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10日上午看牡丹(另记),中餐后来到白马寺。</p><p class="ql-block"> 洛阳白马寺誉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中外佛教交流的起点,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官方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这里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中国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在这里翻译,为中国佛教发展奠定基础,对佛教在东亚地区传播影响深远。同时白马寺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寺内保存众多历代文物,如元代十八罗汉夹苎干漆造像、明代大钟、赵孟頫书刻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等。另外还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融合中印等国建筑特色,既有中国传统殿堂楼阁,又有异国风格佛殿,是古代建筑艺术瑰宝。遗憾的是古迹经历历朝历代的战火,大多被毁,现在看到的大多是近代修复的。</p><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是中午进入寺庙,人疲马乏,太阳又毒,游客也特多,所以拜了菩萨,草草走走就岀来了,因为是佛家圣地,照片也没拍。</p> <p class="ql-block">从白马寺出来,马不停蹄来到龙门石窟,从西北服务区进入,想请导游讲解,要排队等侯,于是我们每人租一耳麦。</p><p class="ql-block"> 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首,它是世界上造像最多、建造时间跨度最长、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里面万佛齐聚,大小佛像达到了十多万尊,最高的有十七米多,最小的只有2公分。龙门是由大禹治水时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发生在这里。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当时北魏迁都洛阳,佛教中心南移中原,北魏宣武帝决定在洛阳西南伊阙山为孝文帝、文昭皇后开凿宾阳中洞。北魏时期(公元493年至528年)和唐朝时期(公元636年至746年)是造像活动的两次高潮。唐朝时,佛教雕刻艺术在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达到成熟阶段,开窟造像数量达到龙门石窟造像总数的三分之二。金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龙门石窟屡遭战乱破坏、盗掘,损失惨重。一路看过来,大多数雕像断头少臂,残缺不全,心情很是沉重。</p><p class="ql-block"> 现在保存较完整的洞窟有:</p><p class="ql-block">• 宾阳中洞:北魏时期代表性洞窟,历时24年完工。洞内有11尊大像,刻画了佛家“三世佛”的造像,主佛释迦牟尼结跏趺座,面部清秀俊朗,身穿“褒衣薄带式”长衣。穹窿形窟顶中央雕刻着莲花宝盖,周围有伎乐人和飞天,洞口内两侧各有一幅精美绝伦的浮雕,分别是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文昭皇太后及妃嫔礼佛图。</p> <p class="ql-block">万佛洞: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洞内南北两壁雕刻有15000多尊高约四厘米的小佛,窟顶有精美的莲花藻井及碑刻题记。</p> <p class="ql-block">奉先寺: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摩崖型群雕,开凿于唐高宗初。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传说根据武则天面容塑造,佛陀面容宁静祥和、庄严悲悯。旁边的二弟子、二菩萨、一天王、一力士保存都比较完整,充满盛唐气象。</p> <p class="ql-block">普泰洞:北魏时期的中型洞窟,平面为马蹄形,有穹窿形顶。窟内造像布局为正壁设坛,坛上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身像,其涅槃图雕刻精良、意境连贯,是龙门石窟保存非常完整的精品浮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潜溪寺:位于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建于唐代初期。洞窟内的佛像保存相对完整,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p> <p class="ql-block">看完东山石窟来到它的对面西山石窟,东山石窟的全景尽收眼底,其规模之宏大,深深震撼每个游客。</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龙门石窟,已是傍晚,我们又来到了洛邑古城。古城里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年轻的少女和不太年轻的少妇、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爱美女士穿着各式各样的汉服,衣袂飘飘、浓妆艳抹,别有一番风味。还有各种表演和各式小吃吸引着人们,我们走了走、看了看,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的缘故,对这种热闹景象不太感冒。在回酒店的路上找了家街边小店,点了黄河大鲤鱼和鸡(好大一坨),不太合我们口味,草草解决了晚餐,坐一大姐的三轮车回到酒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月11日清晨来到应天门打卡。</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全景(取自豆包丿</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夜景(取自豆包)</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整理好行李,退房,坐车来到洛阳博物馆。虽然我们已游览了老君山、白马寺和龙门石窟等古迹,但对这十三朝古都、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近4000年城市史及1500多年建都史的洛阳了解甚少,为了更好的了解它,博物馆是必去之地。洛阳博物馆本来是对游客免费开放,但我们普通游客预约不上,于是找了讲解员,付费后帮我们约上了,其中的缘由不言自明。</p><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鼎立天下”,由主楼和附楼组成,屋顶13个部分象征在洛阳建都的13个朝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馆藏文物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以商周青铜器、汉魏陶俑、唐代三彩、历代石刻碑志最具代表性,如夏代乳钉纹铜爵、商代母鼓铜方罍、东汉石辟邪、曹魏白玉杯、唐三彩黑釉马等。我们随着讲解员,参观了二个小时,每件宝贝都震撼人心,可惜的是洛阳的很多古墓被盗,很多宝贝流失海外,痛心!导游小妹说他们非常感谢武则天,今天洛阳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络绎不绝的游客,武则天应该是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网红宝贝有金丝楠木塔:清代佛教艺术文物,采用极品金丝楠木制作而成,高6米,重量近4吨。是乾隆皇帝为其母亲七十大寿所制,该塔造型精美,雕刻有304尊鎏金无量寿佛,是佛教艺术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石辟邪:东汉时期青石雕刻文物,用一块完整的汉代青石雕刻而成,长2.97米,宽0.9米,高1.90米,是帝陵规制的产物,也是东汉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堪称同类石刻中的经典代</p> <p class="ql-block">白玉杯:曹魏时期的玉器文物,采用名贵和田美玉琢制而成,高11.5厘米,直径约5厘米。玉质莹润细腻,杯壁厚薄均匀,杯身抛光极好,整体线条流畅,无纹饰,尽显古朴雅致</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黑釉马:唐代陶器文物,高73厘米,长84厘米。全身黑色,唯马面、鬃、背、尾、蹄为白色,另有花斑,间色马鞍鞯等装饰。唐三彩黑釉十分罕见,这样的三彩黑釉马目前国内仅出土两尊。</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博物馆,驱车直奔少林寺,在少林寺周边中餐,中餐又点了一只鸡,又是大坨大坨的,与我们南方小块小块的,完全相反,可能也是体现了北方人的粗犷吧。</p><p class="ql-block"> 花150元请了讲解员,带我们参观游览。游客很多,少林寺的历史悠久,故事很多,今天(4月19日)写游记时,很多故事已记不全了。少林寺本是传承和弘扬禅宗佛法、修炼功夫的清静之地,可是一圈下来没看到一个僧人,完全淹没在嘈杂之中,不知僧人们怎么想的。但是少林寺对当地经济发展应该作出了很大贡献,一是引来了绵延不绝的游客,二是周围建起了很多武校,据说学生达十万之多,招收的主要是不太爱学习、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解够把这些孩子培养成人,也是少林寺的福徳。</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少林寺,当地一胖胖司机送我们去郑州东站,路上司机给我们讲了一小故事,说他在等客人时有一男孩要包他车,他觉得这孩子不太正常,幸亏孩子还记得母亲的电话,司机和他母亲联系上了,一家人正在焦急寻找,原来是孩子和他父亲来少林寺,不小心走散了,孩子母亲发红包给司机表示感谢,司机说家里有这样的孩子够揪心的,红包我不能收,我们为司机的善良感动,为他点赞!</p><p class="ql-block"> 下午6点平安到达郑州东站,乘坐G 83次列车,晚上十点二十分到达长沙南站,至此开心、快乐、收获满满的河南5天4晚游完美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