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第一陵— 炎帝陵

老 赖

<p class="ql-block">  <b>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b></p><p class="ql-block"> 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唐代,佛教传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然而陵前“时有奉祀”。</p><p class="ql-block"> 炎帝陵自宋乾德五年(967年)建庙之后,已有千余年历史。宋太平兴国年间(967-983年),朝廷将事官虑炎帝陵地僻路险,舟车不便,奏请将炎帝庙迁至茶陵县城南,宋太宗诏许,即移鹿原陂炎帝庙于茶陵县城南五里处。此后凡二百余年,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均在茶陵县城南炎帝祠庙进行,鹿原陂炎帝庙几近湮没。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衡州守臣刘清之奏请朝廷,废陵前唐兴寺而重建炎帝庙。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析茶陵军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此后,炎帝陵所在地鹿原陂即属酃县境地,隶属衡州府管辖。自此,炎帝陵就在酃县范围内。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酃县改名为炎陵县。</p> <p class="ql-block">  踏入炎帝陵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段古老而神圣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p><p class="ql-block">(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p><p class="ql-block">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p><p class="ql-block">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p><p class="ql-block">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p><p class="ql-block">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p><p class="ql-block">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p> <p class="ql-block">  宏伟的神农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尽显皇家气派。殿内,炎帝的花岗岩石刻雕像栩栩如生,他左手拿着耒耜,右手握着谷穗,目光和蔼而坚定,仿佛在俯瞰着他所耕耘过的土地和繁衍的子孙后代。四周墙壁上的红砂岩浮雕生动地展现了炎帝的十大发明和丰功伟绩,让人不禁为祖先的智慧和勤劳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  沿着青石小径前行,两旁古木参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宛如历史的碎片,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翠竹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轻声讲述着炎帝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穿过神农大殿,来到午门前,朱红色的大门镶嵌着铜钉铜环,厚重而庄严,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走进午门,便是行礼亭,亭外汉白玉碑上“炎帝陵”三字苍劲有力,这是江泽民同志的题字,为陵园增添了一份庄重。</p> <p class="ql-block">  再往后便是主殿,殿内香烟袅袅,供奉着炎帝的牌位,让人在这里感受到了浓厚的祭祀氛围。从主殿出来,便是墓碑亭,胡耀邦题写的墓碑矗立在此,简洁而肃穆。</p><p class="ql-block"> 绕过墓碑亭,便是炎帝的墓冢,芳草萋萋,古寂而宁静。站在墓前,心中涌动着对始祖的无限敬意,仿佛能感受到炎帝的精神穿越千年时空,依然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离开墓冢,漫步于御碑廊,这里陈列着历代皇家祭祀碑文,一块块石碑犹如一部部史书,记载着中华民族对炎帝的崇敬和缅怀。继续前行,来到神农功绩园和汉白玉碑林,这里展示了炎帝的伟大功绩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拜祭文,让人深刻感受到炎帝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p> <p class="ql-block">  在炎帝陵的后山,有一片宁静的所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坐在青石上,闭上眼睛,微风拂过,仿佛能听到炎帝的教诲,让人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此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蓝天白云下</span>的炎帝陵,更显神秘而庄重,让人不舍离去。这次游历炎帝陵,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赖国强摄影制作(华为P60Art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