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摩洛哥之旅(二)2025.2.25—3.7

刚刚

<p class="ql-block">摄影—潇潇、刚刚</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随团来非洲摩洛哥12天9晚游。</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是位于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与西撒哈拉地区相连(实际控制大部分区域,存在主权争议)。首都为拉巴特,最大城市是著名的卡萨布兰卡。</p> <p class="ql-block">君主立宪制,国王拥有行政、军事和宗教权威;现任国王为穆罕默德六世(1999年即位)。</p> <p class="ql-block">人口:约3700万(2023年估计)。</p><p class="ql-block">官方语言:阿拉伯语、柏柏尔语;通用法语和西班牙语 。宗教:伊斯兰教(国教,多数为逊尼派)。货币:摩洛哥迪拉姆(MAD)</p> <p class="ql-block">早期由柏柏尔人建立王国,7世纪阿拉伯人传入伊斯兰文化。 </p><p class="ql-block">1912年成为法国和西班牙殖民地,1956年独立。</p> <p class="ql-block">在摩洛哥游览从卡萨布兰卡开始,经马拉喀什、艾本哈杜、托德拉河峡谷、梅祖卡、菲斯、舍夫沙万、得土安、丹吉尔、艾西拉、拉巴特,最后回到卡萨布兰卡。共计十天,历程二千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续非洲摩洛哥游(一)<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garmmm"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非洲摩洛哥之旅(一)2025.2.25—3.7</a></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Day7</b></p><p class="ql-block">菲斯酒店早餐后,前往梅克内斯酒庄、皇城梅克内斯、游览菲斯古城,住菲斯酒店。</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参观梅克内斯酒庄</font></b></h1> <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是摩洛哥葡萄酒的核心产区。位于摩洛哥中北部,背靠阿特拉斯山脉,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沙砾性土壤极适合葡萄生长。该地区产量占全国60%以上,红葡萄酒品质尤受国际认可,被誉为北非最上乘的葡萄酒产地之一。</p> 葡萄园 <p class="ql-block">摩洛哥酿酒历史可追溯至腓尼基人和罗马时期,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后中断,19世纪法国殖民时期复兴。20世纪90年代,国王哈桑二世引入外资与技术,推动梅克内斯成为现代葡萄酒产业中心。</p> 生产的各种葡萄酒 <p class="ql-block">庄园内设葡萄主题酒店、花园及酒窖参观路线,可现场品鉴并了解酿酒全过程。</p> 车间 <p class="ql-block">储存</p> <p class="ql-block">罐装</p> <p class="ql-block">品鉴室</p> <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殖民遗产与现代酿酒技术的结合,成为非洲葡萄酒产业的标杆。</p> <p class="ql-block">从酒庄出来,回到皇城梅克内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曼苏尔门</b></p> <p class="ql-block">位于摩洛哥梅克内斯老城,毗邻摩洛哥最著名的广场——El Hedim广场,是该国的国家名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由苏丹穆莱·伊斯梅尔于18世纪初下令建造,原计划作为其统治功绩的纪念碑,但直至其去世后(1732年)由其子穆莱·阿卜杜拉完成。</p> <p class="ql-block">1996年与梅克内斯老城一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由一位皈依伊斯兰教的基督徒设计师曼苏尔设计,融合了伊斯兰几何图案与古罗马元素。门体以绿色陶瓷装饰,拱门采用折叠马蹄铁和多叶式花纹,并嵌有阿拉伯箴言。</p> <p class="ql-block">门上的装饰主题体现了“基督徒皈依伊斯兰教”的历史背景,成为摩洛哥伊斯兰艺术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当地儿童做的曼苏尔门模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菲斯古城</b></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的菲斯老城(Fes el-Bali)是北非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伊斯兰城市之一,被誉为摩洛哥的文化与精神中心。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迷宫般的街道、古老的手工艺传统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全球游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巴布布杰罗德门(布日卢蓝门)</b></p> <p class="ql-block">巴布布杰罗德门(Bab Bou Jeloud):蓝门非常的漂亮,城门向外一侧镶嵌满了蓝色的马赛克瓷砖,古典而充满异域风情,老城的主入口,拍照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卡拉维因清真寺与大学</b></p> <p class="ql-block">9世纪起,菲斯成为伊斯兰教和学术研究的重要中心,卡拉维因大学(University of Al Quaraouiyine)于859年创立,被吉尼斯认证为“最古老持续运作的高等学府”。</p> <p class="ql-block">卡拉维因清真寺与大学:不仅是宗教圣地,也是学术殿堂,藏有珍贵古籍。</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的卡拉维因大学始建于公元859年,是最早在清真寺内附设的伊斯兰大学,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第一所大学。这所大学的建校史比英国的牛津大学还要早300多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菲斯古城当地人家做客</b></p> <p class="ql-block">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p> <p class="ql-block">当即点火烧水(用液化气灶烧水)</p> <p class="ql-block">男主人泡了有薄荷味的、带点甜味的有当地特色茶。</p> <p class="ql-block">女主人拿出点心让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男主人分别用不同乐器当场表演。</p> <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主人的热情接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游历古城</b></p> <p class="ql-block">菲斯老城由伊德里斯一世于公元789年建立,后由其子伊德里斯二世扩建,成为摩洛哥首个伊斯兰王朝的首都。</p> 古城墙 <p class="ql-block">菲斯老城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其独特气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漫步巷弄间,每一处转角都可能遇见千年传统与现代生活的交织,是探索摩洛哥灵魂的必访之地。</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街道</p> 街道两旁密布民居、商铺和清真寺,宛如露天博物馆。 <p class="ql-block">休闲时刻</p> 快乐时光&nbsp; 特色灯具 <p class="ql-block">各色铜炊具</p> <p class="ql-block">现场精心加工食品</p> <p class="ql-block">阿拉伯咖啡</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特色皮鞋</p> <p class="ql-block">现场编织</p> <p class="ql-block">液化气商铺</p> <p class="ql-block">阿拉伯餐具</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特色点心</p> <p class="ql-block">老城以9000多条狭窄巷弄交织成迷宫,保留了中世纪的交通方式——驴车是主要运输工具。</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最后,紧跟着导游,穿过窄小复杂的小巷来到了染坊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舒瓦拉制革染坊</b></p> <p class="ql-block">传统染坊(Chouara Tannery):沿用千年的皮革染色工艺,用鸽子粪和天然染料处理皮革,色彩斑斓的染缸成为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古城屋顶布满了卫星天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远眺老城全貌</b></p> 在菲斯 城外高点观古城全貌 <p class="ql-block">老城内有300多座清真寺,包括安达卢西亚风格的安达卢清真寺(Mosque of the Andalusians),以及众多保存完好的伊斯兰神学院(如布伊纳尼亚神学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Day8</b></p><p class="ql-block">早餐后,前往舍夫沙万,游览后,入住舍夫沙万酒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舍夫沙万(Chefchaouen)</b></p> <p class="ql-block">远眺舍夫沙万老城区(麦地那)全景</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Chefchaouen)被誉为“蓝色梦境之城”,以其独特的蓝色建筑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全球游客。</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全城被深浅不一的蓝色覆盖,其起源有多种说法:</p><p class="ql-block">犹太难民的避难传统:1930年代,为逃避纳粹迫害的犹太难民定居于此,将房屋涂成蓝色。在犹太教中,蓝色象征天空、天堂与上帝的庇护,也寄托了他们对和平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防蚊驱虫的实用功能:另一种说法认为,蓝色涂料(含天然成分如石灰和靛蓝)能有效驱赶蚊虫,居民因此广泛使用。</p> <p class="ql-block">早期穆斯林居民曾用绿色装饰门窗,后受犹太文化影响逐渐转为蓝色,形成独特的蓝白相间风格。</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始建于1471年,曾作为抵抗葡萄牙和西班牙入侵的堡垒,并在16世纪成为独立王国,持续近百年。</p> <p class="ql-block">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带来安达卢西亚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融合了伊斯兰教、犹太教和柏柏尔文化,清真寺、犹太遗产与柏柏尔手工艺品共存,展现了摩洛哥的多元性。</p> <p class="ql-block">蓝色迷宫般的街巷:老城区(麦地那)以曲折的鹅卵石巷道闻名,转角处可见不同层次的蓝——天蓝、湖蓝、靛蓝等,搭配彩色花盆与木雕门窗,宛如童话世界。</p> 进城 街道 <p class="ql-block">西班牙清真寺:位于半山腰,可俯瞰全城蓝色屋顶与山谷全景,尤其适合拍摄日落。</p> <p class="ql-block">居民多穿传统服饰杰拉巴(Djellaba),市集售卖手织地毯、皮革制品和天然染料,充满北非风情。</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的蓝色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承载着历史、信仰与生存智慧的交织。正如当地人所言:“舍夫沙万才是摩洛哥该有的样子,100年了,从未改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Day9</b></p><p class="ql-block">早餐后,前往德土安、丹吉尔游览,入住丹吉尔酒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德土安(得土安)</b></p> <p class="ql-block">得土安(Tétouan,又译德土安或缔头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位于该国西北部,靠近地中海,是丹吉尔-得土安-胡塞马大区的首府。</p> <p class="ql-block">得土安地处直布罗陀海峡南岸,与西班牙隔海相望,是摩洛哥在地中海沿岸唯一实际控制的港口城市,也是连接非洲与欧洲的重要陆路及海路门户。</p> <p class="ql-block">城市依山而建,距地中海岸仅10公里,气候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7月均温22-24℃),冬季温和湿润(1月均温12℃),降水量300-800毫米。</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9世纪已有阿拉伯人定居,14世纪由马里尼德王朝建立要塞,后多次被西班牙摧毁并占领(1860年、1913年),1956年归还摩洛哥。</p> <p class="ql-block">16世纪成为安达卢西亚摩尔难民的避难所,其建筑风格融合了阿拉伯传统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艺术,被称为“格拉纳达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殖民时期留下的“西班牙区”(El Ensanche)以白色地中海风格建筑和南欧风情著称。</p> <p class="ql-block">皇宫广场(Place Hassan II):摩洛哥国王举行庆典的场所,周边有西班牙风格灯塔和抽象艺术墙。</p> <p class="ql-block">国王行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老城区(Medina)麦地那</b></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Medina of Tétouan)于1997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存了3面城墙、7座城门、36座清真寺及安达卢西亚式建筑群。</p> 老城城墙 城门 城墙上的火炮 <p class="ql-block">进入老城区,必须紧跟向导,不然就会跟丢。</p> 老城街道狭窄,白墙蓝门,充满中世纪风貌。 <p class="ql-block">商铺还没开门</p> <p class="ql-block">正是斋月期,时间太早,商铺还没开,所以老城区人很少。</p> <p class="ql-block">麦地那老城,游览安达卢西亚风格建筑、犹太区(Mellah)和传统市场,感受阿拉伯与欧洲文化的交融。</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午来到老城中的阿拉伯餐馆,享用正宗的摩洛哥大餐。</b></h1> <p class="ql-block">记忆最深的是在摩洛哥期间,除中餐外每餐的餐前菜汤👍👍、各种塔吉锅👍。</p> <p class="ql-block">从老旧、拥挤的街道,走进阿拉伯餐厅,真是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得土安以其多元文化底蕴、世界遗产级古城和传统手工艺闻名,是摩洛哥北部不可错过的历史与艺术交汇之地。在此可感受阿拉伯-安达卢西亚的建筑美学,体验工匠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丹吉尔非洲洞</b></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的非洲洞(又称大力神洞)是摩洛哥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以其独特的洞口形状和壮丽的海景吸引着全球游客。</p> <p class="ql-block">非洲洞的洞口因海浪千年冲刷形成,轮廓酷似一幅倒置的非洲地图,甚至连马达加斯加岛的形状也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斯帕特尔海角灯塔</b></p> <p class="ql-block">非洲大陆最西北端的标志性建筑,灯塔西侧为大西洋,东侧为地中海,天气晴朗时可远眺西班牙海岸。灯塔本身不开放,但周围花园和咖啡馆可供游客停留。</p> <p class="ql-block">斯帕特尔灯塔曾登上摩洛哥200迪拉姆纸币背面,成为国家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丹吉尔悬崖咖啡厅观日落</b></p> <p class="ql-block">位于丹吉尔北部悬崖边,正对直布罗陀海峡,天气晴朗时可远眺西班牙海岸,是非洲与欧洲地理交汇点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的悬崖咖啡厅Café Hafa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底蕴和绝佳景观吸引着全球游客。</p> <p class="ql-block">Café Hafa始建于1921年,沿悬崖而建,阶梯式露台面向地中海,最初是当地人的社交场所,后来因甲壳虫乐队等国际明星的到访而声名鹊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Day10</b></p><p class="ql-block">早餐后,前往艾西拉小镇、首都拉巴特游览,入住卡萨布兰卡酒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艾西拉小镇</b></p> <p class="ql-block">艾西拉(Assilah)是一座融合了历史、艺术与自然风光的海滨小镇,以其独特的涂鸦文化和地中海风情闻名。</p> 城门 <p class="ql-block">艾西拉的艺术基因始于1978年,两位当地艺术家穆罕默德·本那伊萨和穆罕默德·梅乐伊提出将小镇打造成“艺术舞台”,并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的11位艺术家在老城墙上创作壁画。这些作品以高水平的艺术性和多样性著称,涵盖风景、人物、抽象等主题。</p> <p class="ql-block">自1978年起,每年8月举办国际壁画节,吸引全球艺术家参与创作。旧壁画会被覆盖或更新,因此游客每次到访都可能看到全新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小镇不仅是游客的打卡地,也是艺术家的创作天堂。许多欧美艺术家长期居住于此,甚至将日常用品店铺装点成艺术空间。学校外墙的儿童涂鸦也充满童趣,成为小镇独特的点缀。</p> <p class="ql-block">艾西拉的建筑以白色为主基调,门窗多采用蓝色、绿色或粉色装饰,比舍夫沙万更显整洁与设计感。</p> <p class="ql-block">其历史可追溯至15世纪,曾作为葡萄牙的军事要塞,后历经西班牙统治,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逐渐转型为艺术小镇。</p> <p class="ql-block">老城墙、瞭望塔和古堡遗迹仍保留着欧洲海防建筑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面积仅约两平方公里,被城墙环绕,街道狭窄曲折,形成迷宫般的艺术走廊。漫步其间,每个转角都可能遇见惊喜壁画或色彩斑斓的门窗。</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的壁画主题多样,既有浪漫的海洋元素(如美人鱼、帆船),也有抽象的几何图案。部分作品巧妙结合建筑结构,例如将通风口设计成鸽笼,或将门窗融入画作。</p> <p class="ql-block">小镇西邻大西洋,游客可漫步至海边欣赏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古堡遗址(如雷索利宫)曾是海盗据点,现成为俯瞰大西洋的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到达首都拉巴特后,按约进皇宫区参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拉巴特麦克苏尔清真寺</b></p> <p class="ql-block">麦克苏尔清真寺位于拉巴特市中心的摩洛哥皇家宫殿(Palais Royal)院内,紧邻皇宫主体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该清真寺是皇室专用的宗教场所,专供摩洛哥国王及王室成员进行祷告、举办宗教活动(如皇室成员的出生、葬礼仪式等),不对外开放。这一设计源于法国殖民时期的安全考虑,旨在减少国王离开皇宫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拉巴特皇宫</b></p> <p class="ql-block">拉巴特皇宫位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新城区中心,占地近2平方公里,由乳白色围墙环绕,是典型的北非阿拉伯风格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为摩洛哥王室的官方行政与居住地,用于国王办公、举行重要仪式(如皇室婚礼、外事接待等),也是政府机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自1912年法国殖民时期被定为首都后,拉巴特成为摩洛哥政治中心,皇宫则是国家权力与历史延续的象征。</p> 广场上喷水池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穆罕穆德五世陵寝</b></p> 位于拉巴特市中心,毗邻哈桑塔和哈桑大清真寺遗址,形成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景观。 <h1><b>哈桑塔和哈桑大清真寺遗址</b></h1> <p class="ql-block">遗址大门口有两骑兵守候</p> <h1><b>穆罕默德五世陵寝</b></h1>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陵寝是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该国现代历史与宗教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主体为白色大理石砌筑的四方形建筑,屋顶呈金字塔形,覆盖绿色琉璃瓦,融合伊斯兰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穹顶由红木和雪松雕刻而成,檐壁饰以阿拉伯文书法和彩色瓷片,地面铺设意大利大理石,整体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由越南建筑师Eric Vo Toan设计,1962年动工,1971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领导摩洛哥于1956年脱离法国殖民统治,成为独立王国。他在1953年因拒绝与法国合作被流放,1955年回归后继续推动独立运动,被视为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陵寝选址于哈桑塔旁具有象征意义:1955年,穆罕默德五世在此宣布国家独立,标志着摩洛哥现代史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陵寝四个入口均有身着传统服饰的皇家卫兵驻守,红衣骑兵与绿衣持旗士兵形成独特景观,游客可与之合影。</p> <p class="ql-block">陵墓左侧建有皇家清真寺和讲经台,右侧为陈列馆,展示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穆罕默德五世遗物及历史文献。</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讲经台</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陵寝不仅是一座皇家陵墓,更是摩洛哥独立精神与艺术成就的凝聚。其建筑与历史的双重价值,使其成为拉巴特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大西洋悬崖边小镇乌达亚堡</b></p> <p class="ql-block">乌达亚堡位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西部,坐落在布雷格雷格河与大西洋交汇处的海角高地上,三面环海,地势险要,曾是扼守拉巴特海上通道的战略要地。</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2世纪(1150年),由穆瓦希德王朝统治者阿卜杜勒·阿里·穆明为远征西班牙和北非而建,最初名为“里巴特·法特赫”(胜利的营垒),拉巴特的城市名称也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17世纪,被西班牙驱逐的摩尔人占据此地,成立“布雷格里格共和国”,从事海盗活动,凭借地形优势存续数十年。</p> 山门 <p class="ql-block">20世纪后逐渐发展为居民区与旅游小镇,现存3000多居民,多为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犹太后裔,形成独特的“欧洲风情”社区。</p> <p class="ql-block">由黄土夯制的高大城墙(部分高达数丈)环绕,设有瞭望塔和炮台,至今保存完好,体现了中世纪北非军事建筑的坚固。</p><p class="ql-block"> 保留了两座主要城门,狭窄的通道设计易守难攻,曾是海盗时代的重要屏障。</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民居被统一粉刷为蓝白两色,街道由砖石铺就,巷弄蜿蜒曲折,融合地中海风格与阿拉伯元素,被誉为“拉巴特的舍夫沙万”。</p> <p class="ql-block">高空观景台:原为古堡市场,现为观景平台,可俯瞰大西洋、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及远处的萨累古城。平台旁的历史建筑包括葡萄牙殖民时期的监狱遗址和穆斯林墓地。</p> 观景平台 大西洋、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 <p class="ql-block">居民多为欧洲移民后裔,生活方式融合犹太、阿拉伯与欧洲传统,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自由漫步小巷,感受历史与宁静,与摩洛哥其他热门景点(如舍夫沙万)形成对比。</p> <p class="ql-block">传统柏柏尔人家门口</p> <p class="ql-block">乌达亚堡其险峻的地理位置、海盗传奇、多元文化融合及未被过度开发的宁静氛围,使其成为拉巴特最具魅力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Day11</b></p><p class="ql-block">早餐后,参观哈桑二世清真寺。然后回程。</p><p class="ql-block">卡萨布兰卡/巴黎/上海。AF1597(2小时15分),AF115(12小时35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哈桑二世清真寺</b></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是摩洛哥最具标志性的宗教建筑之一,位于卡萨布兰卡市区西北部的大西洋海岸上。</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伊斯兰世界最西端,三分之一的面积延伸至海上,象征摩洛哥阿拉伯祖先自海上迁徙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由前国王哈桑二世发起,旨在感谢真主对其治国的指引,并以国王的名字命名。据传,国王因梦中得到“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的启示,故选址海上。</p> <p class="ql-block">1987年8月动工,1993年8月30日竣工,历时5年,耗资约5亿多美元,其中3/5资金来自国内外捐款,其余由政府承担。</p> <p class="ql-block">总占地面积9公顷,可同时容纳10万人礼拜(室内2.5万人,广场8万人),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宣礼塔:高210米,为世界最高的宣礼塔,塔顶设有电梯,宣礼声可传遍全城。</p> <p class="ql-block">屋顶可遥控开合,5分钟内即可开启散热。25扇钛合金自动门抗海水腐蚀,正门重35吨,需密码开启。大殿地板具备自动供暖功能,适应四季气候。</p> <p class="ql-block">融合传统伊斯兰建筑与现代技术,主体采用大理石、钢材和混凝土,装饰精细,回廊与穹顶气宇轩昂。</p> <p class="ql-block">向全球穆斯林免费开放,非穆斯林游客需购票(约130摩洛哥迪拉姆)且仅能进入特定区域,进入大殿需通过《古兰经》背诵验证。</p> 地下一层 <p class="ql-block">盥洗室</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不仅是摩洛哥的宗教与文化象征,也是现代建筑技术的杰作。其海上选址、恢弘规模及科技融合的设计,使其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Day12</b></p><p class="ql-block">抵达上海,旅程结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谢谢浏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