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显担当 枫桥经验绘新篇——大满法庭高效化解土地纠纷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心系仓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基层法庭是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重要纽带。</p><p class="ql-block"> 2025年第一季度,大满法庭立足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四化”调解工作法为引领,成功化解5起历时多年的土地经营权纠纷案件,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为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注入司法动能。 </p><p class="ql-block"> (一)案件成效:数据背后的司法效率 </p><p class="ql-block"> 2025年第一季度,大满法庭交出一份“红色成绩单”:自执案件38件,申请执行案件122件,执行天数平均29天,审结案件146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调解率达77%,两</span>名法官人均结案74件,平均审理天数仅6天。高效办案的背后,是法庭坚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的生动实践。</p><p class="ql-block"> (二)纠纷化解:府院联动破难题 此次土地纠纷涉及多方利益,因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和当事人患病等原因,曾多次在不同法庭处理未果。大满法庭启动“府院联动”机制,联合镇政府、司法所、村委会等组建调解团队,依托“四级七天调解法”快速响应,通过以下举措破局: 1. 前端排查:结合司法大数据分析,提前研判案件风险点,联合基层干部摸清矛盾根源; 2. 多元协同:引入乡贤、“五老”等社会力量,以“情理法”融合化解对立情绪; 3. 智慧赋能:运用“指尖调解”“在线审理”缩短办案周期,通过“掌上法官服务站”全天候答疑,减轻群众诉累; 4. 判后释法:在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与普法宣传,确保当事人“赢的明白、输的服气”。 最终,案件在大满法庭“四化”调解模式(系统化、智慧化、群众化、服务化)指导下圆满解决,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指导调解典型案例。 </p><p class="ql-block"> (三)经验创新:枫桥法庭的“四化”实践** 大满法庭以“四化”工作法为核心,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1. 系统化联防联治:构建“法庭+N”联动机制,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协同作战,形成“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末端治理”闭环; 2. 智慧化高效解纷:依托“共享法庭”“云享法庭”等平台,80%以上案件实现线上调解,办案周期缩短30%; 3. 群众化合力共治:聘请乡贤、村委等38名兼职调解员,成立“道德模范调解室”,以传统文化促和谐; 4. 服务化未病先防:开展“巡回审判”“普法赶集”24场,发放案例手册1.5万份,推动“无讼村屯”建设。</p><p class="ql-block"> (四)营商护航:司法温度助力企业发展。如原告诉被告于某商铺租赁合同纠纷,由于疫情原因,被告企业没有按时缴纳房租,原告主张提前解除合同和立即支付租金,审理中查明,被告租赁的800平方米的商铺上下两层楼都转租给两家人,一家经营牛肉面馆,一家经营眼镜店,如果法院认定合同提前解除,被告与其承租人也要主张合同提前解除,因为违约会产生其他的纠纷,不利于被告自己眼镜店和牛肉面馆的经营和发展,最终经过法院调解,原被告达成一致意见,原告可以等被告到合同到期日自动解除,被告承诺支付租赁,原告放弃了滞纳金,调解结案。本案的处理助力了营商环境的优化,达到了双赢,共赢,多赢的效果。法庭兼顾企业合法权益与农户生计,避免“一判了之”。通过判后回访、风险提示,向高频纠纷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4份,阶范同类纠纷的发生。正如于某某租赁合同纠纷“法治营商”实践所示,司法护航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p><p class="ql-block"> 从“化讼止争”到“少讼无讼”,大满法庭以“如我在诉”的情怀践行司法为民。未来,法庭将持续深化“枫桥经验”,以“四化”调解为笔,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为乡村振兴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贡献司法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