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老顾</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446170</p> <p class="ql-block">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在这之前,曾看到有文章提醒此事,并告之南京明孝陵明功臣墓中的徐达、李文忠之墓,平时是不开放的,一年只有三天开放,其中国际古迹遗址日会开放(另外是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此,就做了准备,只等这一天,必须现场参观,游学一下。</p> <p class="ql-block"> 要参观的徐达、李文忠二位明功臣墓,和其他几个功臣墓一起,呈拱卫状,分散在明孝陵四周,并和明孝陵一起,成为整体,于2003年7月3日,全部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经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先看徐达(1332一1385),他对明朝的贡献不小,就是在中国军事史上,也能占有一席之地。历数大一统王朝中,能有徐达这等战绩的,算起来也就只有秦朝的蒙恬、汉朝的卫青、唐朝的李靖等而已。《明史》这样评价徐达:“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这从墓葬规格在所有明功臣墓中最高也可以看出来。</p> <p class="ql-block">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由于生前是明朝重臣,功居众臣之上,所以,他陵园的神道碑是所有功臣墓中最大的,高达约9米,宽2米,厚0.7米。碑额篆书“御制中山王神道碑”。朱元璋亲撰碑文,约2100字,记载徐达一生活动和功绩。碑文中标有断句号,这在我国古石碑中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徐达曾救过称帝前的朱元璋,二人有15年的战友加兄弟之情。朱元璋称帝后,徐达和他又有18年的君臣之义。加上徐达“为将不妄杀人,权重恭敬谨慎”,才得以获取善终。《明史》云:徐达去世,朱元璋追封中山王,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人物,值得后人思之、学之、鉴之。</p> <p class="ql-block"> 徐达墓石刻,是目前六处明功臣墓里保存比较好的。除了入口的牌坊是后来修复重建的,其他包括神道碑、石马、石羊、石虎、武将、文臣,这些都是在原来的位置上,600多年来,一直没有移动过。在约400米的神道两侧,分列着序列齐整的石像生,依次是石马、石羊、石虎、武将、文臣。</p> <p class="ql-block"> 石马一对,只是控马官的头部损毁了。</p> <p class="ql-block"> 石羊、石虎、武将、文臣,排列整齐,保存状态基本完好。</p> <p class="ql-block"> 一对对石像生肃穆壮严,似乎在静静地接受人们的检阅。</p> <p class="ql-block"> 武将、文臣昂扬挺立,神色衣冠间,依然带着当年的金陵王气。</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两旁的绿植,在微风吹拂下,轻盈的发出“欢迎”之声。</p> <p class="ql-block"> 墓冢前,墓碑矗立;供台上,摆放着祭祀品和鲜花,人们在此凭吊先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客们在徐达墓遗址边,围着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专家,听他介绍明功臣墓保护研究情况。多年来,对600多年风风雨雨侵蚀下的石刻,都在做科学监测,如果常年开放,就会影响数据,所以每年仅开放三天,就是为了更好的取得准确的数据,从而为以后的石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大家听了专家解释,纷纷表示理解,都说祖先留下的遗迹,我们后人一定要保护好,让子孙后代都能看得到,而且要一代代传下去。</p> <p class="ql-block"> 李文忠(1339一1384)泗州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19岁就开始领兵作战,屡建战功,成为朱元璋主要战将之一。病故后,太祖“亲为文致祭,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p> <p class="ql-block"> 明岐阳王陵园,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由神道碑、神道石刻、享殿前门、享殿、墓冢等建筑组成。近年来,经文物部门整治,保存较好,为研究明丧葬制度和明代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2003年同明孝陵一起被列为世界遗产,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李文忠为人正派,敢于直言,因苦谏朱元璋少杀人、减宦官等,屡遭斥责,遂忧郁成疾而死。</p> <p class="ql-block"> 李文忠墓园坐北朝南,分前中后三部分,前为神道,有石刻碑一,望柱二,石马一,石羊、石虎、武将、文臣各二;中为享殿遗址;后为墓冢,有碑,为18世孙李永钦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立。</p> <p class="ql-block"> 李文忠神道碑石刻雕刻精美,线条流畅,神态逼真。但它不立在中轴线上,而是偏东20米,且是侧立,西向。该碑高8.6米,碑文大多风化剥蚀。</p> <p class="ql-block"> 李文忠陵园神道碑之奇,史书没有记载,后人多有猜测:一种说法是李文忠生前与朱元障意见相悖,赐葬时有意让神道碑偏向;一种说法是限于当时财力未能完工。这等神奇历史之谜,有赖专家给以诠释。</p> <p class="ql-block"> 墓道西侧的石马,保存完好,控马官身着朝袍,系带戴冠,形象逼真,比例合适。而东侧却没有成对的另一个石马,反而是一个尚未雕刻成形的半成品,高2.3米,长3.1米,偏离神道6米,反向头东尾西。</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东侧的石马,刻一半,而且位置偏离神道,这一状况,史料未有记述。后人也有猜测:要么是太祖以示惩罚,要么就是财力有限无法完成。还有说是石料比成品小,是次品,当年正是安葬马皇后不久,大兴土木出现次品,是朱元璋不能原谅的,就要留在原处重雕,以此作为对修建明孝陵的官员工匠的警告。</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两侧的石像生,都比中山王陵园的要矮小一些,但雕刻确实精美。</p> <p class="ql-block"> 神道台阶也很有气势,比中山王陵园的神道更有坡度,更显大气。</p> <p class="ql-block"> 这个享殿遗址,是明功臣墓中保存最好的享殿遗址。原有建筑已损毁,现保存享殿前门遗址和享殿遗址。享殿前门遗址殿基保留有10个柱础,可推断出原享殿前门为面阔3间、进深2间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两边,绿荫庇护,凉风习习,神秘诱人,更有一番感慨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 墓冢前的石台旁,一捧鲜花寄托着哀思,静静地靠立在那里,人们拥在它的后面,目视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念着那600年前敢与皇帝较真的男儿,久久不肯离去……</p> <p class="ql-block"> 陵园管理部门,在“国际古迹遗址日”当天,专门组织宣传图片,供游客学习观赏。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提高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对徐达和李文忠的陵墓遗址的管理,在原有基础保留较好的基础上,后期的整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今后在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必定会取得更大更多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文物保护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第一部法律,2025年3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我们要提高历史意识和自觉责任,既要参与保护,又要有效利用,把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增强文化自信,搞好文物保护,提高文明素质,让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各种文物活跃起来,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