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年少和年青的时候,无线电是业余爱好。上小学时组装过矿石收音机,不需要电池的。所谓矿石也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其作用是检波,将电台播放的高频调幅信号中的的音频信号分离出来,信号送到耳机 里,就可以听到广播了。这种收音机不用电池,只能收到强信号的本地电台,声音也不大,为了获取较好的效果,一付架在屋顶上的好天线是必须的,矿石上的活动触点,也是要细心调节。可惜的是那段经历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实物乃至文字。再往后点接触二极管2AP9替代了矿石,灵敏度也高了一些。</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八脚管6SK7,中放管,这种管子应该存世不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个是6P1,功放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七十年代初,兴起电子管收音机了,用了几个电子管,习惯称为几灯,五灯的各管的功能分配为:高放/振荡/混频、中放、检波/前置放大、功放、电源整流。六灯的是两级中放,七灯的是将高放和变频功能分开,更多管的就是用在低放、功放部份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的电子管,主要有七脚管(俗称花生管)、八脚管和九脚管,为便于和电路联接,使用时都要加上置有焊片的瓷质或胶木质管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电子管从结构上分为灯丝、阴极、栅极、(有的管子有多个栅极)、阳极几个部份,灯丝电源为交流6.3或5v,阳极一般为直流几百伏,栅极工作电压为负压(帘栅极为正压),是一种电压控制型元件。由于要先加热灯丝,因而要等一会才能正常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的电子产品不管是电视机还是收音机,从技术到元器件早已更新换代了,普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液晶显示, 电子管很少有人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过电子管还有市场,据说一些顶级的音响还有用的,电子管音响设备具有声音圆润浑厚有穿透力的特点,港人和广东人称为胆机。此外一些大功率电子设备上也有应用。</span></p> <p class="ql-block">九脚管,6J1五极管,一般用做放大。</p> <p class="ql-block">电源整流管5z4,输出直流电压250V,存世也应较少,可惜破相了。</p> <p class="ql-block">特高压整流管,输出直流电压万V,用于电子管电视机。</p> <p class="ql-block"> 七脚管,电子管发明己愈百年,垫在电子管下面的是成书于一千多年前的《资治通鉴》。电子管上面的字看不清了,我记得是6A2和6K4。分别是振荡/混频和中放管。</p> <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除电子管外,我还留有电阻、电容、三极管等元件</span></h1> <p class="ql-block">自己动手完成的波段开关柄加长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个电解电容耐压不高,容量也不大,那时制造工艺就这样。</p> <p class="ql-block">线绕大功率电阻,使用中很烫的,现在的电路设计可能不会使用这种器件了。</p> <p class="ql-block">云母电容</p> <p class="ql-block">涤纶卷绕电容。</p> <p class="ql-block">瓷介电容</p> <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些电子管和电子元器件曾是我的最爱,虽然现在没什么用了,但会一直留着,因为留念曾经的青春。</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