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津两日游系列美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e59vt9" target="_blank">天津初印象</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gq6td7" target="_blank">天津意式风情街</a></p> <p class="ql-block">“津门”是天津的别称,“故里”老地方,所以“津门故里”意味着天津卫的发祥地,现在一般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津古文化街,这里</span>记录着天津老城区的形成过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天津古文化街别名宫南、宫北大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北角门外,海河西岸。古文化街北起通北路,南至水阁大街,西起东马路,东至张自忠路,两端有巨型仿古牌楼,总长580米,总规划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是一处集民俗文化、旅游商贸、购物休闲、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商业步行街。</p><p class="ql-block">说到商业步行街,似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条,而且大多数城市的商业步行街没有给人留下好印象,经常出去旅游的人都懂的,所以对于天津古文化街并没有过高期待,既然来了,前去打个卡而已。</p><p class="ql-block">漫步在仿清代民间建筑风格的古文化街上才发现,五百多米的古文化街不仅集聚了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天津麻花等近百家店堂,成为天津老字号小吃店的集中地。还荟萃了杨柳青年画、王星记扇子、泥人张彩塑、津门蔡氏贡掸、皮糖张、果仁张等众多非遗品牌,是天津老字号民间手工艺品店的集中地。与众不同的是天津古文化街还有几处景点,如天后宫、玉皇阁、通庆里、戏楼、民俗文化馆。走过古文化街,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地道的天津美食。</p> <p class="ql-block">与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构成「津门三绝」的耳朵眼炸糕,外焦里嫩、酥皮不硬、豆沙爽口。耳朵眼炸糕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由回民刘万春在北门外大街耳朵眼胡同口创制,起初刘氏推独轮车沿街售卖炸糕,因选料讲究(选用文安洼黄米面、静海朱砂红豆和潮汕红糖)且定价低廉深受食客喜爱,因店铺紧邻宽仅一米的耳朵眼胡同得名。其制作工艺于2009年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天津古文化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文化的发祥地,记录着天津老城区的形成过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位于天津古文化街的天后宫原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坐落于天津三岔河口之海河西岸,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正中。天后宫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天妃宫之一。天后宫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壮观,庙宇坐西朝东,面向海河,占地面积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两侧配以钟楼、鼓楼、关帝殿、财神殿、其他配殿及过街楼张仙阁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是严复故居所在地,原房屋已不存在。据说为挖掘历史文化,先后走访了严复先生的后代和历史专家,结合景观设计,在严复故居原址建设天演广场,设立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p> <p class="ql-block">天津民俗博物馆大门口拍照打个卡,因为四点就闭馆了。据介绍博物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风为基本陈列,介绍了天津漕运兴起、渔盐的发展和习俗;天津民间各路花会特别是“皇会”沿街表演;迎亲嫁娶、夫妻拜堂、洞房花烛和津门独有的“拴娃娃”习俗;天津店铺悬挂于门前的各式招幌;民间生活用品、乡土风情;衣食住行民俗;杨柳青年画、风筝、砖刻、泥塑、绒花、剪纸、编织等民间手工艺品和民间戏曲艺术。到门口时刚刚四点,留下小小的遗憾,期待下次再来吧。</p> <p class="ql-block">天津古文化街因金元时期漕运经济和妈祖文化兴起,是天津城市发祥地之一,代表了天津老城区的形成过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天津古文化街见证了天津“因河而生、向海而兴”的历史进程,浓缩了津派文化的无穷韵味。这里是历史长河的“活态展馆”,也是烟火人间的“沉浸剧场”,留得住“老味道”,也容得下新体验,2007就获评国家5A级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