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地怀恩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轻雾,如轻纱般笼罩着纸坊镇,将这座小镇氤氲在一片朦胧的水汽之中。第三天,我依然停留于此,心中满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只因这里生活着两位我中学时期的恩师,一位已消逝于时光长河,一位或许还在岁月中安然健在。</p><p class="ql-block"> 初中的班主任,那是一位如春日暖阳般的女老师。她身材娇小,肌肤白皙似玉,一口地道的武汉话,带着江城的韵味,温暖而又亲切。因丈夫被划为右派,她受到牵连,被发配到乡镇学校任教。命运的不公并未磨灭她的热忱,她姓程,对待教学工作认真到极致,每一堂课都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她对我们极好,每日都如一位智慧的引路人,给我们讲述着人生的大道理。那些话语,犹如点点繁星,照亮了我们懵懂的青春之路。记得她常带我们挖防空洞,那艰苦的劳作中,她不仅教会我们坚韧与协作,更在言语间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后来,政策落实,她调回纸坊镇,在县师范继续从事她热爱的生物教学,成为了备受欢迎的好老师。我曾专程拜访她,她那和蔼的笑容、关切的询问,至今仍深深印刻在我心间。</p><p class="ql-block"> 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姓李,才华横溢得让人惊叹。他对语言文字和中外文学有着深刻的研究,一口广东普通话,带着独特的腔调,讲起课来却引人入胜。他是我们高中时期特别钦佩的老师,每一堂语文课都像是一场文学的盛宴,他用生动的讲解,将那些经典的作品和深刻的文学思想,如潺潺流水般注入我们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后来右派平反,李老师回到纸坊镇,开始教授大学函授课程。他专注投入,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在学术领域逐渐崭露头角。他还做过县政协兼职副主席,每次发言都语惊四座,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才华。</p><p class="ql-block"> 高中时,有几位同学在纸坊做了官,大家相约一同请李老师吃饭。那是一场温馨而愉快的聚会,往昔师生间的情谊在笑声与交谈中弥漫开来。李老师依然精神矍铄,他的教诲如春风拂面,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师恩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然而,时光无情,如今李老师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宝贵财富,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回忆起与两位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满是感动与感恩。</p><p class="ql-block"> 纸坊镇,这个承载着我许多美好回忆的地方,因有这两位恩师而变得更加特别。他们的教诲,如明灯,在我迷茫时指引方向;如清泉,在我困惑时滋润心田;如羽翼,在我成长时助力飞翔。</p><p class="ql-block"> 走在纸坊镇的街头巷尾,仿佛还能看到程老师亲切的身影,听到她那温柔的话语;仿佛还能感受到李老师在讲台上的激情澎湃,领略到他对文学的独特见解。没想到,长大后,我也成了你们,成了教育从业者之一,这都是受两位恩师影响的缘故吧?你们的恩情,如同这轻雾,虽无形,却弥漫在这片土地上,萦绕在我心间。</p><p class="ql-block">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两位老师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他们用一生的时光,在教育的舞台上默默耕耘,用爱与责任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们的教诲,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坚守初心,追逐梦想。</p><p class="ql-block"> 纸坊镇,你是我心中的故地,而这两位恩师,是我心中永远的明灯。在这个轻雾弥漫的日子里,我怀揣着对他们的思念与感恩,默默祝福。愿他们在天堂或人间的另一方净土,安好如初,笑容依旧。而我,将带着这份师恩,勇敢地走下去,让这份情谊在时光中永恒流淌。</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9日午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