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告别三省之交的边城,大巴沿着包茂高速就进入重庆了,前行不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错落有致的叠石群,它既象自然山水的随意展陈,又似某种艺术主题的刻意堆砌,自然与人为间的这片叠石群顿时勾撩起我们探索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里就是旅程中的叠石花谷景区,这些石头来自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它有着自己专有名字“叠层石”,它的独特是保留着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p> <p class="ql-block"> ▼叠层石是由微生物(如蓝藻)通过分泌黏性物质,捕获水中的矿物颗粒并胶结在一起形成的沉积构造,它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记录体。</p> <p class="ql-block"> ▼最古老的叠层石存在已超过32亿年,这些看似晦暗的石头曾经充满了生命,它每平方米的岩石体上生活过36亿个微生物,它们持续不断地释放着氧气,以20亿年的时间为地球提供了约21%的氧气。</p> <p class="ql-block"> ▼叠层石的出现对地球演化极其重要,古老的地球从此进入了从无氧走向有氧的根本转变,生物演变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脚下如此平常的石头真该刮目相看了。</p> <p class="ql-block"> ▼叠层石这种由低等微生物生命活动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也自带韵律节奏之美,表面如青花瓷花纹的美丽图案就是它的独特标志。</p> <p class="ql-block"> ▼叠石花谷不仅展示了叠层石的科学价值,更是通过创新的设计、艺术的再造,还将其与当地的巫傩文化和乡村艺术结合,园区内的十二月神柱石阵、天合之作、三皇神坛、二十四戏神等景点就是其代表之作。</p> <p class="ql-block"> ▼ 十二月神柱,每根高约3米、重达约10吨,围绕“天圆地方”理念和月份顺序依次排列,质地坚硬,直插蓝天,让人仿佛走在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史前巨石柱。</p> <p class="ql-block"> ▼十二月神柱融入了当地土家族的传说文化,每根神柱分别为对应月内出生人群的守护神,每人都可以寻找各自的神柱,默默许愿接受护佑。</p> <p class="ql-block"> ▼天合之作来自当地傩文化的传说,古时受洪水之灾,田园淹尽、人畜灭绝,仅剩傩公、傩母一对亲兄妹,为了人类的延续,他们结婚继而成为人类的始祖。</p> <p class="ql-block"> ▼“傩舞千年传楚韵,石雕万载刻神形”,叠石花谷的巫傩文化源自商周,是华夏最古老的驱邪祈福仪式。</p> <p class="ql-block"> ▼三皇神坛祭祀朝拜的为神农氏、燧人氏、伏義氏三位古代神祇。</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二十四戏神柱如《楚辞·九歌》中的天神列阵,傩神像怒目威严,图腾柱镌刻着太阳、星辰与神兽符号,令人遥想屈原笔下“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的祭祀盛景。</p> <p class="ql-block"> ▼“傩”最早产生于祭鬼和娱神祭祀活动,战国以前曾经是华夏民族的主流文化,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傩文化在中原地区消失,反而在相对封闭的武陵山区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 ▼虽说春季也是叠石花谷的花期,但今年早春天气偏冷,三月中旬的春鹃尚未萌发。</p> <p class="ql-block"> ▼叠石花谷最美的是秋季,每年9月上旬至11月中旬,以粉黛乱子草为主的浪漫花海才是它的高光时刻,视觉冲击绝不平常,在此借用景区的导览图聊以自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