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寻幽探秘之星】文献名邦,大理古城

杨波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杨 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511547</p><p class="ql-block">景 点:大理古城</p><p class="ql-block">图/文:杨 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曾多次去过大理,或是与同学们一道或是陪家人前往,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却没有留下文字记载。这里借寻探圈的征文活动,以图文的形式向美友们介绍我眼中的大理古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又名叶榆城、紫城,离大理县城约20公里。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也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历史文化核心区域。大理古城呈长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城内街道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街道纵横交错,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十分整齐,而且大多数街道由青石板铺设而成,引自苍山的清泉水在其中流淌,漫步其间真是舒服极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古城,方圆十二里,为偏长方形地域。建有四座城门楼以及四座角楼。城墙四面设有四道城门,即东门洱海门(又称通海门),南门双鹤门(又称承恩门),西门苍山门,北门三塔门(又称安远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池的布局为棋盘式,南北城门相互对称,而东西城门相错,南北有三条街,东西有六条街构成了大理城主要道路格局。城市的中心偏西,南北轴线不居中,形成了西重东轻的城市布局。而东西城门相错,是采用了白族建筑中的“东西南北不取中正”的原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城门又称“安远门”、“三塔门”,始建于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门之一。城楼的屋顶采用了中国宫室建筑中较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时的建筑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门又称“洱海门”,位于大理古城的人民路上,洱海门的城墙可以免费登顶,站在城墙上可以360度环视古城,远眺苍山,近观人民路,视野开阔,心旷神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古城南城门楼又称“双鹤楼”,楼上高悬一匾,上书“文献名邦”四个大字。这块匾,是清朝康熙亲赐由云南提督偏图所题并书,寓意大理自古文化内涵积淀深厚,是人文荟萃之地。这几个字,是大理人的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古城的建筑为清一色的青瓦屋面,显得十分的古朴。在历经1200多年沧桑的古城中央,四亭拱托、清流环绕的一座宏大精美佳构就是南诏、大理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华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大中十年,即公元856年,南诏王丰佑在羊苴咩城内修建了一座宏伟的五华楼。周长2.5公里,高30多米,据说可容纳上万人,下面还可以竖起五丈高的旗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南诏到元朝灭亡,大理发生五次大地震,每次地震必引发火灾,五华楼三次被火烧毁,又三次得到重建,由于苍山巨大的树木已越来越难以找到,五华楼也越建越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拱托五华楼的四个亭子其中的一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大革命时期,五华楼被拆除,里面发现七十多块元碑,1998年,大理州政府拨款重建五华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五华楼一带,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书画市场,经营品种包括书法,国画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等,还有皮画、油画等交易十分活跃,五华楼散发出新的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登上五楼华,漫步东西南北,可将千年大理古城尽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复兴路是大理古城主干道和最繁华的街道,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总长1500米,路面为麻块石路面,是古城南北方向最长的主干道。从明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建筑府城,历经清代到民国年间,街道的格局和民居建筑没有大的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大理古城成为旅游重镇,复兴路演变为经营扎染服装、鹤庆银饰、大理石工艺品、缅玉、普洱茶、果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步行街。一年两季的樱花和一年一度的国际兰花茶花博览会是复兴路最大的亮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曾经住过的位于复兴路219号的一缕阳光客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市博物馆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重要的文化机构,坐落于大理古城繁华的复兴路111号,依托历史建筑“云南提督府旧址”改建的“总统兵马大元帅府”而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我曾来到大理市博物馆,探访了解神秘的南诏古国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妙香佛国的梵音如何呢喃千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市博物馆占地面积16133.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656平方米、展厅总面积1170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1大理市博物馆有藏品数量14953余件/套,珍贵文物394件/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博物馆的台阶上向对面看去,有一座高大威武的士兵雕像,右下方有军事管理区的标识,座基上刻着“和平卫士”,大理博物馆的前身“云南提督府”和“杜文秀兵马大元帅府”曾是云南的军事指挥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文庙,始建于明代初期,旧址在现大理一中校本部大门东,大理文庙的建筑几经变迁和拆毁,2014年12月11日,大理文庙恢复重建工程正式开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文庙已经竣工,占地面积为10000余平方米,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07:30-21:30。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文庙是大理古代兼具府、县双重身份的先师庙,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大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献名邦”的历史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建筑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坐落于大理古城,校园内有州、市两级重点保护的西云书院旧址,有“种松碑”、“御碑”等著名碑刻,学校为云南省一级一等重点中学、成都军区国防生生源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云书院旧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校园内,是一古典书院式的园林,光绪三年(1877年),原屋主杨玉科调任广东提督后,把宅院拿出来给地方办学,因杨玉科号云阶,故名“西云书院”。建筑分府邸和花园两个部分,整个建筑群严格依照封建宗法礼教的传统,按轴线左右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并且呈现出云南白族民居样式。府邸部分为三进四合院,大门向东,形制为垂花门,门内迎面建影壁,使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一中校园“南花厅”内有宋湘种松碑,种松碑为宋湘在道光年间任大理知府、迤西道台时买松子三石、种松6年成林而作,共3首,西云书院山长(今称校、院长)韦履洁(保山人)以诗作原迹双钩刻石立于“湛园”,碑高1.6米,座北向南,2000年后新修校园,移至西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位于大理古城复兴路与平等路交叉处,始建于1904年6月,当时称为 “中华基督教礼拜堂”,2004年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教堂坐北向南,由石拱形大门进入东西两道二门、礼拜堂、祷告室和屋顶的钟楼。教堂主体结构为土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保持着西欧教堂的风格,又具有浓郁的白族建筑特色,是一座中西结合式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天主堂位于大理古城新民路东,建于1930年,总面积470平方米。坐东向西,礼拜堂总9间,东西长36米,宽13米,礼拜堂部分为7间,东为祭台,祀圣母像。西为门楼,楼顶建有四角攒尖顶钟楼,门楼仿白族民居建筑,用多层米字斗拱挑檐,构件雕刻精致。天主教堂采用了白族木构建筑形式,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清真古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博爱路51号,这座寺庙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步入其中,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是大理的文化瑰宝,探索这里就是走进一段历史与信仰的交融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龙井,全长408米,地处大理古城的核心地带,景观主体自西向东,以博爱路为界分为上下两段,是以井的名称来命名的街道。红龙井建筑特色为古色古香的白族民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餐,我们在美团上订了一家玉洱路上大理有名的老王家白族铁板烧,我和女儿从复兴路穿过广武路和护国路来到玉洱路,这条街也是吃货的天堂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玉洱路从苍山门开始由西向东贯穿整个古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吃完晚饭从人民路溜达着回复兴路的一缕阳光客栈,人民路是大理古城内一条东西主干道,全长1200米。1943年称为“中正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成“人民路”。人民路是古城中著名的商业街之一,晚上比白天热闹。这里有餐厅、酒吧和小摊儿,人流量很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每一个城市,几乎都有一条街叫“人民路”。每个城市的人民路都不一样,最知名、最文艺的,可能要数大理的人民路了。大理的人民路被称为“最后的理想国”、“乌托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大理古城西门后北行一公里,过桃溪桥后沿大路左西走百余步,便是三塔倒影公园。公园坐北向南,背靠崇圣寺三塔,以园内潭水能倒映三塔雄姿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园占地27亩多,中心部分是一片十余亩左右的水潭。水潭呈椭圆形,潭水洁净清幽。倒影公园最有特色的是潭水能映出崇圣寺三塔的倒影,其倒影之清晰,常令游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三塔寺,由于三塔过于高大,且因三塔之间有一定距离,游人要把三塔作为背景摄入,实难如愿。而在倒影公园,游人不仅可以摄入三塔,还可摄入三塔倒影,同时也可摄入漾波亭,小屿、及其倒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憙园是位于大理古城南门附近的一座以宋代大理国皇家御花园为蓝本复原的园林景区,融合了江南园林风格与白族特色,现已成为大理文旅新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雕刻精美的巨型照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翠华楼‌是高33.96米的五层飞檐楼阁,位于苍山中轴线,重建于原五华楼遗址,38个翘角极具视觉冲击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引鹤桥‌为66米长的木拱桥,灵感源自《清明上河图》,运用宋代濒危营造技艺,无钉纯楸木打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大理古城还有很多很多我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不仅勤劳勇敢,热情奔放,还有包罗万象的胸襟,使得这里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和谐发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