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情缘(14)老处长邢书深(五)

燕山老兵

<p class="ql-block">  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郭忠诚副班长摸索的在柴火上下功夫的效果也不错。方法是将松木、桦木板皮劈成粗细两类,细的如手指头,用作引火柴,上面沾点柴油效果更好,生火又快又不冒烟。粗的如锹把,燃烧时有劲,灶堂温度高,缩短烹饪时间。还有就是用衣服遮挡灶门避光效果也不错,能节省1分钟时间。难点是还没有找到可替代品。”</p><p class="ql-block"> 说道可替代品时,邢书深处长短暂沉默后说道:“回去找徐英正股长商量一下,看看军需仓库还有没有报废待上缴的雨衣?裁剪成长150公分,宽70公分的长方形就行。还有什么困难吗?”</p><p class="ql-block"> 我迟疑一下欲言又止,又轻轻的摇了摇头道:“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邢书深处长微微一笑道:“看你扭扭捏捏的样子像个大姑娘似的,是不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呀!是什么困难,说出来听听。”</p><p class="ql-block"> 邢书深处长表情淡定,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和真诚为基层连队服务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我鼓足勇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压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问题吐了出来:“现在连队的大米已经是寅吃卯粮了,按这样演练下去,待考核结束,连队伙食怎么调剂呀!总不能顿顿吃粗粮吧?能不能按人头给我们补助点大米,以解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邢书深处长听了我的陈述,沉思片刻道:“这还真是个难题,我也不能现场拍板。”</p><p class="ql-block"> 我立即站起来说道:“对不起,我也知道这是一道很难很难的难题,不应该向您提岀来的,就当我没有说好吗?”</p><p class="ql-block"> 我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地表述了半天都没有说清楚,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尴尬至极。还是邢书深处长打破僵局道:“现在连队齐装满员是146人,加上军、师、团机关人员,就歺人数按200人计算,每人每天补助2两,半个月就是600斤。这事回去向团党委首长汇报一下,争取尽快给你答复。”</p><p class="ql-block"> 我一听有希望,高兴的手舞足蹈,连声说:“谢谢!谢谢!谢谢邢书深处长!”</p> <p class="ql-block">  中午,给养员张孝银到团部办事带回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为迎接考核,师首长决定按每人每天补助二两柏各庄大米。团党委研究决定,在师后勤部补助的基础上,团里再补助二两柏各庄大米。”</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个消息,人人喜笑颜开,欢呼雀跃,大家正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副连长徐晓东来到我的办公室道:“师、团各补助二两柏各庄大米的事你们知道吗?”</p><p class="ql-block"> 大家异口同声地:“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副连长徐晓东:“刚接到团值班室通知,今天下午就派车把大米送过来。连首长商量了一下,为调动全体指战员的积极性,从这周开始把食谱调整为每天一顿柏各庄大米饭,直到考核结束为止。”</p><p class="ql-block"> 柏各庄大米颗粒匀净,色泽清白,透明度极好,无垩白现象。米饭外观松软、洁白,口感绵软、香甜、细腻,富有糯性,入口后滑爽、糯软香喷,饭粒结构紧密、富有粘性,油量充足。它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包括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其独特的芳香和口感享誉军内外,甚至是一米难求。基层连队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享用的美食。但是,它岀饭率低,普通大米人均四两吃不完,柏各庄大米人均六两不够吃。</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及以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部队的光荣传统。24军自抗美援朝回国就驻防唐山市,为解决部队生产自给,北京军区抽调部队轮番上阵,扎根盐碱滩开荒造田,经过一代又一代军垦战友的不懈努力,才建成了享誉全国的柏各庄农场。因稻谷是自己生产的,所以才有补助大米一说。当时,部队属于一类区一类灶,供应标准为伙食费0.45元。其中粮代金0.23元,菜柴金0.22元。粮食1.5斤,北京军区按每人每天补助0.2斤。</p> <p class="ql-block">  应考训练中存在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后顾之忧迎刃而解,大家一心一意投入到训练之中,各项工作跟随连队的统一安排顺利向前推进。但是,理论知识复习按计划是利用课余时间自已学习,反倒成为一道看的见摸不着的软指标。</p><p class="ql-block"> 刘佩华助理员及时发现问题,强调说:“从今天开始,把野炊训练与熟记理论知识并驾齐驱。方法是在野炊训练现场,采用一问一答的办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熟记。”</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防。即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武器袭击的防护措施就六个字,掩、盖、埋、涂、洞、改。掩:把后勤物资搬进半地下野战掩体掩藏起来;盖:紧急情况下用蓬布、雨衣、树枝等将后勤物资盖起来,减少污染(损失)程度;埋:在野战条件下,尽一切可能将后勤物资埋藏在地下,防止污染和损失;涂:对不能埋藏的大型装备,尽可能的在表面涂抹上防护、反光等材料;洞:根据当地环境、地貌,将后勤物资搬进溶洞、山洞、山崖等藏起来;改:改造环境,确保安全,如兵站、供应站、供应点、坑道等,都要修建野战洞库,保障物资安全。</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周的适应性训练,野战条件下后勤保障能力迅速提高。尤其是在野炊灶的构筑、散烟(避光)的效果、野外烹饪技能、个人职责、卫生常识和三防知识应答等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p><p class="ql-block"> 1978年11月30日,我连奉命摩托化行军,向北京市长辛店朱家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技术学院开进。</p> <p class="ql-block">  上午08:00,全连全副武装登车坐好,整装待发。就见一辆北京吉普车风驰电掣般向连队操场急驶而来,从车上下来的团首长有徐自强政委、杨启民团长、司令部聂相云参谋长,政治处彭世元主任、后勤处邢书深处长。好家伙,团长政委率司、政、后机关主官亲自前来为连队岀征壮行,这阵势太豪华了吧!大家在惊喜之中还没有醒过神来呢?又有一辆伏尔加轿车急驰而来,从车上下来的人令全连目瞪口呆,他就是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师长周建华。全连不由自主的注视着英雄师长,情不自禁的舞动双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同时,团首长一个一个上前行举手礼后。杨启民团长整理自己的着装,用洪亮的声音下达口令:“稍息---立正。”</p><p class="ql-block"> 而后向右转,面向周建华师长行举手礼后报告道“师长同志,步兵第208团2营4连全副武装登车完毕,是否岀发。请您指示。”</p><p class="ql-block"> 周建华师长:“岀发。”</p><p class="ql-block"> 杨启明团长:“是。”</p><p class="ql-block"> 然后转身面向车队道:“岀发。”</p><p class="ql-block"> 顿时,汽车同时点火,震耳欲聋的马达声把现场气氛烘托到顶点。先导车缓缓启动,向前、向前…速度越来越快。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鱼贯而出,向目的地急驰而去。</p><p class="ql-block">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现场有莅临一线指挥的鹿生法副师长、赵荣法副政委组织岀征,还要惊动百里之外的周建华师长,风尘仆仆地赶过来为连队岀征撑腰壮胆。呈现出师、团首长集体为一个连队出征壮行的场面。尤其令人费解的是这么多首长到场,却没有一位首长鼓励打气?也没有一句希望或是豪言壮语。一切的一切都在一张张严肃的面孔里。千言万语都隐藏在坚定的眼神后面。人人肩负重担,压力山大。</p><p class="ql-block"> 到达宿营地已经是16:30多了,待安家完毕才得知参加应考的单位是“24军、27军、28军、38军、63军、65军、66军、69军和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河北省军区、山西省军区共12个大单位,每个单位一个齐装满员的甲种连队和一个乙种连队,共计24个连队参加考试。</p><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诚谢</p><p class="ql-block"> 待 续</p> <p class="ql-block">  燕山老兵,1950年11月生,四川省彭山县人。1969年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旅生涯25年。曾荣立三等功三次,转业到石家庄市,现已退休。在含饴弄孙之余,喜好自驾游、照相,偶尔弄点小文,以娱自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