺。金代金熙宗崇佛,皇統三年(1143年)救命开国侯翟昭度主持增建弥陀殿、现音殿,改寺为净土宗佛刹。金天德一年(1150年),海陵王完颜充赐额“崇福禅寺”</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15:悬空寺</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初名 “玄空阁”,且“是”与“意”同音,故改名为“是空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巧纱地利用了焦壁的凹凸地形,整座寺庙由木质框架构成,未使用一颗铁钉,完全依靠棉接结构嵌入崖内。距地面约50米,整座寺庙如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共有殿宇台用40余间,楼阁间以栈道相连,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水平,是一座来佛教、道教、儒家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瑰宝。守内供率着三教的神像和佛像,是古代中国宗教文化的多元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16:永安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鼓楼北巷,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元代建筑群,也是当地来宗教信仰与社会文化于一体的水陆法会道场。守庙坐北朔南,山门采用五开门式,黄色琉璃瓦盖顶,东西两侧还建有“二龙戏珠”琉璃八字扇面嫱,气势恢宏。永安守始建于金代,后进火焚。元初,由浑源藉的永安军节度使高定及其子在原废墟上重建。历经明代和清代的多次修缮,永安守成 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永安守可以感受到古代文明的气息,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智慧。这里的壁画和雕塑艺术堪称一绝,光其是传法正宗殿内的元代壁画,更是展现了元代整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17:觉山寺</p><p class="ql-block"> 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蘊的古刹。觉山寺依山就势,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分三条轴线,每条轴线从前至后都有三层院落。该塔建于辽代,塔高13层,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实心砖碗,内有八角形塔宝和中心八角形塔心柱。底层可學登,肉有木雕卧佛一學,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483四璧有壁画,塔座周團有砖雕歌舞伎,是辽代砖雕艺米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18:西溪二仙庙</p><p class="ql-block"> 位于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岭常村,创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59年),后经历多代的扩建和重修。东西梳妆楼 两层三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庙内供率的是冲惠、冲淑二仙,因其善良、孝心在民间被人们广泛崇拜和祭祀。一仙信仰起源于晚唐时期,是晋东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民间信仰</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19:玉皇庙</p><p class="ql-block"> 位于晋城市区,始建于北宋熙守九年,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道教庙守。玉皇庙建筑结构严谨,雕刻精细,充分展现了宋代庙守建筑的独特风格。尤其是二十八星宿彩塑是国内同类题村中现存最早的一处,被誉为“海内绝品,九州孤本”,彩塑根据星宿的属性和动物的特点,塑造了独特的外貌、服装、姿势和表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玉皇庙不仅是家教场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雕塑、建筑和天文学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元金龙像</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20:福胜寺</p><p class="ql-block"> 福胜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始建于唐贞现年间。主体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弥陀殿、三佛洞和藏经阁等,尤其是弥陀殿和藏经阁为元代进构,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观音头戴凤帽,身披长帛,衣裙随风飘据,体态丰腴端庄,侧首回眸,神情悲悯地俯视着信众,身姿优美,衣褶婉转流畅,海水与祥云由远及近层层进进,将水波的起伏翻转展现的淋滴尽致,巧妙的衬托出人物的动感。国周围环绕着童子、龙王、明王等形系,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海天圣蜿,布局严谨周安,整体感极强。</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悟空取景地21:广胜寺</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现存建筑受为元明时期进构。唐代改称广胜寺。历经乡次重建和修</p><p class="ql-block">1、飞虹塔:广胜守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中华第一塔”,是中国现存</p><p class="ql-block">历史最久远、建制最高大的七彩琉璃塔,共13层。塔上雕有佛像、金刚、护法、明王、童子、蟠龙、瑞兽、花卉等。</p><p class="ql-block">2、《赵城金藏》:稀世孤本,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3、水神庙元代壁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22:飞云楼</p><p class="ql-block"> 位于运城市万荣县东岳庙内,被誉“中华第一木楼”,与应悬木塔并称为“南楼北塔”。楼身平面星方形,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共有345组牛拱,形态变化备异。有四层屋檐,32个屋角,每个翘角尖都站立着一位顶盗甲的武士。始建于唐化,现存建航 清乾隆十年重建,风格保持了元明建筑样式。飞云楼是《黑神话:悟空》中黄风岭沙门村楼阁的灵撼之源,展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和无穷智慧。</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23:永乐宫</p><p class="ql-block"> 唐末,吕洞宾故居。金朝规模扩大,改为纯阳观。元太宗乃马真后三年,宋德芳建议将观改名宫,并推荐潘德冲主持修建大纯阳万寿宫,天中統三年,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三大主殿完工。元至元三十一年,龙虎殿建成。元泰定二年至元至正十八年,三清殿壁画、纯阳殿天花板彩画、純阳殿壁画相继绘制完工。至此这座元代官式建统,前后用时100余年完工。1957年,因三门峡水库的建设需要,国务院批准对永乐官实施整体搬迁保护,将永乐宫原样迁建到现在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24:双林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中都乡桥头村北,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距今己有1400三年。以彩塑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现存彩塑1560學,展现了天明时期中国雕塑艺术的高峰。沿着中轴线游览,重点参观天王殿、千佛殿、大雄宝殿等殿堂,欣赏精美的彩望和古老的建筑结构双林寺不仅是宗数活动的场所,也是研究中国佛教历史、雕塑艺术和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25:铁佛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晋城市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上西门街铁佛寺巷内。其历史可追湖至北齐年间,且曾于金大定七年归安铁佛一款,这以此为守名。布局坐北向南,为单进四合院。彩塑群像正殿保存有完整的一组佛教彩塑群像,是该地区明代佛数彩望艺米的范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二十四诸天造像:环绕佛殿四周,造型生动,技法精湛,是铁佛寺的又一艺木瑰宝。</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26:石门悬棺</p><p class="ql-block"> 石门悬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叶至清代或民国时期,是长江以北迄今止发现最早的一处崖葬群。石壁上悬挂的木棺数量众多,形式多祥,距地面高度不一,但皆能清晰可贝。峡谷深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林木葱翠,为悬棺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石门悬棺体现了古人对长辈的孝顺、对战死士卒的敬意以及独特的丧葬习俗。</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27:小西天</p><p class="ql-block"> 位于隰县城西凤風山巅,給建于明荣祯二年,原名千佛庵,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而更名为小西天。全守面积1100乡平方米,建筑风格小巧精奇,由上院、中院、前院三部分组成。大雄宝殿为寺院精华所在,殿内保存有完整的悬塑艺术,多绘塑于明崇祯到清顺治年间。在170平方米内,有着1673尊造像,大的3米多,小的几寸,琳琅满目,纤尘不染。悬塑艺术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起技艺,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追求,对研究明清悬塑及彩绘有着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28:观音堂</p><p class="ql-block"> 位于长治市潞州区梁家庄村,始建于明万历九年至十一年,清代及近代有修缮。结构布局坐东朝西,拥有两进院落,中轴线上自西向东有天王殿、献亭、正殿苛,观音堂内最著名的悬塑和彩塑,主殿现殿内现存约500乡兽塑像,采用圆塑、悬塑、中塑等多种技法,题材丰富,涉及儒释道三教及民间传说与信仰。观音堂内的悬望和彩望体现了儒释道三教的和谐共融,是研究明代宗教、思想、文化的宝贵遗迹。</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29: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位于山西运城盐湖区解州镇,始建于隮朝,是中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采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的皇家宫殿式布局,主体建筑排列在坐北朝南的中轴线上。包括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等,关帝庙作为关公文化的发祥之地,见证了天数的虔诚与信仰,也让解州关帝庙有了“天下第一武庙”的美誉。庙内保存有大量的石雕栏板、形态各异的神兽望柱以及精美的悬望和彩望,艺术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黑悟空取景地30:鹳雀楼</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北周,楼间式建筑金元光元年獎毁1997年重建。最早是北周时期,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原军事戍楼。建筑特色外观三层,内分大层,通身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为四糖三层的仿唐式建筑。文化象征与武昌黄鹤楼、洞真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一起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表现了五千年黄河文化的底蘊,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文化主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