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天读享活动的笔记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活着就是等待》</span></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快乐天使。每天,天使边哼唱着汤宝如这首老歌边拈花微笑地走来。我们敞开心扉胸怀,拥抱天使,尽享当下快活,等待未来精彩。</p><p class="ql-block"> 难寻求情深一点爱</p><p class="ql-block"> 独来独往偶尔也许感慨</p><p class="ql-block"> 曾哭过至少千千次</p><p class="ql-block"> 热情没有过一点变改</p><p class="ql-block"> 无怀疑人生多可爱</p><p class="ql-block"> 但未能尽信我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能找到我一生所爱</p><p class="ql-block"> 在每刻分担我愁哀</p><p class="ql-block"> 人活着就是等待</p><p class="ql-block"> 等一个真正爱慕你的心</p><p class="ql-block"> 人活着就是等待</p><p class="ql-block"> 等他去将你以后变得精彩,,,</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公司读享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 4月18号早上,公司人事部在某工作群发出一条信息:【书香四月】~“一书一世界,万卷读古今”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是4.18至4.28期间,累计7天群分享读书笔记。参与者获赠自选的纸质书,我选了《孤勇、左宗棠新专》。</p><p class="ql-block"> 樊登讲书之常用结束语:“如果你觉得这本书还不错,真诚的希望你邀请你的家人朋友一起收听,也许你的分享能改变一个人的阅读习惯。”</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发了188页美篇,我挑选11篇的部分段落,参加读享活动。望遇与之萍水相逢的有缘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第一天:《在轮下》</span></p><p class="ql-block"> 看过黑塞的《悉达多》、《荒原狼》、《德米安:彷徨少年时》,《玻璃球游戏》和《在轮下》。</p><p class="ql-block"> 读《在轮下》时的代入感使人大汗淋漓。我感觉自己当下就是书中主人公,在时代烙印中和历史车轮下,活着即是胜利,活着就是等待精彩。</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没有真正成为你自己,那么不管外在条件怎么样,你还是会觉得痛苦迷茫,并且总觉得人生严重地欠缺些什么。当你真正成为你自己,你会生活得自在而且饱满。”人生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成为真正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赫尔曼·黑塞,一生都在致力于向内探索,找寻真正的自己。 29岁时,他以自己的少年时代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一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在轮下》。</p><p class="ql-block"> 这部小说,与其说抨击了一百年前的教育制度,毋宁说是他奋起反抗、寻找自我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第二天:《活好》</span></p><p class="ql-block"> 2020年,偶然的机会,我入手并阅读了105高龄智者日野原重明的《活好》。他将大半生时间献给服务他人,在即将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前,以对话的方式,将他关于死亡、生命、家庭、朋友、工作、孤独等的思考,在此书中向所有愿意聆听的人娓娓道来。提问的人有老人、孩子,也有很多仍在职场工作的人,在36个问答之中,你能看到关于人生疑问的几乎全部答案。愿日野原先生的临终告白,带你穿越人生的迷雾,领悟生命的意义,获得勇往直前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第三天:《悲喜同源》和《白板》</span></p><p class="ql-block"> 纳博科夫有云:“摇篮在深渊之上轻摇,常识告诉我们,我们的存在只是两团永恒黑暗之间,一道瞬间即逝的光隙。”</p><p class="ql-block"> 《悲喜同源:陈其钢自述》卷末:人生是无穷动的过程,回忆中描述的那些人和事已成过去,犹如昙花一现,一切均是一瞬间,</p><p class="ql-block"> 包括名利、恩怨情仇、理想、事业、婚姻、家庭,甚至自己的生命,都没有想象的那样绝对,在人生的过程中,想抓住的那些,没有一样可以留住。</p><p class="ql-block"> 但人在成长过程中,与之同行的是向往、是梦境;现在转身回看,伴随回忆的是难以触摸与言说的互相交织的温馨与伤感。</p><p class="ql-block"> 人们终其一生寻找幸福,最终的结局却是化为灰烬。在痛苦的海洋中,幸福只是一个小点,如同婚礼的一刹那以为幸福从此降临,却只是幻想,随之而来的是为实现理想和活下去的抗争。</p><p class="ql-block"> 这么想来,发现在孜孜以求的人生旅程中,理想一旦实现,紧随而来的就是痛苦,没有例外,它们犹如孪生兄弟,就像此书的名字-“悲喜同源”。</p><p class="ql-block"> 史蒂芬-平克在《白板、科学和常识所揭示的人性奥秘》第 318 页讲到:</p><p class="ql-block"> “我们对家庭、朋友的情感也是如此:大脑中丰富强烈敏感的情感恰好证明了生命中这些纽带是弥足珍贵和极度脆弱。人生旅途上,如果遭受苦难的可能性不存在了,我们拥有的将不会是幸福和谐,而是意识的完全丧失。”</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第四天:《卡拉马佐夫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 卡拉马佐夫三兄弟的意象,书中那个贪婪、好色、毫无道德并嘲笑伦理的父亲,老卡拉马佐夫,也曾在那么几分钟里,眼中噙满热泪地想要变得像个“圣人”,然而他还没有做出一点改变,喉咙里善意的话还未出口,就被心中的魔鬼截了胡,脱口而出的是比平常更恶毒的话,就好像是为了刚刚一刹那的善意而报复。</p><p class="ql-block"> 老卡拉马佐夫的悲剧结局,直接改变了他儿子们的命运。卡拉马佐夫三兄弟,他们都有着卡拉马佐夫式的生活的欲望,贪财好色,即使不姓卡拉马佐夫,食色性也,这些欲望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他们兄弟仨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最终筑造了完全不同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大公子米卡:本能与道德的冲突,生活上的放纵者。</p><p class="ql-block"> 二公子伊凡:叛逆与良心的角逐,思想上的放纵者。</p><p class="ql-block"> 老三阿辽沙:画圆的人,遵从良心的修道者</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第五天:《正念的奇迹》</span></p><p class="ql-block"> 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者,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中说:奇迹不是“水上漂”,“御风行”,而是在地球上行走。我们每天都身处奇迹之中,却浑然不觉。不识奇迹真面目,只缘身在奇迹中。阳光,蓝天,白云,绿叶,孩子们漂亮而充满好奇的眼睛,还有我们自己的双眼,一切都是奇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第六天:《苏东坡传》和《苏东坡新专》</span></p><p class="ql-block"> 读这两本苏传以前,我对苏轼知之甚少,停留在中学时候听来的故事与传说。对东坡诗词了解的也不多,无非是家喻户晓的几首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p><p class="ql-block">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p><p class="ql-block"> 2021年春,时隔22载我再向书山行已一年,因缘巧合买了纸版之林语堂《苏东坡传》,蜻蜓点水跳跃式读完。过目尽忘。读完掩卷,束之书柜。一年过后,记不得自己买过读过林氏苏传。</p><p class="ql-block"> 在樊登讲书,我听过两遍林语堂《苏东坡传》,听时左耳进,听完右耳出,脑袋一片空白。</p><p class="ql-block"> 在微信订阅号上,我读过一篇《苏东坡新传》读后感,文章讲到传记中的苏东坡,也讲与苏氏有相似冤屈的跌宕起伏之新传作者李一冰。</p><p class="ql-block"> 新传开篇有一句话,是各路作家的经典著作惯用之必杀技式导读语:“人生所以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p><p class="ql-block"> 这得是多快乐的一个人啊? 优秀作品之所以为优秀,第一章,第一段,甚至第一句话,足以使读者一下子咬上作者布置的倒挂金钩,契而不舍,舍则肉痛。</p><p class="ql-block"> 这卷首语,犹如一道回光返照,引爆我对新传的关注力。我撸起袖子去扒度娘,查豆评,看京东追评,立马买进纸版《苏东坡新传》上下册。</p><p class="ql-block"> 读新传前,听说苏东坡只是苏东坡。读新传时,看见苏东坡不是苏东坡也不是李一冰。看完新传,晓得苏东坡既是苏东坡又是李一冰。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第七天:《肠子》</span></p><p class="ql-block"> 作者恰克-帕拉尼克说:总共加起来,有73个人在我朗读《肠子》的时候晕倒。我从因特网上听说还有别人大声朗读这篇故事,也让他们的同济晕倒,所以人数还在增加中。</p><p class="ql-block"> 以一个长达九页的故事来说,有些晚上要花上三十分钟朗读。前半段。常因为听众哄堂大笑而不得不暂时停下来。到了后半段,你会停下来则是因为听众昏倒了。很多演员都喜欢在试演时用这个故事来演独角戏。</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第一次朗读《肠子》的时候,并没有人昏倒。我的目的只是要写一些新形式的恐怖小说,一些发生在普通生活中的事,没有超自然的怪物或魔法。这是一本你不会想放在床头的书,是一本好像一扇暗门的书,让你向下通往某个黑暗的地方。一个当你打开这本书之后,只有你一个人能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因为只有书本才有那样的力量。电影,或是音乐,或是电视,都必须有某种节制才能播放给广大的观众和听众。其余的大众传播形式制作成本又高得不能冒险只提供给有限的对象,只有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读者说:人活在世,如山林中一颗树,越是向往高处的骄阳,它的根越要深扎入黑暗的地底。</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第八天:《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和《论美国、美国外交及外交政策史》</span></p><p class="ql-block"> 20世纪90年代上中学时,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歌颂志愿军抗美援朝。</p><p class="ql-block"> 2024年,读过约瑟夫-古尓登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用对手学者的双脚,重走一遍壮士们先烈们浴血奋战的一千一百多个昼夜。摘录此书最后一段,以向抗美援朝的前辈们致敬。</p><p class="ql-block"> “60多年前结束的朝鲜战争,毕竟渐行渐远。如今南北分野仍在,物是而人非。然而,那些永远长眠在朝鲜三千里江山和中国白山黑水间的18万志愿军英灵,那些以原始的装备和血肉之躯,使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被迫停止在三八线的百万壮士们,以及共和国的所有奠基者们,他们在60年前那场“有限战争”中的巨大奉献,却是后辈们心中永存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天,读过罗伯特-佐利克的《论美国、美国外交及外交政策史》,书中提到美国独立初期的杰出人物汉密尔顿一句话:“领导要知道事件发生之后应当采取什么措施,领袖要知道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制造事件。”</p><p class="ql-block"> 这使人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下革命前辈们经常唱的那一句歌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第九天:《人生道路诸阶段》</span></p><p class="ql-block"> 长桥:长桥因为它的长度而闻名;就是说,作为桥,它是长的,但是作为道路,这桥的长度就不算什么了,因为,从这桥上走过去,你马上就知道这不算长。</p><p class="ql-block"> 然后,如果你站在另一边,站在克里斯蒂安港那头,那么,你马上就又会感觉到:作为道路,这桥确实还是挺长的,因为你是远离哥本哈根,这距离是非常远的。 </p><p class="ql-block"> 大智若愚: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境,欺骗者比不欺骗者公正,受骗者比不受骗者聪明。 </p><p class="ql-block"> 灵魂出窍:我的灵魂感觉到压抑,我的思想陷于烦乱,我的生命之希望就像有风暴的大海之中的一搜挤满了人的超载救生筏。 </p><p class="ql-block"> 个性: 一个人的不可调和性(性格、习惯、脾气、情绪与喜恶,以及认知、格局、人生观和世界观等等个人体格),除了伤害他自己之外无法伤害别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第十天:《追忆似水年华》、《点亮黑夜、爱迪生传》和《艺术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普鲁斯特:“生活在什么地方筑起围墙,智慧便在那里凿开一个出口。因为如果说不存在医治单相思的药物,人们却能从确认痛苦中逃出,哪怕只是从中引出它包含有的后果,智慧并不考虑没有出路之生活的那些封闭局面。”</p><p class="ql-block"> 爱迪生:“我的母亲创造了我,她是如此真实,如此肯定我;我觉得我有一个可以为之而活的母亲,一个我不能让她失望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提高的不仅是我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艺术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使我们拥有欣赏的眼光,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生活,甚至在我们脚踏柳暗之地时看见前方花明。”</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第十一天:《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当像鸟飞向我的山》、《堂吉诃德》、《晚熟的人》和《她身之欲》。</span></p><p class="ql-block"> 吾山之石可攻玉:吾若一座山,吾当像鸟飞往吾的山。吾山宝矿遍地,如任凭滚滚向前的工业洪流之冲洗,要么碎化万变不离其宗的鹅卵砾,要么落得千疮百孔而僵硬的礁石。</p><p class="ql-block"> 弱问梦神,何方见花明?</p><p class="ql-block"> 周公笑语:读辟出蹊径。</p><p class="ql-block"> 书就是一个人可以到的远方,在那里,畅饮自酿诗行;书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圣所,在那里,笑傲红尘烟火;书是一把塞万提斯之利刃,仗着它,走天涯观繁花。</p><p class="ql-block"> 吾天性多疑之狐狸以读天下书,吾生成一根猬刺以书读天下。读万册而后晓吾山玉,破万卷而后识晚成器。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暮然回首</span></p><p class="ql-block"> 搁笔不止思,掐指一算,吾身后是走过的六年阅读之路。初心是以言传身教来助推家人一起少刷手机,同时自己也少喝酒少熬夜少破费。</p><p class="ql-block"> 沿途却看见不少靓丽风景,比如、谋生事项的心理病之洞明、相妻教子的烟火之温情,轻重缓急的生命之秉承。</p><p class="ql-block">(完)</p><p class="ql-block">2025.4.19,小榄沁怡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