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424370</p> <p class="ql-block">“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在历史的长河中,两国人民的情谊源远流长。2024年4月16日,风柔花香的好日子,我与好友一同踏入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48号、250号的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p><p class="ql-block">好友一路上兴奋地介绍着,说以前这座旧址是不对外开放的,如今修缮后终于能近距离参观,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言语间满是期待。</p> <p class="ql-block">当那座两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民居映入眼帘,岁月的痕迹在它身上清晰可见。骑楼式建筑风格,是广州这座城市特有的符号,在繁华的文明路,它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门口那块标注着“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更增添了它的庄重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踏入旧址,仿佛瞬间穿越回了百年前的革命岁月。这里,是胡志明在1924 - 1927年领导越南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共前身)的机关所在地 。</p> <p class="ql-block">1924年11月,胡志明受共产国际委派,化名李瑞,从莫斯科来到广州,担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彼时的广州,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吸引着众多怀揣救国理想的志士仁人,胡志明也在这里找到了开展革命活动的广阔舞台。</p> <p class="ql-block">1925年,他改组越南革命组织“心心社”,成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以“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为基础,建立起越南第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革命组织。而这座位于文明路的建筑,便成为了革命的前沿阵地,承载着无数革命志士的热血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了胡志明卧室的复原场景。房间不大,陈设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老式打字机。据介绍,胡志明白天主要在鲍罗廷公馆办公,但他经常来此给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学员上课,有时晚上在此休息。</p> <p class="ql-block">策展团队利用动态投影和声效,生动地呈现出胡志明在此编写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讲稿的场景。看着投影中胡志明专注的身影,我不禁想象着他在深夜里,伴着昏黄的灯光,为了革命事业奋笔疾书的画面。越南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巨著《革命之路》便是在这里诞生,它如同一盏明灯,为越南的革命道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胡志明在艰难的革命环境中,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为越南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p> <p class="ql-block">走出卧室,便是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教室。教室里摆放着整齐的桌椅,黑板上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着胡志明同志授课的内容。1925年 - 1927年间,胡志明在这里举办了三期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为越南共产党的成立及革命干部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刘少奇、陈延年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也曾应邀到此授课,他们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大革命的经验倾囊相授,帮助学员们提升理论水平和革命实践能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春雨般滋润着越南青年们的心田,激发了他们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在旧址中,还复原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总部会议室、《青年》报印刷室和学员宿舍等场景。在总部会议室里,革命志士们围坐在一起,商讨着革命的战略与方向;《青年》报印刷室里,油墨的香气仿佛还弥漫在空气中,这份越南第一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报纸,承载着革命的声音,被秘密转运至越南各地,唤醒了无数越南人民的抗争意识。</p> <p class="ql-block">学员宿舍里,简陋的环境让人深刻体会到当年革命的艰辛,最多时有15人在此住宿,每人仅有草席、枕头及一张薄毛毯,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磨灭他们的革命意志,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坐在教室里,仿佛能听到当年学员们热烈的讨论声和激昂的宣誓声,他们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力量,为越南的未来播下了革命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旧址内,一间间朴素的房间仿佛在诉说往昔的故事。这里曾是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的办学场所,周恩来、刘少奇、陈延年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应邀授课,为越南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狭窄的楼梯、昏暗的灯光,让人不难想象当年学员们在这里刻苦学习革命理论的场景。他们在简陋的环境中,怀揣着对民族解放的渴望,汲取着革命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座旧址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中越两国“同志加兄弟”深厚情谊的见证。它诉说着过去革命岁月里两国人民携手共进的故事,激励着后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谊,传承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并肩前行 ,让中越友谊的火种越燃越旺,照亮未来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越两国人民在革命岁月中结下的深厚情谊。中国共产党不仅为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活动场所、经费支持和教学师资,还与越南革命者并肩作战,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成员们也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在广州起义等战斗中,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它见证了中越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谊,记录了胡志明等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而不懈奋斗的历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促进中越两国的友好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p>